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三路西征_華夏真相集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十九集 三路西征

第十九集 三路西征(2 / 2)

石勒便令王如為先鋒,南渡漢水以攻襄陽。王如即引本部兵搶掠沔漢,進逼襄陽。

晉征南將軍山簡聞賊大至,急令部將趙同馳援襄陽,據城迎擊王如。雙方攻守奮戰一年,王如軍不退。趙同智謀與軍力皆不足以退敵,惟有加固城池防守。

便在此時,石勒在中原連戰得勝,據河北以下河南,複戰於江漢,聲勢大盛。

漢主劉淵聞報,知道已無南顧之憂,遂命劉聰與王彌兵出壺關,引軍西向洛陽。

二將領命,引軍西向,至於壺關,紮下營柵,派人叫關討戰。守將見漢軍勢大,情知守關不住,亦不敢出關與抗,竟然不發一矢棄城而去,引眾退還洛陽。

並州刺史劉琨聞說漢軍大至,急遣兵馬來救壺關,晚了一步,王彌與劉聰已度關西去。劉琨急報入京,懷帝覽奏大懼,急召群臣會議,令大將軍苟曦調兵拒之。

苟曦奉旨,出就公府大堂,連發將令遣河南內史王曠、將軍施融二人引兵五萬,往擊漢軍;檄令荊州南刺史王澄率軍趕赴京都,自南翼阻擊王彌;自帶一軍出洛陽東門,紮營城外三十裡處,以待迎擊匈奴北師。

鏡頭轉換,三路大軍出征,迎擊漢軍。

按下其他兩路,先說王曠、施融二將奉令,先引五萬精銳大軍,東濟黃河迎敵。

依王曠之意,便欲長驅而進,尋找劉聰主力約戰。

施融諫道將軍不可。胡虜騎兵勇悍,善於平野作戰;今其乘險間出,我當阻水以守,依山勢而拒,則可使其精騎無施其技,必能勝之。

王曠聞言大怒胡寇已經入關,天子臥不安席,等我去救。今大將軍委我等擊賊,某恨不得一戰而擒,豈能固壘以待?我意決矣,公其勿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於是驅兵急進,揮軍逾越太行山,與漢軍相遇於長平。

劉聰正行軍間,見有敵兵來阻,喝令上前衝殺。河南軍日夜兼程而進,至此已是人困馬乏,便如強弩之末,與漢軍精騎果然一觸即潰。

王曠等皆戰死於亂軍之中,敗眾儘降漢軍。

河南一路援軍至此全軍覆沒,按下不表;再說荊州援軍,在刺史王澄引領之下,一路沿沔水西上,打聽漢軍行動去向,欲自南側襲之,好解洛陽之圍。

字幕王澄字平子,琅琊臨沂人,西晉名士,乃太尉王衍之弟,司徒王戎堂弟。

鏡頭閃回,敘述王澄來曆。

王澄出身世族,頗有盛名,勇力過人,雅好清談。然而為人舉止放誕,不拘禮俗,甚至有脫衣赤身以標新立異之舉,因此反為兄長王衍所讚賞。

王衍妻郭氏性情貪鄙,令婢女去路上擔糞灌田。當時王澄年僅十四歲,諫其嫂應自重世家身份,休如此胡為,讓人輕看。

郭氏大怒,喝斥道昔夫人臨終之日,以小郎囑新婦,未聞以新婦囑小郎也。

因捉王澄衣領,想要毆打。王澄不料新嫂如此凶悍,急忙掙脫,跨出窗外逃走。

王衍向來十分推崇王敦、庾敳及王澄之才,尤重己弟王澄,及曾向世人品評道今天下之才,阿平第一,子嵩第二,處仲第三。

阿平者,即說王澄。

凡經王澄所過目之文題,王衍便說已經平子之目,我複何言。

王澄曾對王衍說道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

王衍則答誠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王澄調任荊州刺史,朝中百官前往送行,王澄卻上樹掏取鵲巢,旁若無人。

