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達摩大師少林寺_傻子怪才傳奇人生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 > 第511章 達摩大師少林寺

第511章 達摩大師少林寺(1 / 1)

佛教猶如一粒從西方飄來的種子,首先在嵩洛之間紮下了根。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傳入嵩洛。“乘”是乘載,小乘佛教說的是自我解脫,大乘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除了目的有差異,修行的方式上,大乘也比較簡便。隨著大乘佛經傳入,佛教的影響開始波及民間。嵩洛間出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正式受戒出家的漢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

出生於嵩山南麓潁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後,以弘傳佛教大法為己任,專心於佛教理論的研究。當時風行的大乘經典尚質簡約,很多觀點實際上沒有講清楚。因此,他“誓誌捐身,遠求大本”,於魏甘露五年從嵩洛出發,開始他的西行壯舉。

在於闐,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經》梵文本,於西晉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護送經卷回洛陽。十年之後,由精通梵漢兩語的天竺僧人竺叔蘭和學識淵博的西域僧人無羅叉兩人譯出,稱《放光般若經》,共二十卷。

張洪德教授說:“當《放光般若經》在漢地大為風行之時,朱士行仍在於闐,最後,以八十歲高齡為求法而客死他鄉。《梁高僧傳》說他死時有異相,火化後,‘薪儘火滅,屍猶能全’,後念誦咒語,骨架才散碎,其弟子們聚骨造塔以供養。”

劉傻說:“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靜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這便是日後聲名顯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但少林寺名揚天下,卻緣於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達摩與他的弟子神光。”

張洪德問:“劉傻子教授,你好像對嵩山一帶非常熟悉。”劉傻子說:“我的祖先是河南人,我爺爺、父親以後到了武漢,於是,我就落戶武漢了。我再給你們講神光拜師達摩吧。田幻想、龍小宏、王麗君、方豔紅、楊揚、黃梅,你們幾個可以打開夢幻開關。”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後,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在中華大地上開始了禪宗的傳播。人們說起禪宗時,佛教文化,源於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而禪宗,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文化淵源在嵩山,少林寺故被譽為“禪宗祖庭”。

王麗君看見,達摩首先到達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楊揚說:“達摩周遊列國,見多識廣。”

龍小宏說:“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田幻想說:“這達摩已經將心許與嵩洛。”

王麗君說:“離開永寧寺,達摩來到幾十裡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跡於此,終日麵壁。追根溯源,漫長等待。”

田幻想說:“名僧神光,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方豔紅說:“神光當時一時狂妄,現在追悔莫及了。”達摩麵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曆儘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

時置寒冬,夜幕降臨,漫天大雪,紛紛揚揚,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沒過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淚流滿麵說道:“隻願師父慈悲,為我傳道。”方豔紅說:“我估計達摩不會輕易認這徒弟。”

田幻想說:“是啊,達摩聽過神光講經,為其所長點頭,為其所短搖頭,神光曾經有所惱怒。現在,他擔心神光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

黃梅說:“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右手拿出刀子,砍斷左臂,置於達摩麵前。達摩為神光的決心所感動,於是收留了他,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

楊揚說:“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係。禪宗在其誕生地印度沒有成宗,卻在傳入嵩洛後,成為中國佛教延綿不斷的主流宗派。”

黃梅自從婚姻受到打擊後,熱心佛教,她對佛教有所研究,她說:“禪宗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義和修行方法的簡易性。教內傳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教條化、形式化的弊端,隻重考據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會喪失教義的靈魂。針對這種偏頗的傾向,禪宗提出了‘教外彆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所謂‘教外彆傳’,是指在教典以外,彆有一種教義的傳授方法。禪宗的簡易性,便體現在‘見性成佛’的主張上。”

楊揚雖然是社會學碩士,由於擔任導遊工作,經常接觸宗教旅遊,對佛教也比較熟悉。她說:“禪是‘靜慮’,佛教稱安靜地深思為禪定。達摩提出一種新的禪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階梯層次和累世修行。認為,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還認為,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主張,人人都能夠通過覺悟佛性而成為佛,儘管何時豁然大悟難以料定。眾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為對自身的本性沒有覺悟。一旦‘撥開迷霧見青天’,明心見性,自性就是佛,把佛變為舉目常見的平常人。”

黃梅說:“禪宗傳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頓悟的主張,連坐禪也免了,認為頓悟並不要求離開現實生活,‘舉足下足,長在道場,是心是情,同歸性海’,‘提水斫柴無非妙道’,在日常勞動生活中都可以頓悟成佛。”

田幻想最羨慕少林功夫,他說:“少林功夫起源於僧人的日常生活。相傳跋陀的弟子慧光12歲時,能在井欄上反踢毽子500下。在井欄上踢毽子是很危險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許多招式,都是僧人們根據日常勞作——挑水、掃地、打柴、燒火等動作,加工提煉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實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劉傻子發現田幻想、龍小宏等從夢幻中覺醒過來,開始順著田幻想的話題談少林寺功夫。他說,被譽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經》,記載的就是一種疏通人體經脈從而強筋壯骨的功夫。菩提達摩采用壁觀的方法參禪,長期靜坐,困倦是難免的,要時常起來活動筋骨。相傳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上沒有鎖,卻打不開。聰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鐵盒便開了,原來鐵盒被蠟封住,以防水汽侵蝕。鐵盒中有兩部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叫《洗髓經》,都是用梵文寫的。

張洪德教授還說:“當時,少林寺裡真正懂梵文的隻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經》留在少林,自己拿著《洗髓經》去雲遊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對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譯,依法修煉,以致後來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後來,有位僧人帶著《易筋經》去峨眉山,見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

黃梅說:“在般剌密諦的幫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文版。慧可雲遊歸來,帶回了他自己翻譯的《洗髓經》。大家兩相比較,才發現《易筋經》和《洗髓經》原來是一體的。自《易筋經》問世,少林僧人坐禪與習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劉傻子說:“唐初,少林寺已擁有一支勇猛善戰的僧兵隊伍武德年間,少林寺僧因助唐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李唐立國後,特許少林寺演練僧兵,可自立營盤。還規定,少林寺和尚不戒酒肉。”

張洪德說:“我們可以去少林寺高僧那裡受點啟發,也許對我們進行‘山海經神話考古體驗遊’有所幫助。”



最新小说: 諸天從吸功大法開始 震驚,除了師尊都有馬甲 全民轉職:暗影君主我無敵你隨意 遺失主宰 三國風雲:宋將震山河 空間:炮灰女配她在逃荒路上躺贏 將軍,夫人又逃了 驚!我竟然是書裡的舔狗女配 犬王出山 軟魚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