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反駁道“官家去大理國,路途遙遠,臣是反對的。第一,朝廷不能沒有主持大局的人,官家在,朝廷才穩定。”
“第二,長途跋涉,不僅是路途遙遠,半路也容易出問題。”
“一旦官家有個三長兩短,官家的施政就會半途而廢。”
“第三,官家出行,也會有很多人跟隨。”
“出行的人太多,一方麵浪費國帑,另一方麵也擾亂地方百姓。”
吳敏神色肅然,旗幟鮮明道“綜上所述,臣反對官家去大理國。尤其太子的年紀不大,也不適合長途跋涉。”
王宗濋一貫是小透明的。
涉及政務,從不表態,此刻卻旗幟鮮明的站出來,開口道“官家,臣也反對。”
“官家的安全,大於一切。”
“不能說去大理國安全,就降低了戒心,”
“我大宋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前所未有的大事業,大宋能否光複華夏偉業,能夠遠超強漢盛唐,就在此一舉。”
“所有的一切,都係在官家的身上。”
“換做其他的任何人,都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
“唯有官家,才能完成。”
王宗濋洋洋灑灑一番話,擲地有聲道“請官家明見。”
徐處仁附和道“請官家三思而行。”
就連一直沒有表態的陳東,此次也站出來,表態道“官家,實在是天下未定,一切係於官家一身。”
“太上皇時期,舉國淪喪,人心頹廢。”
“唯有官家登基,一掃沉屙,鼓舞人心,重塑軍魂,肅清吏治,才有了現在的基業。”
“官家不是一個人,而是寄托了無數人的期待。”
陳東拱手道“請官家明鑒。”
毫無意外,所有人都反對,沒有一個人支持。
因為皇帝的安全太重要了。
趙桓笑了笑,並沒有什麼懊惱,也沒有什麼急躁的,因為現在談的不是政務,而是離開的事情。
反對的所有人,都是為了他的安全。
偏偏,趙桓卻不這麼認為。
皇帝是身係天下安危,可是,趙桓卻不願意一直待在九重深宮,不願意始終被拘禁著。
趙桓麵對所有人的反對,不急不躁的道“你們的擔心,朕也清楚。”
“第一,朕帶著太子出行,不會有太多的人,隻有少數禁軍隨行,足以保證朕的安全。”
“此前太上皇微服私訪,帶去的人也不多,也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所以,不會浪費國帑,也不會擾亂百姓。”
“第二,朕這一趟去大理,就是要長途跋涉,就是要磨礪太子。”
“朕打下的江山,不僅要靠諸卿的治理,也需要太子來延續。如果太子無能,連守成之君都做不到,如何延續大宋輝煌呢?”
“讓他去外麵看一看,增長見識,增加見聞,總歸是更好的。”
“朕也沒打算一直當皇帝,等到太子成年,時機合適了,朕就禪位給太子。”
“早早的磨礪,也是好事兒。”
“第三,朕雖然離開了東京城,可是朝廷中有諸卿在。一應大事,你們能夠處理,朕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趙桓目光落在了李綱的身上,問道“李卿,你是首輔,能處理政務嗎?”
“能!”
李綱回答。
趙桓又看向吳敏、徐處仁、陳東和王宗濋,且一一詢問能否處理政務,能否守住大宋江山,所有人毫無意外回答能。
趙桓聳了聳肩,笑道“既然諸卿能守住,朕有什麼擔心的呢?一旦遇到了大事情,你們可以八百裡加急來通知朕。”
李綱皺眉道“官家,還是要慎重。”
趙桓說道“朕已經很慎重了,實際上沒有諸公在朝,朕也不可能放心去。因為你們是朕倚仗的臂膀。”
“你們在,朕就在。”
“朕和你們相輔相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朕相信諸公,相信你們能運轉朝廷的一切。”
政務短暫的交出去,趙桓並沒有任何的擔心,因為軍權始終在他的手中。隻要是東京城的軍隊不動,地方上的駐軍不動,朝廷就亂不了。
現如今的大宋軍隊,都在趙桓的控製下。
除此外,朝廷中有樞密院在,加上軍隊的調動需要他的命令,他不相信東京城能出什麼亂子。
就算趙佶是太上皇,可是幾年過去,趙佶早就是昔日黃花。
更彆說,趙佶曾經鬨得天怒人怨。
朝廷沒有支持趙佶的人。
諸多的原因下,趙桓有十足的自信,他環顧政事堂的宰相們,拱手道“諸卿,朕走一趟大理國,是為了大宋的百年傳承,是為了將來能出聖天子。朝廷大事,拜托諸卿了。”
李綱見皇帝拱手,連忙九十度躬身道“臣,定不負官家厚望。”
“臣,定不負官家厚望。”
一眾政事堂的宰相,全部都齊齊躬身表態。
皇帝的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顯然是下了決心,不可能再有任何的變故。
趙桓見所有人都同意了,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吩咐道“今天的時間不早了,臨近午時,諸卿留在宮中,和朕一起用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朝黃經點了點頭。
黃經立刻吩咐了下去,禦膳房的人很快就送來了一應午飯。
趙桓和李綱、陳東等人吃了午飯,送走了一眾宰輔,心中也鬆了口氣。
有了這些人在,朝廷亂不了。
中午的時候,趙桓睡了個午覺,簡單午休後,下午又吩咐人召見樞密使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