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的第三天,我對落葉說“給大家講講道吧。道和德是相輔相成的。”
我接著講"道的文化淵源,來自《易》的太極學說。
《道德經》用區區五千多字道出了智慧的真諦。不論事物無名和有名,還是微觀或宏觀,同出於“道法自然”的本源,道的無窮造化功能,是天地萬物神秘兮兮生化的總門徑。所以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韓非子在《解老》中說“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物之所以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故曰道,理者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聖人安邦定國重要措施。一、選賢舉能。二、重視解決老百姓溫飽問題。三、淨化民眾心靈。
天地之間,就像皮葫蘆。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樣,柔慈、甘居下位和滋潤萬物而不去爭私利。王夫之說“五行之體,水最為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功成身退,是天道。善於奉行道的人,能夠幽微精識,深遠豁達。處事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決策周密,就像遇到了戰爭。行事嚴謹就像赴宴做客。行動灑脫,宛若冰雪消融。憨厚淳樸就像未雕琢的璞玉。心胸豁達,就像高山曠穀。對待人生的態度,要清靜無為,恬淡寡欲。《莊子》雲“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
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政治思想。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以道義為指導思想,論述個人修養時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還指出了矛盾相互轉化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先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治理國家指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治國和修身要道化為德。
在人的尊嚴方麵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清靜為天下正。善於養生者,就根本不進入危險之地。
道和德對萬物的關係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理在悠久的曆史上,沒有大人物要求人們這樣做,而是人類理性的認識和思考,自覺地認為必須這樣做,用它來管束人們的行為,判斷是非曲直的道德規範,簡之叫道德。所謂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實踐上就是,人類明智的借用了自然的精神文明,使自我逐步走向文明進步的表現。
同學們都點頭稱是。
喜歡粉色回憶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粉色回憶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