主人換了,張儀的天空變了,變得烏雲密布。想到秦孝公死後,商鞅就被五馬分屍,蘇秦也死在新、舊主人交替之際,張儀不禁為自己的未來憂慮。
不招人妒是庸才,張儀滿腹才華,而且還得罪了朝中的不少人。起步之初,張儀做過對陳軫和公孫衍不利的事。如今張儀的靠山倒了,被他整治過的人們卻開始萬眾一心,接二連三地在秦武王身前中傷張儀。
秦武王愛“力”成癡,整天隻想如何增強自己的力量,倒沒將朝臣中傷張儀的事放在心上。緊接著,連橫諸國利用秦武王和張儀感情上的裂痕,紛紛叛變,恢複合縱。更令張儀不知所措的是齊國竟然落井下石,公然派遣使者入秦辱罵張儀。
張儀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無所不為,得罪的人自然也不少,如今成了眾矢之的。所以張儀不得不尋思脫身之計。他告訴秦武王,齊國十分痛恨他,他到哪個國家,齊國就會攻打哪個國家。一旦諸侯國混戰,秦國就能坐收漁利。秦武王喜愛周朝的九隻大鼎,張儀投其所好,出了一條能使秦武王“問”鼎的建議。
計劃是這樣的張儀前往魏國,齊國一定會攻打魏國。待魏、齊大戰,兩國無暇他顧時,秦國可趁機出軍攻打韓國,穿過函穀關,徑直向周朝國都挺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周朝無力抵抗必然獻出九隻大鼎,天下就是秦國的了。這步棋,名叫“出三川,臨二周,挾天子以令諸侯”。張儀曾向秦惠王提過,但被司馬錯攻打西南的計劃給代替了。
與秦惠王不同,秦武王很愛大鼎。懷著向往周朝國都已久的心願,秦武王準備了30輛豪華大馬車,大張旗鼓地送張儀入魏。
張儀剛剛進入魏國,魏國的城門還沒來得及關,齊國大軍就開到城牆下。齊宣王下決心殺張儀,所以調動了大量軍隊。
齊國果然中計,張儀告訴魏哀王,不用擔心,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能擋千軍萬馬。想退齊兵,必須見到齊王。此時齊軍正要攻打魏國,魏國的使臣已經發揮不了作用了。放眼天下,與齊國交好的國家是楚國,所以楚國的使臣最能發揮作用。雖然如此,張儀不敢輕易入楚,楚國人比齊國人更恨張儀,因為楚懷王是被張儀間接害死的,屈原也是,叫楚國人如何不恨張儀?
於是,張儀派門客馮喜入楚,再通過楚國使者拜見齊王。
馮喜見到齊王後,反問齊王道“大王既然憎恨張儀,應該讓張儀的生存沒有依托才對,怎麼反而幫助張儀增進依托呢?”
齊宣王聽後愣了半天,不明白對方究竟想說什麼。張儀躲到哪裡,齊宣王就打到哪裡,怎麼叫幫助張儀增進依托?
馮喜將張儀與秦武王的密謀告訴齊王,齊王翻然醒悟,火速撤軍。張儀這一計,既逃開了秦國朝臣的讒言中傷,又杜絕諸侯國找他的麻煩,真是高明。
想當初,如果蘇秦不被報複齊國的感情衝昏頭腦,而是尋思保全自身的策略,他也一定不會被五馬分屍。
在魏國待了一年多,張儀壽終正寢。
秦武王心向九鼎,一心渴望將其占有。
這九隻鼎據說是大禹打造的,打造材料來自九州交納的貢品,因而象征九州。誰擁有這九隻大鼎,就表示他擁有九州的統治權。
凡是有野心的國君,都希望擁有這九隻大鼎,因為它是權力的象征。當年,楚莊王自詡天下第一,貿然領著軍隊前往周朝國都,“問”九隻大鼎的輕重。當時儘管周朝已衰微,但周朝的臣子仍斥責楚莊王,說鼎是國家重器,隻有天子才能享有,一介臣子,並沒有問鼎的資格。楚莊王大怒,說楚國兵器森然,即使隻從兵器上敲掉一小塊也能熔鑄幾隻一模一樣的大鼎。
那時沒有傳國玉璽,九隻大鼎就相當於傳國玉璽,是國家終極權力的象征,根本不容許隨意熔鑄。楚成王之意不在熔鑄大鼎,而在表明楚國的勢力很強大。
為了能夠獲得九鼎,秦武王先進行人事改革,將丞相一分為二,由樗裡疾和甘茂擔任。經過兩年的人才培養,秦武王身邊召集了一批力大無窮的人物,例如任鄙、烏獲和孟說。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調動大軍,準備攻取韓國的宜陽。從秦國的軍事實力來看,開進周朝首都綽綽有餘,最大的麻煩反而是宜陽城。
宜陽是韓國阻擋秦國東進的關鍵屏障,如果宜陽被攻陷,韓國就有亡國的危險,因而韓國十分重視宜陽城。
