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孝公時期推出了一係列富有創建性的變法措施,其中針對秦國一些掌權貴族貪婪、軟弱、墮落的特性,商鞅在變法的法令中特彆提出有戰功者才能升遷。這對當時的貴族勢力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因為不管貴族的地位有多高,財富有多少,如果沒有戰功,便不能擔任政府官職。而沒有官職的直接結果,便是在社會上沒有任何地位,最終淪落為平民。
這在另一個層麵上則鼓舞了那些兩手空空的人們,隻要他們敢於放手與敵人大戰,在戰爭中有貢獻,他們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鯉魚躍龍門的奇跡。
白起便實現了這個奇跡。曆史對於白起的出身語焉不詳,隻是言及白起為羋姓,是楚國白公勝之後。
春秋時期,東周王室衰微,楚國強大之後,楚君僭稱王。於是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楚國的大夫、縣令也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對於白起的身世也隻是簡單地說道“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襄王。”郿人,即今陝西郿縣東北人。從地理位置上看,白起應該是地道的秦國人,很有可能是在楚國和秦國交好的時期內,其祖上來到秦國,繼而衍生出白起一脈。
無論怎樣,白起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將領,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從基層崛起的著名統帥。之所以說白起是從秦國的底層崛起,是因為前番提到的商鞅變法的內容,讓白起不得不從第一個人頭開始,賺取軍功、獲得爵位。
十六歲這年,白起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懷揣著報效國家、建立功勳的夢想,踏上了行軍旅程。
秦國軍隊對於軍功有著最為具體的獎勵辦法斬獲人頭的多少。
秦國軍隊中有令,任何士兵隻要斬獲敵人甲士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一頃田、一處宅和一個仆人。斬殺的首級越多,所立戰功越高,獲得的爵位自然就越高。
十年的時間,白起在軍隊中不斷磨煉,立下赫赫戰功。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獲取了“左庶長”的爵位,成為秦軍領導層最年輕的一個將領。
當時秦國的軍功爵位可以分為二十級,而“左庶長”這一職位恰好是第十級,已經屬於卿的範疇,對於今天而言,幾乎相當於一個師長。此時此刻,英武不凡的白起已經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並日益成為秦軍中可以獨當一麵的人物。
十年磨一劍,白起已經做好了準備,去迎接更大的挑戰。然而,如果按照他現在的這個速度(應該算是一般士兵中最快的),如果順利,也至少需要三十年時間,才能夠手握一方兵馬。那時的白起,是否雄心依舊,壯誌仍存,就很難預料了。所以白起所需要的,就是一個機會,一個扶搖直上九萬裡,一飛衝天入九霄的機會。
白起所等待的機會,就是一個能夠改變他命運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秦國的實際掌權者宣太後的兄弟,秦昭襄王嬴稷的舅父,手握重兵地位尊崇的魏冉。
魏冉和宣太後都是秦國的新興勢力,從楚國千裡迢迢而來,在沒有任何根基的情況下,一步步打破秦國舊式貴族的封鎖,如商鞅一般,最終成為秦國顯赫一時的人物,在秦國呼風喚雨。
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魏冉明白,要在秦國站穩腳跟,除了要手握秦國的兵權,還要不斷地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旦大樹成蔭,到時便會盤根錯節,彆人再想撼動這棵大樹,就需要細細地考慮一番了。
正好,白起走進了魏冉的視野。在魏冉的眼中,白起作戰勇猛堅毅,為人心狠手辣,做事果斷乾脆,但是卻缺乏心機,不懂政治,這種人才正是魏冉所需要的。
很快白起的做人做事風格便被魏冉摸個一清二楚,白起也正好可以借助魏冉的勢力幫助自己平步青雲。
當時秦國在東方的最大的敵手是趙國,可惜趙武靈王被趙成和李兌所害,最終被活活餓死在沙丘的行宮裡麵。經過內亂,趙國已是元氣大傷。而秦國的另一大敵手齊國,則在緊鑼密鼓地和楚國交戰。
在各國征戰不休的同時,秦國覺得機會來了,而這個機會的實踐者,就是魏冉的得力乾將白起。
公元前294年,秦國將自己的戰略眼光看向了新城。新城即今河南的伊川,位於韓、楚兩國交界之處。秦國之所以看中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是因為隨著秦國勢力的東進,敵對國家的合縱勢力不斷增強,而這一地區,就是楚國和韓國相互交界之地。隻要秦軍控製了這裡,韓楚之間的聯係就可以被秦軍從中間切斷,韓國被逼無奈之下,隻能棄車保帥,放棄和楚國聯合對抗秦國的計劃,轉而和秦國聯合。此時的楚國已經是日暮西山,韓國、魏國、趙國等都和秦國聯合,謀求一舉殲滅楚國,實現四分其地的願望。
楚國也知道新城戰略地位的重要,因而糾集了一大批精兵強將在此地鎮守,這個地方易守難攻,楚國對其如此重視,必然將有一番惡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可是就在韓國徘徊不前,其他諸侯國對新城局勢尚且猶疑不決之時,白起出手了。白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了不足一萬的兵力,就攻占了新城這個戰略要地,六國為之震驚,白起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其實,白起也深知這一戰不僅關乎秦國未來的軍事進程,也關乎自己的從軍進程,所以他不動聲色的就在戰前想好了此次製勝的關鍵所在——勢。
首先,白起在戰前便給將士許以加官晉爵的重利,借機提升秦軍的士氣;同時,白起還在戰前給了新城敵軍一個下馬威,讓新城的守城將士們知曉,秦軍各個殺人無數,敵人死後必定會被割了頭顱去領取軍功。這讓一向以文明自居的中原守將,心中膽寒不已,怯弱之心一起,戰力便很快下降。
其次,白起還仔細地分析了戰國的局勢,向新城軍民散播謠言,說及白起大軍將至,到時韓國將麵臨齊國、魏國、趙國的多麵夾擊,新城將士聞訊,軍心自然打亂。
白起領兵打仗,能夠從一場小小的新城一戰中,分析出新城所麵臨的局勢,很好地見證了孫武所言“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魏冉給宣太後初次介紹白起時,宣太後還不信有這樣的人存在,經此一戰見他如此神武,不禁心懷大暢,遂不待白起功成身返,便立馬將其官升兩級,封為“左更”,這個爵位已經很高了,當年大名鼎鼎的平蜀大將司馬錯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