可惜似此落拓不羈,超凡脫俗之才,偏又生性不恤下民,對流民尤其鄙惡,毫不留情。

王澄此時雖任荊州刺史要職,負軍國之重,但平素不理政事,日夜飲酒,終使荊州大亂,導致流民群起而叛。王澄恃其計謀,襲殺流民之眾八千餘人。

流民遭受重創,便推杜弢為首,將王澄視為寇仇,皆欲殺之而後快。王如之叛,其實亦為王澄強逼遣返回鄉所迫,故此有切齒之仇。

閃回結束。王澄率軍西向,漸近襄陽。

王如此時正引兵攻打襄陽,聞聽王澄經此西進,不由暗道此天使我得報大仇!

遂令嚴嶷率軍繼續圍困襄陽,自引一半人馬前至沔水南岸埋伏,藏於葦叢之中,等待王澄軍到來。

天向晚時,隻聽遠處蹄聲雜踏,王澄引領荊州軍施施然而至,全無防備。

王如下令放箭!

於是萬箭齊發,如同蝟集。荊州軍立刻倒下一片,行伍大亂。

王如再令刺殺!

民軍聞令躍出葦叢,皆挺長矛亂刺,大叫隻要王澄性命,餘者投降免死!

荊州軍聞聽,大半棄械投降。

王如馳馬四顧,來尋王澄,欲親斬之,為被殺流民報仇。

哪知王澄倒甚乖巧,早將盔甲脫了,棄之葦叢,率十數個親隨棄軍而走。於是一路逃至建鄴,去投族兄王衍及琅琊王司馬睿而去,從此再也不想西上洛陽勤王之事。

王如殺敗高澄而回,但久攻襄陽不下,軍中終因缺糧大饑。

部下黨羽因分糧不均,於是各引部兵,互相攻奪。

城內守軍見狀,遂大開城門出戰,王如軍大潰,四散奔逃。琅琊王急派官軍趁機進剿,儘收王如屬下。

王如部眾喪儘,隻得來向王敦投降。

王敦從弟王棱喜愛王如勇猛,請賜為部將。

王敦此人奸險蠻悍,難以教養,你性情急躁,不能寬容待彼,則反為禍根。

王棱我以恩義待他,有何不可!

王敦拗不過他,隻得同意。王棱遂以王如為隨身部將,特彆寵信。

王如與同僚比試射箭,屢次相爭釀過。王棱大怒,對王如施以杖刑,王如深以為恥。

畫外音其後王敦欲反,王棱加以勸諫,王敦最終動了殺機,秘使人激怒王如,借其對王棱平日忌恨,於宴前刺殺王棱。王敦聞報,又佯裝吃驚,逮捕王如處死,算是為王棱報仇,其用心機險惡如此。此是後話,連帶王如一生結果,一並在此表過。

至此兩路勤王大軍皆敗,漢將王彌便即通行無阻,引軍直出軒轅關,逼近洛陽。

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諸郡有流民數萬家,素為官吏及當地居民所迫,此時聞漢軍南下,便皆殺主人及長吏以應王彌。

漢主劉淵聞報王彌連勝,又遣劉靈為將,前寇幽州;複使曹嶷寇掠東平、琅琊二郡。

先說劉靈一路,引軍前來襲擾幽州諸郡。

幽州刺史王浚聞報,急點大軍,遣部將分作兩隊,埋伏於險津兩岸,以待漢軍寇至。

劉靈仗其勇猛,徑直率兵從險津中間穿過,幽州伏兵大起,左右夾擊。劉靈渾然不懼,左支右絀,儘能支吾;未料王浚親引大軍忽至,變成三路夾擊。

漢軍大敗,劉靈身中數十箭,終戰死於亂軍之中,餘部俱各敗歸走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浚既殺劉靈,遂派部將祁弘,率鮮卑人段務塵等,引十萬騎兵前往青州討伐石勒。

