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劉淵複漢_華夏真相集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十八集 劉淵複漢

第十八集 劉淵複漢(1 / 2)

並州離石汾城之外,晉朝大軍來征,列好陣勢。

漢主劉淵聞報,遣武牙將軍劉欽掛帥,引領六軍迎戰。

劉欽奉命出城迎敵,四次交戰皆勝,司馬瑜、周良、石鮮各自潰散,不能相顧敗去。

此後不久,離石大饑。劉淵下令遷居黎亭,就食邸閣屯糧。

晉帝接到司馬瑜敗報,不由大怒,詔命並州刺史劉琨,往伐黎亭。

劉淵聞說官兵又來,不以為意,使前將軍劉景為征討大都督、大將軍,率六軍迎之。

兩軍對壘,劉琨略施小計便將劉景擊敗,由此進據晉陽。劉淵見劉景大敗而回,料知難勝晉軍,有些怏怏不樂。

侍中劉殷、王育向劉淵獻計殿下據守偏遠之地,世人不知威望。今若奮激將士四出,果決出戰以斬劉琨,平定河東,建天子名號,大舉向南,克長安以為國都,再率關中之眾席卷洛陽,則如反掌之易。此乃漢高祖之所以開創宏基、消滅強楚之宏略也。

劉淵大喜先生之言,正是孤之所想。

於是來日派兵遣將,命輔漢將軍石勒引軍五萬,南下趙魏,進據河東,攻占蒲阪、平陽;劉淵繼率大軍進入蒲子,立為都城。

未過數日,河東、平陽俱各平定,屬縣各壘堡之兵皆降。

劉淵再納劉殷諫言,派出使者,四出招降縣外壘堡。

次日,使者還報各處皆願歸順,隻有烏丸人伏利度擁兵二千,駐守於樂平壁壘,臣多次曉以利害,奈其堅執不降,而且口出不遜。

劉淵若是如此,則必派兵征討。

使者臣以為不可。樂平壁壘雖然兵少,但牆高池深,即便強攻得下,也必損眾。

劉淵如此奈何?

石勒聞言離座而起,上前施禮道末將有一拙計,庶可兵不血刃,得此壘堡。

劉淵,卿有何計,就請講來。

石勒此計說來也不值甚麼,便是詐降之計,取得伏利度信任,就裡取事可也。

劉淵你待如何取信於他?

石勒末將偽作在大王手下犯有罪過,因恐吃罪而去投他。

劉淵倒也使得。便撥與你本部兵百人,前去用計便了。

石勒大王如此信賴,臣敢不儘心竭力!

鏡頭轉換,樂平堡壘。

伏利度聞說石勒來投,不由大喜,當即與石勒結為兄弟,給付軍權。石勒既得伏利度信任,遂率部下諸胡四出劫掠,所向無敵,於是眾胡兵皆服石勒。

石勒知道眾心已歸,趁回兵慶功之機,於席間力擒伏利度,並問眾胡諸公欲舉大事,則我與伏利度,爾等奉何人為帥?

眾胡拜服於地,皆從石勒。於是石勒當場釋放伏利度,率領其部歸還劉淵。

劉淵盛讚其忠勇多謀,遂封石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將伏利度部眾亦交石勒指揮。

其後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征相繼歸附,劉淵都授予官爵。

漢主進軍河東,細作報至洛陽。

晉懷帝聞報大憂,急遣使持節至幽州,使幽州刺史、都督王浚出兵討之。

王浚奉詔,素知劉淵之能,恐己力不及,即使人前往朔方,向拓跋鮮卑部代國穆帝借兵,共同討伐劉淵。

字幕代穆帝猗盧,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孫,昭帝拓跋悉鹿之子。

代穆帝拓跋猗盧接到王浚之書,遣使者回報,隨即遣兵起行,至於趙郡。

王浚亦起大軍,前來與穆帝會合,下馬直至中拜迎。

穆帝猗下馬答禮孤自與先祖以來,便與你晉朝交好,今必助你剿滅匈奴之兵。來日交鋒,使君可為前部,孤自引大軍後到接應,如何?

