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道上,濮陽營中。
苟曦得到林放密書,獲知東海王欲誑自己進京殺之,不由勃然大怒。
正在此時,門軍入報有天子使節前來,聲稱有密詔下達,現在帳外。
苟曦急命請入,欲擺香案,跪接帝旨。
天使止住此乃天子密詔,將軍毋須拜接,隻宜自己閱過即可。
苟曦看罷密詔,見是命自己聯合諸侯討伐東海王,心中有數,怒氣稍息。待天使告辭而去,於是宣布與東海王決裂,檄告天下,急令回軍。
王彌當時駐軍平陽,聞說苟曦西出洛陽,以為機會難得,遂遣部將曹嶷,帶兵連營數十裡,拚力攻打青州。苟純閉門固守,堪堪不敵,就要城破。
苟曦及時趕回,因見青州勢危,當下也不紮營,直率輕騎衝入曹嶷大營,左衝右突,狀如猛虎。曹軍不曾防備,一時大亂。
苟純在城上見敵軍擾亂,知道必是自家大軍回來,便趁機大開城門衝出,兩麵夾擊,曹嶷大敗而走。
苟曦還軍青州,再選精銳,出城一路追擊,尋找曹嶷作戰。
曹嶷此時紮營於青州城西曠野,部將聞說苟曦親率大軍前來,無不變色,皆欲遠逃。曹嶷大怒,激勵三軍道苟曦雖稱常勝將軍,萬人之敵,彼亦人也,我何懼之?
因見大風驟起,揚起風沙,遮天蔽日,遂思一計,便令部軍傾巢而出,搶占上風頭,列陣於風沙之中,持戈以待。
苟曦引兵頂風而至,風沙愈狂,對麵不見人影,三軍亦立腳不住。
曹嶷在上風頭看得清楚,暗自向天祝道老天助我,今日擒殺萬人敵,成此大功!
於是下令吹響號角,率全軍順風而擊。
苟曦心急殲敵立功,不顧天時,令全軍頂風而進。
軍士眯起雙眼,被刮得東倒西歪,何論迎戰?隻聽號角之聲大起,千軍萬馬從一團迷霧中迎麵衝來,苟曦軍士前胸或被長矛洞穿,或者頸項一涼,腦袋離身落地。
青州兵一戰而敗,丟下一半屍體,剩下一半人馬回身便逃。苟曦立馬揚聲大喊,喊聲亦被淹沒於風沙之中,隻抵得蚊蟲之鳴。
苟曦無奈,隻得回馬而走,敗還青州。
苟純見自家軍敗回,急命扯起吊橋,放進城來。敗軍陸續而回,爭搶城門,如何扯得吊橋起?曹嶷乘風揮軍早至,雜入青州兵後軍,過了吊橋進城,趁機奪了青州。
苟曦見狀,仰天長歎某征殺半生,從無敗績,不想今日卻被狂風所敗,豈非天意!
隻好單騎棄城夜逃,部眾皆被曹嶷所俘,全部投降。
曹嶷將得勝之兵還報王彌,於是複霸青、兗二州,威震山東。
苟曦逃到高平,豎起招兵大旗。流民聞是苟使君招兵,紛紛來投,一日間便得兵數千,軍威複振。苟曦欲待引兵複奪青州,忽接天子詔命,令其西入洛陽,討伐專權之賊司馬越。苟曦奉詔,隻得按下青州,領兵西進。
司馬越聞報苟曦來伐,於是傳檄關東諸侯,宣布苟曦罪狀,並命潘滔為河南尹,回鎮許昌召集舊部;又使部將楊瑁、裴盾引兵出京,前來討伐苟曦。
自此帝相公開反目,終於刀兵相見。
苟曦深恨潘滔,先派兵候其來路,收捕此賊。
潘滔聞之,不敢東來,複還洛陽。
苟曦率兵西向,一路勢如破竹,直至洛陽城下,便令眾軍豎起長梯攻打。
司馬越見苟曦驅兵大至,自知不是對手,也隻得打點起十二分精神,日夜部署防守。
正在兩軍交戰不解之時,晉懷帝卻暗派心腹出宮,趁夜斬關落鎖,大開城門,偷放苟曦軍入城。苟曦於是率兵入宮,先斬殺尚書劉望及侍中程延。
司馬越幸虧見機得快,當苟曦入城時便出南門,一口氣狂奔到項城。雖然逃得性命,但思為天子所賣,亦因憂憤成疾,隨即而逝。
裴盾等一般東海王所重用心腹,來不及逃走,皆被苟曦部將王桑殺死。
晉懷帝升朝,命苟曦為大將軍、大都督,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
畫外音此番帝相終極爭鬥,天子雖然最終獲勝,但放眼四海,早已是江山破敗,社稷傾頹,千瘡百孔,無可救藥。自晉武帝分封諸王起,惡因已經深種,及楊駿專權跋扈,賈後亂政,八王之亂,孫秀誤國,張方暴虐,至此帝相大戰,短短二十餘年,便將文宣帝司馬懿、景帝司馬昭、武帝司馬炎三代積累家底敗個精光。讀史至此,不由人掩卷三歎!
