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元年冬,弘光君臣們在為二次北伐推三阻四的時候,大齊軍民正全力備戰,做好要打仗,要打大仗的準備。
山東境內的農會、商會被全部動員起來,五百多萬人拚儘全力推動這架戰爭機器繼續前進。
武定皇帝要求大齊上下所有人,都要為接下來的遼東戰事出力。
皇帝的目標,不僅僅是杜度和他的滿洲八旗,杜度這個二五仔肯定是要死的,而且要死的轟轟烈烈可歌可泣。除了滿八旗,萬裡迢迢從莫斯科趕來送死的毛子們,劉招孫也不會讓他們平平安安回到俄羅斯,至少需要留下一條或者兩條腿。
徐霞客的高徒李三光,在庫頁島把一隻手臂留在了哥薩克人的鐵鍋中,那隻手被哥薩克煮的爛熟,大飽口福。
武定皇帝聽聞此事後,決定將所有在戰場上沙俄俘虜都卸下一條腿。
如果有機會的話,他還會砍下沙皇的手臂,再將沙皇丟到惡狼之中,任由啃噬,這就是皇帝最新發明的刑罰——狼決。
至於參與齊清之戰、試圖渾水摸魚的東印度公司奸商們,不用戰兵動手,那是水師的事情,相信吳阿衡會把這些紅毛夷安排的明明白白。
騎兵營擴充至五千馬兵。十二月初,皇帝下詔,六府各州縣,四口之家者,須出一人從政,不能通過戰兵考核者,可以擔任輔兵或進入工坊鑽槍管編鎧甲,總之一家必須出一人。
工坊火爐晝夜不熄,工人三班倒鑽槍管刻膛線,連小孩和孕婦都要進入工坊工作。
米尼彈的打磨需要大批勞動力,是個勞動密集型生產活動。
經過工坊長達五年的反複試驗打磨,米尼彈在臨清工坊最先取得突破。
這個發明,讓線膛槍全麵逆襲滑膛槍成為可能。
通過在槍管內壁刻膛線,使得彈丸出膛後高速旋轉。火藥在彈丸軸向上施加巨大推力,迫使彈丸在徑向上嵌入槍膛的陰線,同時又被陽線反嵌入。彈丸受到剛性約束,被迫沿著膛線的軌跡,邊前進邊轉動,這就賦予了彈丸離膛時的初始姿態。米尼彈圓柱部的直徑比槍管口徑小,可以很順暢地從前膛裝填,又因為彈丸是鉛製的,而且底部有一個內凹的空腔,在火藥燃氣的衝擊下,容易受熱膨脹,圓錐形底部擴張彈進而咬入膛線,起到定心和閉氣的作用。
而套在激發槍擊砧上的火帽,通過擊砧內部的傳火通道點燃發射藥,避免了陰雨、潮濕、大風等因素對發火的乾擾。
從火繩槍到燧發槍,從燧發槍到擊發槍,工坊生產火器不斷更新換代,每隔三年都有一次重大進步。
排隊槍斃時代,燧發槍或火繩槍輸出速度遠比精度重要——開原25式燧發槍理論射速為5發分鐘,不過還是熟練火銃手的極限速度,而兩百步的接火距離上,往往第四槍打完,雙方便接近到十步之內開始白刃戰。
米尼彈的出現,使動力平衡軸始終向著彈道切線靠攏,彈丸穩定性大大增強,圓錐子彈獲得了球形彈所不具備的精度與射程。由於提升了裝填速度和命中率,米尼彈讓膛線槍的實戰價值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不過工坊生產的第一批米尼彈也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它隻能用很軟的鉛製造,彈頭易於膨脹,而且彈頭軟,擊中目標後會馬上變形,雖然威力巨大,但穿透力太弱,用來對付輕甲無甲敵人效果最後,遭遇重甲,還是要用球形彈丸。
~~~~~
臨清、登州、濟南各地軍營緊急擴軍,近衛軍十四個營部,每天都擠滿了從各州縣趕來應征入伍的農民纖夫。
新擴軍計劃宗旨為寬進嚴出,之前《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那套標準已經被舍棄,隻有不是滿清和南明派來的間諜(這一點可能性極低),隻要青壯年,立誌從軍的,全部允許加入近衛軍。
入伍雖然沒有什麼門檻,不過想留下來,可沒那麼容易,新兵訓練之嚴苛,令人發指,據說現在每天都有被累死的人。
~~~~~
陸軍瘋狂暴兵的同時,海軍也沒閒著,臘月間渤海灣多處封凍,東印度公司對滿清的援助還沒有停止,吳阿衡率領遼東艦隊殘餘十三艘戰艦,扼守渤海灣,水師在遼海航道上與四國東印度公司船隊爆發激烈海戰,雙方不分勝負,不過運送遼南的火炮物資已經大大減少。
臘月初七日,武定皇帝萬壽節前一天,孟進寶率威遠號在戰鬥中俘虜一名法國水手。
據一名被俘的法國水手供述,清軍八旗已經占據除沈陽之外所有城池墩堡,沈陽外圍堡壘群也在十一月中旬全部淪陷。至於清軍的傷亡情況,這位水手並不知情。這名水手被章東嚴刑拷打折磨半死後,最終被活埋大明湖畔,皇帝讓人在上麵栽了顆法國梧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