王浚應諾悉聽尊命。

酒罷辭出,回到本營,隨即收拾軍馬,逶迤向前進發。

與此同時,石勒奉漢主劉淵之命,兵發河東,軍至上黨。

哨馬來報王浚搬請朔方兵來,將至城外。

石勒先鋒高貢與呼延攸二位將軍,命你二人出城迎戰,不得有誤。

二將應喏,引兵出城列陣。隻見塵土起處,鮮卑胡兵與王浚幽州兵齊至。

兩軍對圓,穆帝先使悍將許諸兒出戰。

匈奴大將高貢上前接戰,隻經十合,便覺不敵。呼延攸策馬上前,與高貢雙戰許諸兒,呈丁字形廝殺。許諸兒絲毫不懼,高聲呼喝,精神倍長。

再戰二十餘回合,高貢及呼延攸不敵許諸兒之勇,大敗而回。

王浚引兵夾攻,石勒急親自出馬,將二將接入上黨城中。次日王浚與鮮卑軍三麵圍城,石勒引諸將上城守護,堅閉城門。

王浚在城下望見石勒,以手指而言道卿乃奇男子,奈何從賊?今已被圍,裡無糧草,外無救兵。若能倒戈投降,共扶晉室,某代為奏請天子,不失封侯之爵。若執迷不醒,待打破城池,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石勒見敵軍勢大,於是答道公且退兵,容某思之。

王浚尚未回答,穆帝已揚鞭答道孤限你三日限,若三日不降,則必攻城!

言罷,即令退兵五裡下寨。王浚見是如此,隻得隨之紮營,然後來見穆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王浚進言明公奈何許他三日?某聞石勒不但勇猛,而且多智,此必是其見我兵馬強壯,故行此緩兵之計。來日晚間,其兵必要偷偷出城,透圍而出也。

穆帝醒悟如此,則如之奈何?不如我等明日便起兵複圍,攻破此城。

王浚上黨城堅難下,不如將計就計,如此如此。

當下計議已定,來日遣將,各去埋伏。

鏡頭轉換,上黨城中。

石勒當時果然是緩兵之計,下城回衙,便與高貢、呼延攸二將商議敵眾我寡,實力懸殊,戰必不利。不如趁其立營未穩,衝出城去,殺透重圍,請漢王益兵再來決戰。

二將聽了,齊聲道是。

石勒於是密令三軍結束停當,攜帶三日之糧,來日趁夜衝圍。

次日深夜,便令呼延攸與高貢為前部,自領後軍,開西門潛地而出,向北而走。行出二十裡遠近,前麵一片大林,忽聽一聲炮響,火光大起,林中衝出一軍攔住去路。

為首之將正是許諸兒,叫道你等行此詭計,騙得了誰?已被我家皇帝陛下猜個正著,命某在此專等。若不投降時,片甲不留!