負責攻取宜陽的主將是甘茂和向壽,甘茂是主要負責人。對甘茂而言,宜陽城池堅固隻是第二難題,真正的難題是如何獲得秦武王的信任。因為,在秦國內部,以樗裡疾和公孫郝為首的一派一直反對攻取宜陽,理由很簡單宜陽城牆高河深,駐守的兵將更多,強攻不合算。
甘茂和樗裡疾都是丞相,身份不相上下。如果攻城一事稍有差池,在秦武王身邊的樗裡疾肯定會趁機進讒,甘茂的日子必然不好過。
那時,甘茂領軍在外,駐紮在息壤。遊說秦武王,獲取最高信任的任務就落在向壽身上。向壽對秦武王說,宜陽城很難拿下,還是不攻取為上。
秦武王聽後,火速前往息壤向甘茂問明緣由。甘茂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秦武王講了一個故事。
魯國有一個與曾參同名的人,他殺了人。外人將曾參殺人的事告訴曾參的母親,起初曾參的母親不相信,仍舊安安心心地織布。第二波人來告知,曾參的母親仍舊不相信。但是,當第三波人說同樣的話時,曾參的老母親立刻扔下機杼,拔腿就跑。
通過“曾參殺人”這個小故事,甘茂想表明的意思是宜陽城非常堅固,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攻下。如果時間拖得久了,或者秦軍一旦出現失利的情況,一定會有人在背後進讒中傷他。
既然甘茂的品德沒有曾參高尚,秦武王對甘茂的信任也比不上曾參的母親對曾參的信任。到那時,進讒中傷的人不會隻有三波。如果秦武王不能抵擋讒言,而是像曾參的母親拋棄曾參一樣拋棄甘茂,甘茂必然深受其害。
說完小故事,甘茂又舉樂羊攻取中山國的事實為例。當年,樂羊領軍攻打中山國,足足打了三年才勝利。大軍回國後,魏文侯交給樂羊一大批告發他的信。樂羊深受感動,跪倒拜謝,說攻取中山國不是他的功勞而是魏文侯對他的信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秦武王終於明白甘茂話裡的意思,不是宜陽城不能攻也不是秦軍不夠勇敢,而是甘茂對他的信任不放心。於是秦武王保證,無論攻取宜陽的戰事如何,他一定不會聽信樗裡疾和公孫郝等人的讒言。甘茂與秦武王訂立這個盟約,被稱為息壤之盟。
為配合大軍進軍宜陽,大臣馮章建議先歸還漢中給楚國。馮章認為,如果不拉攏楚國,楚國一定會趁秦國主力攻取宜陽時侵犯秦國。楚王貪愛利益,如果送漢中給楚國,楚國就不會乾預。秦武王同意,派馮章出使楚國。
來到楚國,馮章發現此時齊國也在拉攏楚國。宜陽城要打仗,秦國為了宜陽拉攏楚國,齊國也是為了宜陽拉攏楚國。楚王看此情形後,既沒有站向齊國一邊也沒有站在秦國一邊,而是派大將景翠以救助韓國的旗號領軍北上。
宜陽之戰打了五個多月,秦、韓傷亡都大,但是依然沒分出勝敗。轉眼就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秦軍屯兵城下十分淒慘。
這時,果如甘茂所料,樗裡疾和公孫郝等人都向秦武王進讒中傷甘茂。打了大半年,隻有傷亡數字,沒有勝利果實,秦武王就想撤軍。但是,甘茂提醒秦武王,不能忘記君臣之間的息壤之盟。想起息壤之盟,秦武王翻然醒悟,再次征召軍隊,收集糧草,打造軍械,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內部的敵人解決了,外部的敵人還在虎視眈眈,例如楚將景翠,秦武王對此很擔心。
甘茂告訴秦武王,楚國出軍名義上是救助韓國,實際是為了趁火打劫。楚軍絕對不會與韓軍聯合,秦武王可以高枕無憂。
次年春天臨近,秦軍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但是,宜陽城十分堅固,城牆是被加厚加固過,護城河又很深。秦兵打得精疲力竭,儘管軍鼓擂了幾通,還是沒人衝鋒,全部躺在地下喘氣。
宜陽之戰對甘茂關係重大。為了未來,甘茂搬出個人家產,全部分發給出死力的兵將。動員工作結束後,甘茂下令秦軍再一次向宜陽進攻。
宜陽城終於被攻破,秦軍大舉搶進,與韓兵展開巷戰。一戰告罄,僅是在巷戰中韓軍就被斬首6萬。守衛宜陽城的韓軍共有十幾萬,也不知有多少人存活,這一年是公元前307年。
喜歡曆代王朝更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代王朝更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