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便要把繅絲工具拿出來刷洗曝曬。蠶上山後三日可將蠶房的門窗打開通風,隨後可以摘繭。
把蠶山上的繭子摘了後,先稱一下,大抵是大眠一斤得繭二斤算上佳。
她家本次養蠶一張多點,總共十二匾,大眠時稱過合計是七十二斤,收到的全部的繭是將近一百九十斤。
這比去年沒有按照《養蠶經》和《蠶桑揖要》的收益多了二三分,把家裡人喜得合不攏嘴,天開高興得在神龕前燃香謝神。
摘繭後即是擇繭。因毛繭在天熱時堆疊容易蒸損,要在二三日內把繭擇出來。挑出緊厚瑩潔的好繭,以備繅絲。
一家人包括柏崽都是白天黑夜地忙活,把薄繭、雙宮繭、蟲爛繭、蟲咬繭、壞繭等不能用於繅絲的全部揀出來放在一個大籮裡,用於做絲綿或打綿線。
好繭挑十幾斤出來放在筐子裡準備讓蛾子下卵。
剩下的則除去外麵的繭衣,把可繅絲的好繭放在筐裡。好在這次收的繭大多很整齊,算是豐收。
強生奶奶帶了孫女蜜鳳來幫忙,她家的蠶養得不多,隻一天就擇完了。幫忙時包吃飯,但不算工錢,隻取外麵的繭衣來打綿線。
打綿線的工具可以用紡車也可以用紡錘。所謂的紡錘相對紡車來就簡單很多,主體是下麵一個比較重的墜子。
一根長約一尺的圓竹木條,插在墜子中間,露出個頭來。上麵一頭尖,尖頭處有稀疏的螺旋紋。
在尖頭下的木條上套個六七寸長的葦線管或竹線管,從綿絲團上取點絲繞在螺旋上,旋轉紡錘的同時將絲拉長,很快就轉成一條細線,再將細線繞在葦管上。
葦管上的線團足夠大時將線團取下,換以另外的葦管就行。
相對於紡車,這小小的紡錘可以說相當簡便輕巧。墜子可以用十餘枚銅錢,也可用鐵甚至是很重的卵石。
還有簡單易學,不論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家還是幾歲的小女孩,都可以閒時打線得幾文錢。
倩倩擔心繭多一下子繅不完出蛾子就不好了,按照書上的方法是鹽漬或先蒸後曬,想著張氏提過這兩種方法得的絲沒有新鮮的繅得光亮,就想著像烘魚、烘楊梅乾那樣把繭烘乾應該也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利用早上煮飯時剩下的火石,放了些沒用完的炭或者自製的火石炭上去,把繭放在竹熏子上蓋上竹罩子,烘的過程中抽時間翻一下,等繭子變得很輕時才收下來,再烘另一鍋。
擇完繭後就是繅絲,時間也近小滿了。
繅絲又是極為趕時之事,要在收繭後的四五日或者六七日內把好繭繅完,以防出蛾。
一家人其他事不做,隻來繅絲。那個腳踏車剛擇繭時就試了下,轉得不太均勻,又改了下後才轉得很好,便由禹壽踩車,倩倩眼尖添緒接頭;
何氏搖著一輛手搖車。
張氏則是用手繅。在陶盆裡裝十幾個繭,通過橫著的小竹筒上的小錢眼和旋轉的小竹框,繭子上放雙筷子壓著,用手不斷地抽絲出來,置於身邊的曬席上。
為防止絲未乾粘連在一起,邊繅邊在絲上撒豆子,待繅完絲後再將絲繞在籰子上。
柏崽燒火時看著正烘的繭。天開煮繭換水。煮繭時要不斷地看繭的成色,不能煮熟了,需要經驗豐富的人。
堯壽給三個盆添繭並挑水,忙得不可開交。
吃飯也是抽時間一天吃一兩頓的稀飯和提前做好的包子、蕎麥粑粑。
晚上輪流睡覺,睡也是隻睡一兩個時辰,通宵點燈忙碌。
盆中倒入熱水和煮好的繭,用筷子攪一圈就把絲頭帶出,擰一下穿過錢眼,引上響緒,通過簡陋的滑輪、絡絞在絲框上繞幾個圈就不用擔心絲會掉下來,然後踩踏板轉動以繅絲。
一般七八絲的為細線,十二三絲的為中,二十幾絲的粗,她們現在繅的都是十二三絲的。
繅二緒的放二十四個繭,一緒的為十二三個。天氣好又是在室外,不用另外點火盆。
十斤鮮繭大約可繅一斤二兩餘絲,不過她家這次出的繭十斤卻繅了一斤五兩絲,甚至到了一斤七兩的,算是得大利息了。
粗絲日脫一車,細絲一天半或兩日脫一車。脫絲時要把絲框上的木結小心地敲下來。取下的絲用麻繩係好,掛在高處晾著。
就這樣忙了六七天才把沒烘乾的繭繅完,而烘乾的繭也積有兩筐,可以取綿後慢慢繅。
繅絲剩下的裹著蠶蛹的那一薄層絲及水裡的短絲也要取出來,蛹則來喂雞鴨豬魚,或者炒著吃,或者曬乾研成粉用於以後喂雞鴨,再或者沒時間的話就丟在糞坑裡漚成肥。
不過一般是用來喂雞喂魚。
絲繅完了就是煮繭取綿。把不能繅絲的雙宮繭、爛繭、出蛾繭等加上火灰水煮透後撕開,套在手指上,反複洗淨後套在竹弓上。
竹弓上套上幾十個繭後取下再洗淨,擰乾水分放在一邊,便是一個綿兜。綿兜積得多了就用線從尖頭那邊縫成串掛在屋簷下晾乾。
而那些裹著蛹的薄絲、繭衣的邊角料,則收集好後用灰水煮後晾乾,等閒下來再撕碎搓條打成綿線織綿綢。
注一腳踏繅車出現在宋代,是在手搖繅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出現標誌著古代繅絲機具的新成就。
腳踏繅車結構係由灶、鍋、錢眼、繅星、絲鉤、軖、曲柄連杆、足踏板等部分配合而成。
與手搖繅車相比隻是多了腳踏裝置,即絲車壬通過曲柄連杆和腳踏杆相連,絲軖轉動不是用手撥動,而是用腳踏動踏杆作上下往複運動,通過連杆使絲軖曲柄作回轉運動。
利用絲軖回轉時的慣性,使其連續回轉,帶動整台繅車運動。
用腳代替手,使繅絲者可以用兩隻手來進行索緒、添緒等工作,從而大大提高了緞絲效率。
元代腳踏繅車有南北兩種形製,從王幀《農書》所繪南北繅車圖來看,北繅車車架較低,機件比較完整,絲的導程較南繅車短,可繅雙繳絲。
而南繅車隻能繅單繳絲。
這兩種車效率雖高,但繅絲者都是背對絲灶站著操作,勞動強度偏大,對絲軖卷繞情況的觀察也不是太好。
因此,在明代的時候又出現了一種坐式腳踏繅車。這種車繅絲者是坐於車前,麵對絲軖工作,克服了元代繅車的缺陷。
腳踏繅車的勞動生產率高於手搖繅車,致使它出現不久,很快就取代了手搖繅車,成為主要的繅絲工具。
也就是說很多手搖繅車逐步都加裝了踏板和連杆,而變成了腳踏繅車。
這個過程的完成應不晚於元代初年,因為元代及以後的著作中,大多是腳踏繅車的圖像和記載。(趙翰生《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
喜歡鄉村日暮有人家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鄉村日暮有人家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