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樵、宋應星、尚炯,一邊看著燃燒的火焰,一邊在屋簷之下閒聊。
這張老樵手指中彈出的東西,居然能在雨中燃燒,這不禁讓尚炯大駭,對張老樵產生了由衷的佩服。
不過,這種雕蟲小技也就讓尚炯看著新鮮罷了,宋應星卻不以為然。
張老樵手中彈出之物,在他們道士口中叫電石,這電石,它的現代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化學式為cac2,是一種無機化合物,隻要一遇到水就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
隻要在這電石上麵抹上紅磷,當紅磷和空氣摩擦後,就會發生燃燒,紅磷燃燒的火焰遇到電石和水產生的熱量,就會形成一種火焰在水中燃燒的奇特景象。
補充一下,紅磷也是火柴的主要成分。
張老樵是道士,他不懂什麼化學方程式,更不懂什麼元素周期表,之所以知道電石抹上紅磷,能在空中摩擦,遇水生火,完全都是源自於他在煉丹過程中,摸索出來的經驗。
宋應星能知道這些也不奇怪,他可是大大的科學家。唯獨這尚炯,看到這雨中燃燒的火焰,不覺心中嘖嘖稱奇。
術業有專攻,人之所以會互相佩服,完全是因為所處的行業不同,互有知識盲區。如果兩個人是同行,那麼絕沒有互相佩服的可能,隻有互相看不上眼和永無止境的嫉妒。
同行是冤家。
要說尚炯,也不是等閒之輩,論醫術,絕對可以在崇禎朝數一數二,他的授業老恩師,乃是京畿地區的名醫金英。
他是金英的關門弟子。
金英不熟悉沒關係,但他有一個弟子,可是大大的有名,乃是當朝太醫院的首席太醫張景嶽。
張景嶽醫術精湛,他的主要著作《類經》,在醫師行中被人稱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目前他白日裡在太醫院任職,晚上則是點燈熬油地在寫他的另一部書,《景嶽全書》。他準備把他畢生所學的理論、本草、成方、臨床經驗,全部都放在這一部書中。
他自己號稱,此書若成,乃是醫學界的《永樂大典》。
尚炯,身為太醫院首席太醫張景嶽的師弟,豈能是泛泛之輩?他不僅精通醫術,於醫之外,亦旁通象數、星緯、堪輿、律呂等學,也算是國士無雙了。
象數、星緯好理解,堪輿則是風水,律呂指的是音樂。
按說,尚炯這麼大的本事,本該跟他的師哥張景嶽一樣,成為太醫院的醫師,但是他卻沒有。
尚炯曾多次拒絕了師哥張景嶽讓他去太醫院任職的邀請,而是選擇了與師哥張景嶽不同的人生之路,浪跡江湖。
他的理由是,朝堂之上不缺好醫生,而民間卻少一名好大夫。
尚炯說得沒錯,太醫院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名醫,卻隻服務於皇室一家,而民間百姓千萬,他們才更需要一名懸壺濟世的好大夫。
資源分配不均,才是導致貧窮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努力不努力的事。資源,見都沒見過,何談努力?
世上有很多人就是這樣,一方麵使壞,一方麵卻叫彆人向善。
用當代作家王朔的話說“這世上有的人,憋著勁教你學好,然後由著他們使壞。”
尚炯性格豪放,他壯歲從戎,參軍幕府,數年戎馬生涯,除了救了一些人外,無所成就。於是,他開始遊曆大江南北,足跡北至山海關、鳳城、鴨綠江南,南至嶺南、海南島,西到烏思藏,東臨大海。
尚炯遊曆的那幾年,也是醫術大進的那幾年,他專治各種疑難雜症,並仿兵法八陣,把治病愈疾之法分為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陣,取用藥如用兵之意。
尚炯在江湖上行走久了,就自己把一些疑難雜症所需的方子,在不忙的時候,配製成了藥丸,放在他那藥葫蘆裡,以備不時之需。
他的藥葫蘆,共有八個空間,分彆按照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排序,也正應了補、和、攻、散、寒、熱、固、因的八個治病愈疾之法。
尚炯給宋應星的藥丸,正是藥葫蘆所對應的巽字刻度裡的藥。用猛攻之藥,來對急切之症,正是愈疾之術。
尚炯行走江湖,搖鈴串巷,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數來寶的,一邊要錢,一邊行醫,玩玩樂樂,也是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