呼延二人本是他手下敗將,不敢上前放對,隻得揮軍一擁而上,衝開血路而走。

石勒聽聞前麵殺聲響起,知是中了埋伏,急引後軍趕上,一陣混戰。

許諸兒也不迫之為甚,隻將石勒軍馬裹去一半,奪其器械輜重而去。石勒繼續向前奔走,又遇王浚斜刺裡衝至,大殺一陣,漢軍又去其三停,隻剩二停,猶自苦戰。

正在危急之際,忽聞前方金鼓大震,一支人馬殺至,救了石勒三將,為首者為卻是王彌。

王浚怕有埋伏,不敢窮追,於是下令收軍,極備牛酒,犒賞代國之兵,並以金帛厚贈穆帝,稱謝再三。

穆帝遜謝一番,自引代國鮮卑之兵還於本國;王浚亦收軍東返,還於幽州本鎮。

太傅司馬越聞報大喜,具折拜表入京,向天子報捷。懷帝便依太傅在折表中所奏名單,頒詔賞封王浚以及有功諸將。

畫外音自此東海王司馬越再次權傾朝野,並奏請廢除清河王司馬覃太子之位,懷帝不敢駁阻,群臣無不側目嗟歎。

五月,漢王劉淵再發大兵兩萬,以王彌為將,來寇洛陽,以報前番兵敗之恨。王彌於路收集亡散之眾,分遣諸將,攻陷諸郡,直下許昌城,複得軒轅關。

天子聞之,急調涼州刺史張軌派兵東進,衛護京師。

張軌於是派督護北宮純率兵三萬,來迎戰王彌。兩軍各自向前,會於伊水,分彆夾水列營,各運機籌,分派戰將。兩軍對圓各自交鋒,激戰未幾,北宮純不敵王彌,引軍敗走。王彌乘勝大進,直至洛陽城下,向前叩關而戰。

懷帝大驚,急聚文武商議對策。

群臣皆推舉司徒王衍隻有王司徒親督諸軍,可退漢趙之兵。

懷帝準奏,即以王衍為六軍都督,命率軍出城迎戰。

王衍自知並無統兵征戰之才,萬般無奈奉詔,轉恨群臣相害自己。隻得下殿點兵遣將,差左衛將軍王秉為先鋒,引軍出城交戰。點軍已畢,尚未發兵。

忽城頭軍士急報稟都督,大事不好!王彌擊鼓攻城,縱火焚燒建春門。

王衍驚得渾身汗出,急領諸將上城。向城外看時,見漢軍正在爬城,便如蟻聚。

王衍心中著慌,急問眾將這便如何是好?除非天降神軍,方能解得此危。

煞是奇怪,這句話便如薑太公掐訣念咒一般靈異。話音剛落,便見遠處塵頭大起,一彪軍狂卷而至,直殺入漢軍後隊,橫衝直撞。

漢軍正在全力攻城,沒有防備,全軍大亂。

王彌聞報,急引親軍轉身來迎,見前來解圍者,正是前番自己手下敗將北宮純。

城頭上諸將見救兵果至,無不拜服於地,向王衍稱頌司徒神算,縱使諸葛武侯複生,亦不及也。

王衍喜不自禁,急命王秉引軍出城,與北宮純裡應外合,兩麵夾擊。

王秉此時亦來了精神,急披掛上馬,帶領五千人馬,殺出城來。

王彌正與北宮純打得不可開交,不意被王秉引城內軍馬猛衝而至,於是引軍而退。北宮純欲報前仇,引軍緊追不舍,漢趙之軍大敗,收腳不住。

王秉率軍在後猛追,直追至七裡澗,又殺一陣,才與北宮純引得勝之兵,回轉洛陽。

王彌折兵大半,奔至平陽方才收攏敗軍,紮住陣腳。於是懷羞含怒,不敢歸國。

漢王劉淵聞之,急派侍中至營,請王彌將軍還都,親率文武迎於郊外,笑執王彌之手卿乃常勝將軍,聲震中原。敗此一陣,何足為羞。孤今親迎將軍回城,為卿拂席洗塵,酒菜都已備好,如何逗留不前,使孤久候台駕!

王彌慌忙參拜漢王敗軍之將,尚蒙主公如此厚待,臣慚愧無地!

劉淵勝敗乃兵家常事,況將軍止此一敗乎!孤王不怪,並加封卿為司隸校尉。

王彌大王隆恩,臣感於五銘之內,願終生效命殿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眾官見此,感動不已。