石勒在山東因循日久,不曾防備北兵,在飛龍山被祁弘打得大敗,戰死萬餘。石勒退駐黎陽,分遣部將攻擊叛變壁壘,複收降三十餘座,設置守宰安撫壘眾。

繼又率兵進攻信都,殺死冀州刺史王斌,軍威複振。

晉大將軍苟曦聞報大驚,檄令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從洛陽率兵討伐石勒。

石勒放火燒毀兵營軍糧,回軍迎戰,駐於黃牛壘,以兵圍攻魏郡。

魏郡太守劉矩不敵,舉全郡歸附漢軍。石勒即派劉矩統率其眾為中軍左翼,複引軍趕到黎陽,大敗裴憲來攻之軍。

裴憲棄眾逃到淮南,王堪退兵駐守倉垣。

劉淵聞說收了河北,複定冀州,詔命授予石勒鎮東大將軍,封汲郡公,持節、都督、王都等舊職不變。石勒納張賓之計上表堅辭,不受汲郡公之爵,朝中眾臣無不稱讚。

石勒又與閻羆攻擊月者圈、苑市,二壘皆下,但閻羆不幸被流箭射死。

石勒遂領其眾,複潛地裡引一萬輕騎從石橋南渡黃河,攻陷白馬,活捉男女三千餘人。又東襲擊鄄城,殺死兗州刺史袁孚;再趁勢攻陷倉垣,殺死王堪。

至此,冀、幽之地皆平。石勒遂北渡黃河,進攻廣宗、清河、平原、陽平諸縣,晉軍望風而降者至有九萬餘人。

石勒乘勝驅眾,再次南渡黃河。

滎陽太守棄城而走,逃往建鄴,去投琅琊王司馬睿。

石勒占了滎陽,時聞劉聰進攻河內,於是率騎兵與其相會,計議分兵而戰。劉聰繼續西向洛陽,與王彌會合進兵;石勒則揮師武德,進攻冠軍將軍梁巨。

各郡守將不敵,緊急報至洛陽。晉懷帝急詔大將軍苟曦,使其派兵前去救援武德。

石勒聞報,留下部將固守武德大營,自與副將王桑在長陵迎戰晉國援軍。

梁巨在武德城中糧儘,遣使至漢軍營中請降。石勒因梁巨據城多日,今糧儘而降非其本意,遂不許。梁巨越城而逃,卻被漢軍兵士擒住,於是攻克武德,往長陵大營呈送捷報。

石勒快馬趕往武德,活埋降卒萬餘,又列舉梁巨罪狀,一刀斬之。

晉軍在長陵與漢軍相持,本來久不能勝,忽聞武德已失,梁巨被誅,隻得退回洛陽。

河北眾壘於是大為震驚,皆請求投降漢軍,並各送人質給石勒。

正逢漢軍在河北、山東戰事連勝,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漢帝劉淵忽染疾病,旋即病篤。

字幕晉永嘉四年,趙漢永鳳二年,秋七月。

劉淵臥病不起,詔令各路兵馬罷戰回軍,並命諸子眾臣進宮,在禦榻前囑托後事。

石勒、劉聰及王彌三路大將收到檄命,隻得回師。

諸將既回,漢主劉淵見諸子及大臣羅列榻前,乃宣布遺囑,令尚書台記錄在冊,用璽公告朝野命太子劉和即皇帝之位,彆子劉裕為大司徒。任命親王劉歡樂為太宰,劉洋為太傅,劉延年為太保,三人共同輔佐朝政。封劉聰為大司馬、大單於,並領尚書事務,在平陽西建造單於台,為其封國。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睿分典禁軍;其餘非劉氏宗室功臣,各依原職,扶保新帝,繼承遺誌,以成霸業。

囑罷,命群臣諸將退出;又獨召魯王劉隆至內,密以羌胡令授之,囑道此後若是朝中有變,卿可持此令前往成都,請李雄發氐羌之兵,相助平叛複國。

魯王啼泣受命,將令牌揣於懷內,拜了八拜,流淚出宮。

字幕當年八月,劉淵在光極殿去世,壽終六十一歲,在位六年。可惜一代雄主,雖繼漢統,但天不假壽,以至不能光複祖宗基業!

