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倆坐下來,張欣就把鐘表訂單的事情說了,也說了自己的想法。
“你的意思是,咱們在海外這些小國或租或買,要一塊地蓋大明會同館?”
徐氏聽了就立刻總結出了張欣的想法。
“是的,就跟宣撫司跟宣慰司差不多,但是我們不管人家國內的事,隻管我們明人,無論工匠,還是海商。咱們的人,咱們要護著。”
張欣並不害怕工匠被彆人籠絡了去。
近五年以來,匠人在國內的地位並不低。
經過層層考試,拿到大匠職稱的這些人,每年的俸祿不比三品官員的低。
如果改良了現有的一些工具,或者弄出來新鮮的玩意,還有一筆大額的皇家賞賜。
而且,匠人是以戶為單位的。
即便他們出去了,家人可都在國內。
再者,當初張羅鐘表局的時候,朱高煦多了個心眼。
鐘表製作裡最核心的那部分工藝,是分開的。
會這個就不會那個,會那個就不會這個。
組裝跟校準的匠人,算是知道得比較多的。
但,他們也並不知道,鐘表裡麵最重要的齒輪,用了多少種礦石,經過了多少工序。
所以匠人跑路的可能性不大。
張欣怕的是派過去的匠人被脅迫,偏偏他們還真的不知道,對方要是不講理,十分可能危及性命,。
他們獨自在這些海外的小國,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
到時候人家編一個意外身亡什麼,張欣拿人家沒辦法。
她的人,不可以這樣被消耗掉!
“唉,熾兒娶了你,真是他的大福份。”
徐氏眼圈有點紅,愛民如子,也就張欣這樣了。
“娘說什麼呢,我嫁進了咱家,又有這麼好的公公跟婆婆!”
張欣的臉一下又紅了,臊的。
“行行行,我們家大花臉皮薄。我覺得可行,一會吃完飯再商量一下。還海外有地就得有人,每個地方派個幾千,這也不老少了。”
徐氏從張欣一說這事,就意識到了。
這事要是成了,那可不是單單要一塊地的事。
而是整個東南海連成一片都有明朝的駐軍。
以後連打都不用打了。
“娘,你覺得,這些下單的人,會讓我們拿他們的地麼?”
張欣覺得徐氏認同了,朱棣必然不會反對。
現在的問題就剩海外這些人的想法了。
“這不好說,聰明人總是有的,不過,應該都能拿下,早晚而已。”
徐氏略想想,給了個肯定的答案。
整個東南海沿線,大多數的國家都來朝了,不少都是帶著家眷的,徐氏都見了。
說實話,無論文化還是生活,這海外跟國內差太多。
很多地方的所謂國王,酋長,按他們占據的那點地方形容,隻能稱地方割據勢力,或者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大地主。
他們的國民,更多像是他們的奴隸一般。
下單的這些大海商,無論誰,背後肯定有支持他們的人。
大明朝要一塊地,派一些人過去駐紮,衣食住行不用他們,還能無形中替他們震懾地方的其他崛起中的勢力。
這種好事,誰不要誰傻。
至於真正的聰明人,也許在朱棣把這種好事的詔令發出去以後,被自己人給弄死了。
海貿帶來的實打實的好處明顯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