鏡頭轉換,按下洛陽,複說黎陽。
輔漢將軍石勒趁苟曦西入洛陽之機,即遣部將劉景引軍五萬,來攻黎陽。
黎陽縣令王堪引軍拒之,因寡眾不敵大敗,走奔延津。劉景率軍入城,因怒百姓不主動開城請降,乃下令將黎陽男女老幼三萬人儘沉於浚河,河水為之不流。
劉景遣使向天子報捷。漢主劉淵聞說枉殺三萬平民,勃然大怒劉景以如此戰功報捷,天道豈能容我漢祚!尚有何麵目回來見朕?細民何罪,如此輕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使者見天子大怒,豈敢再邀戰功,急忙滾回黎陽,報知主將。
劉景聞說天子震怒,於是懷懼不敢歸國。
石勒聞報,急離其大營回至平陽,拜於階下,向漢主請降治軍不嚴之罪。
劉淵慰撫道劉景之罪,與卿何乾?若有進軍之計,便可言之。
石勒奏道臣蒙陛下厚愛,委以心腹,敢不儘心竭力,助陛下以成霸業!願請陛下俯允,令臣往攻巨鹿、常山二郡,取其錢糧而歸,以報陛下,未審鈞意如何?
劉淵大喜卿若肯出力時,孤如何不從?且今河北大饑,軍中正缺糧草。
即命石勒為征東將軍,並州刺史,加封汲郡公,命其攻取巨鹿、常山二郡。
石勒拜謝,次日即回軍中,引精兵三萬,以刁膺為先鋒,及張敬、夔安、孔萇、桃豹、逯明為副將,領兵來攻巨鹿。
因有張景前車之鑒,沿途秋毫無犯,並州諸胡羯流民齊來歸附,軍勢大振。
鏡頭閃回,張賓出場。
字幕張賓,字孟孫,趙郡中丘人,自幼博涉經史,不為章句,胸次闊達且有大節,好智多謀,素有大誌,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張賓居於廬舍,抱膝自歎不為子房後,恨不遇高祖。
當時正與親月聚會,因聞石勒欲攻巨鹿,遂謂眾人道我遍觀世之諸將,無有如此位羯胡將軍者,今時機至矣,可與其共成大業。
親朋聞之,皆都不以為然區區羯胡,曾賣身與人為奴者,何當先生如此謬讚。
張賓蜀漢先主劉玄德亦曾織席販履,英雄何論出身!
於是不顧親朋議論反對,親至石勒大營,提劍直至轅門,大呼石勒之名請見。
門軍見其無禮至甚,便欲執而斬之。石勒在帳中聞其大叫,即命請入,不許慢待。張賓昂然入帳,揖而不拜。
石勒觀其貌相,見無出眾之處,不以為奇,便欲遣出。
張賓卻不肯走,見其不肯讓座,便立而闊論,以胸中韜略及治軍之策言之。
石勒大驚,於是延請上坐,聆聽教訓,引以為軍師祭酒,凡事悉聽謀劃。
張賓便為石勒集聚趙地衣冠之士,彆號為君子營,自以為謀主。石勒此時已經眾至十萬餘人,軍威大振,於是傾巢而出,來攻巨鹿。
巨鹿太守劉寵聞報,引軍出迎,兩軍對圓。
石勒親出陣前,謂劉寵道天兵到此,何不早降?
劉寵不答,便要出馬對陣。
部將張英請令不須主公勞力,末將自請擒此胡虜。
於是突出陣前,挺矛直取石勒。
漢軍陣中衝出偏將支雄,掄刀截住無名之將,你非某敵手,隻叫劉寵出來授首。
張英大怒,也不多言,縱馬直取支雄。兩馬相交,戰至二十餘合,不分勝敗。
正鬥到分際,張英忽聞本隊鳴金,於是敗回本陣,向太守劉寵不悅道某正要取敵將之首,使君緣何鳴金罷戰!
劉寵答道將軍不知內情。我城中有大戶吳豫,被石勒軍中張賓收買為內應,已經暗自獻城。今我巢穴已失,戰之何益!
張英大驚,於是隨太守還寨,預備來日回軍,複奪巨鹿縣城。
石勒收軍不趕,回營厚賞支雄。
支雄推辭道末將並未取勝,何勞將軍重賜!
石勒將軍雖然未能陣前斬將奪旗,但拖住敵軍主力在此,使張賓先生能夠從容用計,兵不血刃奪得巨鹿,亦乃奇功一件也。
支雄遜謝,這才欣然受賞。
長史孔萇獻計張軍師暗取巨鹿,劉寵已無戰心。明公若今夜引兵劫寨,必獲全勝。
石勒聞計,擊案稱善,當夜分兵而進,直趨劉寵大營。
劉寵因記掛城中之事,果然毫無防備,眾皆四分五裂,降逃各半。張英戰了半夜,終於獨力難支,連夜投往彆處而去。劉寵引領諸子及一般文武走往陵城,閉門再不敢出。
石勒大勝,連夜兵至巨鹿。
張賓引吳豫及闔城降將出迎,將石勒請進府衙,笑道主公何來遲耶!