劉淵死後,太子劉和繼位。劉和性好猜忌,宗正呼延攸、侍中劉秉、西昌王劉銳三人因與劉聰不和,忌其掌握重兵,於是來向劉和獻諂。

呼延攸先帝不顧輕重之勢,今使大司馬劉聰擁十萬之眾,屯於近郊,陛下便為垂拱寄坐之君耳。若不早為之計,久必為其所圖矣。

劉和聞言,轉問劉秉、劉銳二公以為如何?

二劉大宗正之言是也,望陛下納之。

劉和朕知之矣,三卿且退。

於是連夜急召劉盛、劉欽入宮,以三人之諫告之。

劉盛說道陛下休要聽信讒言,懷疑自家兄弟。兄弟若不可信,彼外人誰足信哉?晉室諸王之亂,乃前車之鑒,望陛下詳審之。

劉欽附和劉盛之議,亦如此進諫。

二王出宮,劉和猶豫不決,又召呼延攸、劉秉、劉銳進宮,以二王之言告之。

呼延攸、劉銳聞此大怒,辭帝出宮,即率本部兵衝入劉盛、劉欽王府,執其二王殺之;複聚兵五千,攻打劉聰於城西單於台。

劉聰聞說呼延攸等造反,震驚之餘,尚未發言。

部下諸將已大怒道先帝屍骨未寒,便來誅殺兄弟功臣。此等昏君,保他何用!

於是簇擁劉聰出台,將兵來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呼延攸及劉銳等輩,焉能是劉聰諸將對手?自是一觸即潰,部將紛紛棄兵歸降。呼延攸及劉銳見事不妙,急反身而逃,走入南宮。

諸將攻入南宮,收執呼延攸、劉銳、劉秉及其親信數十人,皆就地殺之,又奔西宮而來。

天子劉和聽聞南宮喧嘩,自出西宮,在半路遇著劉聰部下諸將,厲聲喝道宮禁之內,誰敢持兵見帝,如此無禮?

話猶未落,諸將上前,將劉和砍倒在地,再複一刀,已然斃命。

諸將殺了天子,遂出迎大司馬劉聰,請入光極殿繼承大位。

劉聰入宮,見天子倒在血泊之中,佯作大驚悲哭部下叛亂,弑殺兄長,弟之罪也!

哭罷多時,便要抽劍自殺。

眾將急奪其劍,跪倒於地呼延攸等起兵作亂,弑殺天子,於殿下何乾?弑君三賊皆已伏誅,不必再問。國不可一日無君,殿下休自苦,當即帝位,以安社稷天下。

劉聰假作死活不允,下令請出北海王劉乂,對諸將說道此弟乃我父嫡子,更是皇後單氏所生。你諸公可奉之為天子,孤願北麵為臣。

劉乂聞言大驚,哭拜於地兄年長於弟,且屢有大功於國,父皇陛下亦極為器重,方使於城西建單於台居之。今天子即崩,理應王兄繼之,休再推辭。

言罷,伏地大哭。

此時群臣聞訊皆至,亦與諸將下拜請大司馬承繼大寶。

劉聰故作無奈,下令收斂劉和屍首,停柩於西宮,自於百官簇擁下登上光極殿。

眾官將劉聰扶上帝位,拜舞山呼已畢。

劉聰說道非是我弟因年幼固讓,爾等諸公固請,孤斷不為此篡逆之事。今我雖許權攝此位,宜當眾明諭,待我弟成人之時,便是孤讓位還政之日。你諸公若不從孤此願,孤便寧死,不肯登此大寶也。

眾臣聽罷,齊呼萬歲。

於是劉聰即位,改元光興,史稱漢昭武皇帝。(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春華引 離婚後,被豪門大小姐倒貼 龍魂:同人異象 虛幻夢之界珠 飄渺星蹤:呂布護我戰外星 神豪係統?我這可是高武世界! 開局覺醒十尾,召喚天礙震星! 穿越:無雙大當家 終極一班:神魔雙修,燃爆終極! 穿到災年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