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後,丞相、中尉和廷尉等高官一起彈劾晁錯,說晁錯削藩引發吳楚造反,還讓劉啟冒生命危險禦駕親征,晁錯留守長安。晁錯大逆不道,為臣無禮,為人不義,該當腰斬,滅族,棄屍鬨事。群臣彈劾晁錯,晁錯卻毫不知情。這是一場被告缺場的審判,這是一場皇帝默然的審判,罪犯晁錯不知道自己將死。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中尉傳晁錯上朝見劉啟。
晁錯身穿官服,對鏡理裝,穿著仍舊像平常一樣嚴嚴整整。他隨中尉坐車,即將上朝,認為劉啟將與他共商大事。剛到長安鬨市,晁錯被踢下車,劊子手大刀砍落,晁錯的身體由腰部斷為兩段。
班固“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
蘇軾《晁錯論》“錯不於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衝,而製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賣發七國之難者誰乎?”
李贄“若錯但可謂之不善謀身。不可謂之不善謀國也”(《藏書·名臣傳·強主名臣·晁錯轉》)
蘇軾、李贄等人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們漏掉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漢景帝的態度。
蘇軾等人或受限於曆史的局限性,沒有看出君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或看出來了,卻不能對漢景帝加以評說。畢竟漢景帝是一個皇帝,身為臣子哪怕不是漢朝的臣子也不能妄議君上。
因此便將晁錯被殺的原因歸於不謀己身。其實啊,晁錯的死因隻有一個景帝利用他的死榨乾他的最後利用價值。
晁錯被斬後,劉啟封袁盎為太常,封竇嬰為大將軍。仇人被除,袁盎和竇嬰都很高興。長安城中的賢大夫們爭相攀附袁盎和竇嬰,每天都有幾百輛車馬跟隨他倆。世人的臉就是這樣,可惜晁錯沒看見。
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德侯劉通以宗正的身份出使吳國。吳楚聯軍猛攻梁國,久攻不下。一個小小的梁國都不能攻取,吳楚聯軍不過如此,空有聲勢。
劉通拜見劉濞,要劉濞跪拜受詔,劉濞知道袁盎陪同前來,大笑,問“我已經是皇帝了,還要跪拜誰?”劉濞欲讓袁盎帶兵西進,袁盎不肯。劉濞派一位都尉領五百士卒圍困袁盎,企圖殺害。
圍困袁盎的這五百人中,有位校尉司馬曾是袁盎的從吏,受過袁盎的恩情。袁盎做吳相時,這位從吏勾搭袁盎的侍女。袁盎知道後,裝糊塗,對從吏仍如平常。從吏知道袁盎發覺,害怕被誅,逃跑。袁盎騎馬追從吏回來,將侍女許配給從吏。袁盎不但不懲罰從吏,還許配侍女,從吏很感激。袁盎被困,將要被斬,從吏有心報答,買了兩石美酒給兵卒喝。天很冷,士卒們又饑又渴,從吏將西南隅的士卒全灌醉。
從吏半夜起身,去叫袁盎,勸他儘快逃走,否則,明天將被斬。袁盎不信,問從吏是誰,從吏將一切告知袁盎。袁盎更加驚恐,不想逃走連累從吏的親人。從吏說他會帶親人逃走。
袁盎逃了七十多裡,天亮才見梁國的騎兵。袁盎回到長安後,將一切告知劉啟。劉啟如大夢初醒,才知道誅殺晁錯是名,搶奪帝位才是真正目的。人死不能複生,劉啟悲傷無用。麵對搶奪皇位的敵人,劉啟隻能打硬仗。