鏡頭轉換,洛陽城內。北宮純大勝一陣,與王秉合兵還歸洛陽,來見司徒王衍,代涼州刺史張軌致意朝廷。

王司徒大喜,即引北宮純上殿,表奏其救駕大功。懷帝依司徒所奏,遣使隨北宮純前往西涼,封張軌為西郡公。張軌力辭不受,天使最終賜以印綬,不允其辭。

王衍自後再聚賓客清談,客必以“司徒登城一呼,涼州援兵即至”之事逢迎,以為堪與當年漢獻帝“說曹操,曹操到”堪相媲美。

字幕永嘉二年七月,漢王劉淵遷都於蒲子城。

有平陽漁人在汾水灣得玉璽一枚,獻於漢王。劉淵見璽上刻文“有新保之”,疑是王莽時所用璽印,遂以為祥瑞之兆,重賞漁人使歸。

群臣趁機勸漢王晉位為帝,劉淵欣然從之,於是祭祀南郊以承天命,正式建壇稱帝,國號大漢,大赦境內囚犯,改年號為河瑞,後改永鳳。

漢帝聚眾升殿,命黃門宣旨詔封皇子劉裕為齊王,劉隆為魯王。任命大將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劉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禦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中以親疏為等級,皆封郡縣王;異姓中以功勞、謀略為等級,皆封郡縣公侯。

大封百官已畢,群臣拜舞稱賀。

太史令宣於修之出班進言陛下今雖龍騰鳳翔,接受大任,然晉朝未滅。臣觀今元熒日,熒惑犯於紫微,應不出三年,必能攻克洛陽。蒲子城崎狹,不足天子久安。平陽有天子之氣,兼是陶唐舊都,望陛下上合天象之變,下合地理之祥,徙而都之。

漢帝大喜從之,於是遷都平陽。

劉淵既稱漢帝,遂使皇子劉聰為大將軍,總領全國諸軍;以從子劉曜為龍驤大將軍,領北兵以威震諸部單於。

這一日忽然心有所感,於是拿出當年恩師馬岱所贈羌胡令牌,將魯王劉隆喚至內殿。

劉隆父皇喚兒至此,不知有何秘事指派?

劉淵我命你持此令牌秘密前往成都,往見成漢主李雄,勸其起兵東出漢中攻取長安,我大軍則下魏趙,攻取洛陽;東西兩麵夾擊,消滅晉朝。若大事成就,許以平分關中疆土。此事極秘,不可輕易漏泄,慎之慎之。

劉隆兒臣銘記,謹遵父皇嚴命。

遂引三百隨從,繞並州西出雁門,取道渭南,秘往成都去訖。

劉淵遣走魯王,於是登殿升朝,下達詔命著令輔漢將軍石勒,左將軍劉靈,你二人率馬步軍七萬南下,寇略魏郡、汲郡及頓丘三城。若不能下,朕當親往。

二將奉旨出兵,大軍所到之處,晉軍望風而降,連下五十餘壘。

石勒對於主動投降各壘主給予禮遇,皆賜以將軍都尉印綬,並選其壘丁強壯者充軍。於是選得五萬精卒,其餘老弱者附壘以居,安堵如故。

鏡頭轉換,甘隴道上。

魯王劉隆率領一眾部從,間道向西,渡過渭南,翻越隴右,密行漢中,逶迤到於成都,來見成漢帝李雄,呈上父親趙漢皇帝國書,並示之以羌胡令牌。

李雄先看國書,輕輕冷笑,不以為然;再觀那令牌,見是蜀漢鎮西大將軍馬超之令,不由肅然起敬,龍心大悅。於是將令牌還了劉隆,問道孤聞你父稱漢王之時,是奉蜀漢後主劉禪名號,此事有諸?

劉隆答道有之。實不瞞陛下,我父便是後主之孫,北地王劉諶先公之幼子也。當年被征西將軍馬岱救往西涼,遂繼我先祖劉豹公之位,以為匈奴左賢王,北部都尉。



最新小说: 熊出沒:開局奪取金鹿角 為奴五年,獨美後她亂帝心奪鳳位 川卒 迷蹤幻夢 嬌軟美人一哭,七零糙漢心都化了 明朝皇帝往事 殺前夫,嫁王爺,我給腹中孩兒找個爹 開局滿級天賦,大婚後我無敵了 我的臥底諜戰生涯 冠的日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