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劉興居三兄弟,繼承了父親劉肥富庶的七十城,加上劉襄的野心、劉章的勇猛和他本人的任勞任怨,原本可以轟轟烈烈地大乾一場,身居高位,揚名後世。然而,時乖命蹇,偏逢呂氏家族專權擅勢,自己又被遷入長安,封為東牟侯,受人鉗製。
在酒宴上挑戰呂雉,最後誅殺呂產,劉章令劉興居好生敬慕。他兄弟二人在長安起事,讓劉襄領兵西進,共同誅殺呂氏,準備奪取皇位。然而,劉章勇猛過頭,一舉鏟除了呂祿和呂產,致使長安燃不起戰火。長安沒有戰亂,劉襄沒有進兵理由,隻能悻悻然領兵回國。
援兵撤走,他兄弟二人勢力大削,被周勃等人玩弄於股掌。首先,劉襄的皇位被劉澤等人幾句惡言擠入死胡同,這是一大恨事;其次,周勃允諾的趙王和梁王都被劉恒不知好歹地分給劉遂和劉揖,這又是一大恨事;最後,乾等了兩年,劉恒竟然削割齊國的一郡給他,封為濟北王,這又是一大恨事。
人生不能等待,恨事就如黑白無常,專催人命。三大恨事來過後,勢力最大的劉襄仙逝,緊跟著,勇猛無敵的劉章駕鶴西追劉襄去了,留下他煢煢孑立。劉恒視他為棋子,他卻不願意當棋子,而是想要整個棋盤。
劉興居不信命,他隻信自己。呂氏家族勢力何等之大,手段何等毒辣,他三兄弟都能外攻內擾,一舉鏟除。劉興居生活在往昔的輝煌裡,他相信逝去的神話終會再現。劉襄死了,劉章也死了,劉興居很後悔,他本應該早點起事。兩位兄弟的去世對他影響很大,他不能再等了,最後他決定要起兵造反,拚一把。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北方的烽火點燃了劉興居造反的大旗。因為匈奴人長期休息,手癢了,耐不住了,所以匈奴右賢王南下侵擾上郡(今陝西延安市),邊疆告急。
於是漢文帝劉恒命灌嬰領軍八萬五千,火速趕往。劉恒親自前往督軍,犒勞軍士。
此時的灌嬰,既是太尉,又是丞相,他身兼兩職,顯貴得緊。劉恒派這麼重要的一位人物出征,隻有一個目的大揚神威。
自大漢建立,匈奴欺漢朝無人,屢屢犯邊,漢朝百姓吞這口惡氣忍了很久,都想反報。先是劉邦被圍受辱,接著就是循環往複的和親之辱,仁厚的劉恒受不了此等大辱,此次出征必報仇雪辱不可。
因為劉恒、灌嬰征戰在外,劉興居覺得漢軍和匈奴會打得難分難解,無法掉頭護衛長安。漢軍剛出長安,劉興居即刻起兵,欲取滎陽。滎陽是通往長安的要地,劉興居誌向不小。然而,右賢王在邊疆打砸搶殺一陣,見漢軍兵至,如風卷殘雲般撤軍北歸。遊牧民族打遊擊戰最為擅長了!
一見豎功揚名的機會飛了,這讓劉恒好生失望。
大軍調動,雖未交戰,既然匈奴撤軍,漢軍就說得上是勝利而歸。來到太原的劉恒,論功封賞群臣。無論是否戰鬥,隻要大軍調動,勝利而回,封賞總是要有的,否則皇帝就不稱職。劉恒會當好皇帝,一大秘訣就是常常封賞。君王想要朝臣以忠臣之行對待他,他就要以為君之禮對待朝臣。劉恒當皇帝,一句話,以禮對禮,朝臣效命。
身在太原的劉恒,得到劉興居起兵造反的奏報,說他欲取滎陽。劉恒拔出利劍,匈奴跑了,劍還沒還入鞘,劉興居既然造反,劍刃必然削向劉興居。劉興居因封賞少恨劉恒,劉恒更因他三兄弟欲奪皇位而恨他三兄弟。三個死了兩個,劉恒就做回好人,送劉興居一程。
劉恒命灌嬰領兵回長安,守衛皇宮;另派一支軍駐守滎陽,阻遏叛軍前進;最後遣柴武領軍十萬,直取劉興居。劉恒隻想殺匈奴,不想殺劉興居,因為殺匈奴能立功揚名,殺劉興居不免留下罵名。劉恒回到長安,當即布告天下
劉興居背德叛上,罪不容誅。濟北國百姓,不論是誰,誅殺叛軍有賞;曾隨劉興居起兵造反的,隻要迷途知返,照赦不誤。倘若怙惡不悛,大軍到後,攻破城池,玉石俱焚。
布告一下,叛軍當即瓦解,劉興居自殺身亡。這是劉恒的心理戰術。
劉興居錯了,他不知道劉恒統治下的天下與呂氏家族時期的天下不同。呂氏家族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反對;劉恒廣施德政,朝野稱頌,無人有二心,懷異誌。劉興居造反,不是因為劉恒對他太薄,而是因為他仍然活在呂氏時代。同時,他本人也完全不夠格。
喜歡曆代王朝更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代王朝更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