領兵出發的周亞夫準備經過函穀關,直取滎陽,守衛長安。趙涉對周亞夫說,劉濞廣納亡命之徒,他們定在通過函穀關的必經之地崤山和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西)等險要之地預謀伏擊。為了安全,還是走藍田,過武關,再到洛陽。到洛陽後,擂鼓大造聲勢為好。趙涉之計,首先保證大軍安全,其次漢軍突然襲到,有如天兵,叛軍必然驚懼。周亞夫聽取良策,並派一支軍前往崤山和澠池等險要地段搜山,果然抓捕到不少吳兵。
周亞夫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兵力約有三十萬,與吳楚聯軍勢均力敵。周亞夫細心謹慎,問他父親的門客鄧都尉該如何對付吳楚聯軍。鄧都尉說“吳兵精銳,難以爭鋒。楚兵輕裝遠道而來,支撐不久。如今之計,你可以引兵到東北方向的昌邑築高城堅守,讓梁國拖疲吳兵,挫折他們的銳氣。你領輕騎繞到敵軍後方的淮泗口,斷絕他們的糧道。吳楚聯軍一旦糧絕,必然內亂,那時將不攻自破。”
這個方案被亞夫報告給劉啟,劉啟同意。周亞夫第一次率領大軍,沒有功勞,很謙虛,對劉啟很敬重。
吳楚聯軍攻城極猛,梁國苦守,難以支撐。梁國首府睢陽和昌遙遙相望,梁國見周亞夫大軍開到,急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拒不發兵。梁王劉武見周亞夫不發兵解圍,上書狀告周亞夫。劉啟下詔命周亞夫解圍救梁,周亞夫還是堅壁安守,抗旨不發兵救梁,親率騎兵斷敵兵糧道。
叛軍全力攻打梁國,劉武派韓安國、張羽二人堅守。韓安國生性持重,張羽勇猛善戰,他二人領兵死死擋住吳楚聯軍。吳楚聯軍攻得正急,突然傳來周亞夫斷絕糧道,眼見梁國難以攻陷,劉濞好生焦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劉濞下令移師直取周亞夫,雪斷糧之辱。劉濞軍行至下邑,卻撞上迎麵而來的周亞夫。吳軍叫陣,周亞夫紮營堅守不出。吳軍一連叫了十幾日,周亞夫隻是堅守不出。軍糧匱乏,吳軍不敢耽擱,當即采取明佯攻暗偷襲之計。
夜晚,吳軍在東南方向大舉進攻,周亞夫卻調兵防守西北。吳軍主力果然在西北,,周亞夫事先安排,吳軍無法攻入。吳軍缺乏軍糧,鬨饑荒,一部分餓死,另一部分反戈相向,追隨劉濞的隻有一小半。周亞夫率軍攻打劉濞,兩軍相交,劉濞大敗而逃;楚王劉戊兵敗自殺。
劉濞一路逃命,渡過長江,逃到丹徒(今江蘇鎮江市丹徒鎮)。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劉濞一路收聚殘兵敗將,竟然有一萬餘人。劉濞起兵,曾相約南越國,這次兵敗,他想退守南越。劉濞兵敗逃亡,劉啟馬上詔告天下,說劉濞叛亂背上,今已潰敗,截殺劉濞者必受重賞;如包庇窩藏,腰斬不赦。劉濞派人以厚利賄賂南越王,南越王駱望回複劉濞說,他願意借軍給劉濞。劉濞出城勞軍,被南越王派人殺害,割下劉濞的頭,傳報劉啟。
撥開雲霧見青天,劉濞一死,劉啟的好消息紛至遝來。欒布擊敗膠東、膠西、濟南和菑川四國,解救齊國;膠東王、膠西王、濟南王和菑川王兵敗伏誅,齊王飲藥自殺。欒布移軍北上,匈奴聞知,撤回漠北。酈寄久攻趙王劉遂不下,欒布兵到,引水灌城,劉遂自殺。
一場七國亂,七王就此亡,景帝的江山終於穩定下來。然而,景帝的好日子卻未能如他所想的那樣過得安穩,關於將來繼承人的問題,又一場女人大戲要在他的麵前展開。
喜歡曆代王朝更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代王朝更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