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寧王除了駐守邊疆,也並不是悠閒度日。
皇祖父很喜歡寧王,寧王這個兒子也相當爭氣,起碼在讀書的這個領域裡,在皇子裡麵算是佼佼者。
於是皇祖父讓寧王仿編年跟綱目書法體例,編輯建國前的史事。
正如她後來編的那些一樣,這書編出來,皇祖父必然是個偉岸大丈夫。
應該就是在今年的九月編成,名《通鑒博論》,才兩卷。
這會都四月了,兩卷書怎麼著也接近尾聲了。
她把趙氏這邊交代妥了,就得跟朱高熾使勁。
看看能不能跟寧王搭上,勾著寧王做點他真正喜歡做的事情緩解一下編書編出來的惡心感。
咦,不對,這順序好像有點問題。
張欣想一半自己又悟了一把。
這事應該反過來做,讓寧王求著自家。
上崗的不是買賣,求來的才是人情。
這種雅事,彆人張欣沒把握,寧王肯定見獵心喜,而且很快會打聽到主家是誰,還不會輕易說出去。
上輩子寧王說是被公爹騙了朵顏三衛去。
其實後來瞻基跟自己說過,人家就是順水推舟,兩邊下注。
兒子早期對這位寧王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善謀的人,都想太多,但凡少一分把握都不敢下場廝殺,所以也注定當不了最上位。
張欣所知道的寧王,後期也是真的寄情於山水之間,寫了好些書。
連請求個好點的封地,瞻基沒有答允也不了了之。
想到這裡,張欣喝光了杯中茶
“挽袖,你拿了對牌再出去一趟,讓乳娘交代一下掌櫃的,花茶要是製出來,尋個機會進獻寧王府。寧王府要是有人來尋,掌櫃要馬上報上來。”
“是,世子妃。”
~~~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八月。
【詔令立開平四屯衛。】
“中屯衛在沙峪,新開的四個,六合營、軍台、偏嶺、石塔。”
晚膳過後,每日例行的問安時間,徐氏問及邸報上的事,朱高熾就把新開的屯衛所在的地方名字報上。
“長城以北,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三衛成第一線,九邊為第二線,皇祖父高啊——”
徐氏感慨。
“嗯。隻要那位不傻,咱家也踏實的。”
朱高熾大感讚同。
寧王的封地在大寧,八萬甲兵跟六千戰車,本就兵強馬壯的,皇祖父給加了個大寧衛。
現在開平跟上了,對外幾乎是萬無一失。
情勢非常明了,能攻善戰,振臂一呼就能拉起軍隊的老一輩基本在北征跟皇祖父的清洗裡死光,病退。
寧王這樣的新起之秀,板上釘釘的就是皇祖父留給朱允炆的另一把刀。加上自家老爹這把正當壯年的刀。
朱允炆隻要不亂來,雙刀傍身,進能開疆拓土,退能保全國家。
皇祖父為了孫子能坐穩位置,實在周到。
“就怕他傻。‘
徐氏歎氣。
“娘不是吃著藥的麼,少思少想,反正這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
朱高熾安慰。
“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還過去了呢!”
徐氏翻白眼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