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陣前投降,讓燕軍順利渡江的陳瑄,是張欣後來很欣賞的一個朝中大臣。
陳瑄曆仕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自永樂元年起擔任漕運總兵官,後期還兼管淮安地方事務。
永樂年間,陳瑄督理漕運三十年,改革漕運製度,修治京杭運河,通南北漕運,每歲四百萬石至京師,國家萬年,誠萬世之利,功績顯赫。
洪熙年間,陳瑄也曾上疏言事,提出“重國本、擇賢能、蘇民力、興學校、整軍伍、謹邊防、走漕運”七大條,被文臣群起而攻之,說他是什麼老油條,但事實上人家提的七大條都切中時弊,還提出應對之策。
當時朱高熾還說,這是一位真正的能臣。
在張欣的印象裡,陳瑄是她能記住的在宣德朝,能文能武的朝臣裡,極其優秀的一位。
就是死得有點早,宣德八年在任上病逝了。
瞻基還追封他為平江侯,贈太保,諡號“恭襄”。
重生回來,到了這會,一切總算是各就各位了。
等公爹登基以後,她就可以真正開始她的下一步計劃。
不過,貌似也不需要等登基以後。
寧王這次沒跟公爹一起打仗,這會正水靈靈的天天在北平大街上晃悠呢!
“小胖啊,等你寫完,咱們去找你十七叔爺玩?”
張欣提議。
“不要,他們那麼小,叫得那麼老!”
朱小胖搖頭不乾。
那位十七叔爺看著比他爹還小,卻是跟爺爺一個輩分的。
十七叔爺家的兩個小豆丁也是他的長輩。
不乾,不好玩。
“呃。。。”
張欣一點沒想到這個居然是個拒絕的理由。
“找二嬸玩可以,教弟弟叫我哥哥。”
朱小胖有彆的提議。
二嬸家的小寶寶就很好,跟他親,還比他小。
“那娘先陪你去二嬸那裡,你再陪娘去十七叔爺處?”
張欣妥協了一個中間的方案。
“為什麼一定要我去?”
朱小胖停筆,很認真的問道。
“也沒有一定要,就是王府裡就你一個小孩子,娘覺得你該出去結交一些差不多年齡的小朋友啊?”
張欣解釋。
她是真的覺得這輩子的朱瞻基有點獨,可能太早跟道衍和尚混,又是徐氏帶大的。
有種超越年齡的超脫感。
“不是差不多,大我好多。他們橫都沒我寫得好。我師父說,我將來跟他們不一樣。”
朱小胖想了想,還是很認真的表達了自己不願意的想法。
“有什麼不一樣?比他們多長一個眼睛,兩個嘴巴,三條腿?”
張欣舉例子問。
“呃,這不會。”
朱小胖托下巴,好像沒法反駁。
“十七叔爺跟十七嬸婆都會騎馬哦!”
張欣再拋一個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