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算是徹底震醒了一直冷眼旁觀的韋旭。其實,韋旭早就洞察到了韋雲心中隱藏的想法,知道他也是個不安分的人。
從始至終,韋雲壓根兒就沒打算顛覆韋興所坐擁的皇位,更沒想過要把這個位置拱手相讓給其他幾位兄弟。
韋雲最初奮起反抗,僅僅是因為對韋如的統治心懷怨恨,尤其是無法釋懷韋如曾給他母親帶來的傷害。
如今,隨著韋如去世,韋雲心頭那股強烈的仇恨之火也逐漸熄滅。甚至可以這樣說,對於究竟是誰穩坐皇位寶座,韋雲根本毫不在意。
他唯一關心的隻有一點無論是誰坐在那個位置,都絕不能損害他自身以及其母族的切身利益。
可是,世事無常。
當韋雲親手斬下韋端首級的那一刻起,原本看似堅不可摧的兄弟情分瞬間土崩瓦解,變得脆弱不堪。
與此同時,這一變故使得東州的一眾官員們內心產生了巨大的波動,他們的立場開始左右搖擺不定。
這些官員們也許覺得韋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望與可信度,再也不值得他們死心塌地地追隨;
亦或是敏銳地捕捉到了新的利益格局正悄然浮出水麵,嗅到了其中潛藏的無限機遇。
於是,眾人紛紛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各自開始暗中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這場風雲變幻之中謀取更多的好處。
實際上,之所以會產生如此重大的轉變,歸根結底是由於韋旭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起兵反叛的陰謀詭計。
這個密謀早已被東州那些效命於定王黨的官員秘密呈報給定王韋雲。
要知道,韋雲絕對不容許韋旭采取這般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的行徑。
於是,他決定撤回給予韋旭的所有支持,期望借此迫使對方望而卻步、打消念頭。
可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恰恰是自己的這番舉措,猶如火上澆油一般,使得韋旭愈發篤定了叛亂之心,並毅然決然地提前起事,從而引發了整個晉國朝野上下的極度不滿與憤慨。
毫不誇張地講,自始至終,韋旭所策劃並付諸實施的這場叛亂便已然注定以失敗收場。
甚至無需定王韋雲親自統率大軍趕赴前線,他所統領的叛軍在尚未踏出東州地界之時,就遭遇到了來自邊境守軍的頑強抵禦和激烈抗爭。
“啟稟殿下,胥靈將軍親率麾下勁旅,如疾風驟雨般突然襲擊我方軍隊後背!
我軍身陷前後夾擊之困局,士氣一落千丈,恐怕已無力再戰啊!”
定王韋旭所指揮的這支叛軍,出師不利,剛剛踏上征途,便遭遇當頭一棒。
在他想要攻破邊關西進的時候,更是有他曾經無比信任的胥靈率軍襲擊他的後方,致使韋旭率領的軍隊大敗,如今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當韋旭決心要攻破邊關向西挺進時,一場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了。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那個曾被他視為心腹、無比信賴的胥靈居然率領著大軍從背後向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戰場上殺聲震天,火光衝天,韋旭所率的軍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韋旭的軍隊遭受重創,後方更是岌岌可危。
此時此刻,他們已深陷進退維穀的困境。
韋旭清楚眼前局勢之嚴峻,心中暗暗思忖‘絕不能後退!一旦此刻退縮,便再無翻身之機!’
如今,整個東州對他的號令已然置若罔聞,眾人皆持觀望態度,冷眼旁觀他如何帶領這支叛軍有所作為。
韋旭明白,如果能夠成功奪取邊境之地,並在此牢牢站穩腳跟,或許尚有一絲扭轉乾坤的希望。
倘若就此撤軍敗退,那他無非隻是重蹈其兄韋端的覆轍而已。
如此一來,他此前所有的努力與付出豈不是全都付諸東流,變得毫無意義?
想到此處,韋旭目光堅定地高聲下令道“傳孤的軍令至後軍,務必給本王拚死抵擋住胥靈的進攻!
他必定不會全力以赴,隻要能守住我方後方大營即可!
其餘將士們,隨本王一同衝鋒陷陣!”
韋旭自認為對胥靈這位昔日的心腹愛將了如指掌,而事實證明,這一次他的確賭贏了。
胥靈心中對韋旭在國家處於危難之時竟然選擇起兵造反感到極度的不滿和憤怒,但過往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卻又讓他無法狠下心來痛下殺手。
於是,儘管雙方已經兵戎相見,胥靈仍然手下留情,並沒有派出自己麾下所有的精銳主力部隊去全力攻擊韋旭的後方防線。
然而,正是胥靈的這份仁慈和寬容,無意間給了韋旭一絲喘息的機會和生存的希望。
此刻,位於前線正奮力抵禦韋旭叛軍進攻的軍隊壓根兒沒有料到,在腹背受敵如此艱難的處境之下,韋旭居然還有膽量率領其部下發起孤注一擲的衝鋒。
由於缺乏足夠的防備,這支軍隊瞬間被韋旭帶領的隊伍撕開了一道口子,成功地殺開了一條血路。
就在後方的胥靈尚未完全回過神來的時候,韋旭及其所率軍隊已然如疾風般迅速衝進了城中。
令人驚訝的是,此時韋旭麾下那兩萬叛軍甚至還未全部進入城內,他便果斷地下令緊閉城門,將城外的所有人統統阻擋在外。
韋旭這一連串出人意料的舉動著實把那些滯留在城門外的人們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各種叫罵聲、指責聲響徹雲霄。
無需胥靈再費心思去籌備作戰計劃或是進行勸降工作,那些原本隸屬於韋旭的叛軍們眼見局勢已變,紛紛主動放下武器,選擇向胥靈一方投降。
由於對局勢出現了嚴重的誤判,韋旭得以瞅準時機,順利地率軍闖入了邊關要塞於丘關。
麵對這個突發狀況,胥靈無奈之下隻得下令原地整頓軍隊,並耐心等待合適的戰機,以便能夠發動強有力的攻勢。
韋旭此次的叛亂行為,儘管並未給晉國帶來實質性的巨大損失,但他卻巧妙地牽製住了晉國東部的精銳部隊和有生力量。
正因如此,晉國難以將手頭掌握的兵力全部集中調配至元州一帶,這無疑又一次給予了秦國充裕的時間來集結軍事力量。
喜歡北伐就在今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伐就在今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