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喪禮結束不久,在百官勸進之下,六月二十八日,信王朱由檢在太和殿舉行即位儀式。
三大殿曾於萬曆二十五年遭受火災,之後皇帝對其不斷進行修葺。
從萬曆到泰昌再到崇禎,中間經曆萬曆三大征、薩爾滸大戰,在老大帝國無數艱難時刻,紫禁城內這些勞民傷財的工程從來沒有停工。
象征最高皇權的皇極殿,不久前剛被東林賊人焚毀,現在成了一片瓦礫。
除了三大殿,其餘宮殿都不適合舉行登基這樣的大典,至少以前的皇帝都沒在其他宮殿登基過。
眼看大典將至,禮部鴻臚寺官員們個個心急如焚。
或許是平遼侯庇佑(言官們後來這樣說的),崇禎元年六月二十五日,修了二十多年的太和殿竟然奇跡般的修葺完畢。
太和殿規格稍低於皇極殿,不過事急從權,在平遼侯的倡議下,在太和殿完工三天後,新皇登基大典如期進行。
不過,如此匆忙,讓籌劃登基儀式的官員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二十八日,禮部堂上官、侍班史官、導駕科員、殿班禦史一行人等,分東西兩行排列。
朱由檢身著日月星辰袞龍袍來到太和殿,平遼侯率百官進賀表,向十二歲的新皇帝賀喜。
在一行人等簇擁下,朱由檢由太和殿來到中極殿,侍班官兩旁麵駕一躬,侍立於簾下,簾子卷起,朱由檢從中徑登上九級寶座。
在一係列繁瑣到足以讓人絕望的禮儀全部結束後,新皇帝的登基儀式才算終於完成。
六月三十日,朱由檢頒布即位詔書,向天下臣民宣告
“驚聞神京變故,凜念承祧之重,而平遼侯、文武群臣及軍民耆老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乃仰遵遺詔,於六月二十有八日袛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
此外,新皇帝還著重褒獎平遼侯策立之功,加特晉左柱國、加太傅,歲加祿米三百石,原蔭武職伊男,升一級世襲,兼兵部尚書。詔書不名、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在這封繼位詔書中,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平遼侯親受先帝遺詔,靖難討賊,輔朕衝年。今四海不平,南北多警,尚需太傅匡扶之功,國家大事,一切付托太傅。太傅精忠大勳,朕言不能述,官不能酬,惟我祖宗列聖,必垂鑒知,陰佑太傅子孫,世世與國鹹休也·······”
最後,朱由檢宣布明年年號為天啟元年。
關於年號的選擇,其實是經過一番斟酌考量的。
六月二十五日,內閣呈上四個年號供朱由檢選擇
一是“乾聖”,朱由檢說“乾為天,聖則安敢當。”
二是“興福”,朱由檢說“中興甚好,亦不敢當。”
三是“鹹嘉”,朱由檢說“鹹旁為戈,今方欲止兵戈,勿用。”
四是“天啟”,朱由檢說“《禮記》言奉天啟示,天開新元,今大明有劉太傅監國,必煥然一新,”。
於是,朱由檢親自將聖旨手抄一份,讓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送於太師府。
劉招孫接到詔書後,堅決推辭監國,並拒絕一切封賞。
平遼侯這種高風亮節,被當時東林黨楚黨浙黨閹黨各路正派人士交口稱讚。
大家都把劉招孫比做蜀漢的諸葛亮本朝的楊廷和,一些改邪歸正的東林黨人甚至表示要給平遼侯建生祠,以彰顯其高風亮節英雄事跡……
正所謂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最後,劉招孫不顧群臣勸進,堅持推辭一切封賞,連張江陵留下的那座太師府,他都要還給朝廷還給新皇帝。
“本官要搬回左安門甕城居住,本官乃開原軍統帥。我需要和士兵住在一起。”
平遼侯此舉引得朝廷驚恐,朱由檢和群臣都認為這是劉招孫欲擒故縱之計。
他是想以退為進,故意試探朝廷反應。
如果皇帝反應失措,真的接納這個請求,京城隻怕會有更多人被開原軍刺殺。
明眼人都看出來端倪,劉招孫目下之權勢,已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
甚至無須他自己下令,就有人主動冒出來替他動手,替他殺人。
更恐怖的是,這些刺客竟然和開原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