石勒大笑,與張賓攜手同入廳中落坐,吩咐次日發榜安民,下令妄取民間一物者斬。
巨鹿之民初聞兵至,滿城失魂喪魄,官吏皆棄其家逃避荒野。及石勒出安民告示,並無一人出營擄掠,雞犬果木不動分毫,於是民心悅服,競送牛酒到營勞軍。
石勒命諸將不許輕取,皆估其值,以金帛酬之。巨鹿之民歡聲遍野,逃走官吏亦皆歸城。
張賓又請石勒下令劉寵舊部願從軍者並除門戶,不願從軍者發與糧米,各安生理。
此令一下,四方之民爭相來投。漢軍在城中歇兵十數日,諸將精神複振,紛紛請戰。石勒見軍心可用,乃使逯明把守巨鹿,自引大兵來取常山。
常山太守程晟急遣部下大將嚴興出戰,列陣城外,交兵於楓橋。
兩兵對圓,嚴興大罵羯奴,反賊!安敢犯我境界!
石勒大怒,便欲親自出陣。
軍師張賓諫阻主將乃三軍之所係,不可輕易自出於陣前,親冒矢石。願明公自重天授之資,副四海之望,勿令國內上下危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石勒遜謝先生之言如同金玉,但恐不自先,將士不用命耳。
於是派遣副將王陽、支雄、桃豹出馬,暗囑如此如此用兵。三將領了計策,王陽即出馬與嚴興對敵,支雄、桃豹已從河內殺過橋去,抄在嚴興之後。
嚴興大敗,退入城中。王陽引軍大進,兵臨城下,連圍三日,攻之不下。
王陽大怒,第四日命令止攻,親縱馬提槍到至城下,在壕邊招諭城上人獻關投降。
守城之將立於城樓,手指王陽嘲笑。
王陽摘下雕弓,抽出利箭,謂左右道你等且看我神射!
說罷,便望城樓上引矢連發,射了十箭。隻見隨聲應響,竟有十二將從城上跌落,有兩箭皆中雙人。城下諸軍見之歡呼如雷將軍神射!
城上守將麵如土色,儘伏於牆後,使人下城去報太守。
程晟聞說對方軍中有如此神射之將,不由大驚,於是喚來嚴興,使其前去敵營議和。
嚴興便引十個從人,出城求降。王陽見說是前來議降,便引見主帥石勒。
石勒即命請入中軍,設宴相待,飲酒談判。
酒至半酣之時,嚴興頗露狂態,小看座中諸將。石勒拔出佩劍,斫斬嚴興所坐之席,嚴興大駭,驚倒在地,與會諸將哄然大笑。
石勒笑道聊作戲耳,將軍休慌。為將者泰山崩於麵前而不變色,何必驚恐如此?
嚴興稍安,收斂狂態。
石勒複又敬酒,問道程太守既使將軍前來議和,意欲如何?
嚴興答道欲與將軍平分常山之地。
石勒聞而大怒,擲杯於地鼠輩何人,焉敢與某抗肩!
嚴興急從座間立起欲逃,石勒將手中長劍擲之,穿胸而透,死於席間。即令割其首級,令十個從者帶回城中。
程晟見是如此,料敵不過,隻得棄城而走。
石勒遣王陽領兵追擊,生擒程晟回城,程晟遂降。
自此石勒連下巨鹿、常山等三十餘城,聚兵三十萬,聲震河北。
字幕永嘉四年十月,石勒舉兵渡過黃河,欲下南陽。
鏡頭轉換,大軍南下,勢如奔雷。
王如及侯脫、嚴嶷等人聞報石勒來伐,急調遣萬人駐紮穰城,以禦來犯之敵。
石勒大驅部眾圍城攻擊,隻半日便破城而入,將守軍全部俘虜,引軍進駐宛城之北。
侯脫因與王如不和,於是派使者用重金賄賂石勒,約為兄弟。
石勒暫納其賄,複遣使來南陽招降王如,寄書對其言道穰城已被我攻取,侯脫亦率宛城以降,將軍尚欲負隅頑抗耶?
王如見石勒書中所言,惱恨侯脫背叛自己,便遣來使回報石勒侯脫居心叵測,名為漢趙之臣,其實我兄之賊,並非真心與兄結盟。弟深知其反複無常,嘗與嚴嶷密議,要聯手偷襲漢營,我兄應早為之備。若兄先下手為強引兵襲之,弟必不往救。
石勒亦早恨侯脫輕易反複,但忌其與王如唇齒相依,相互求援,故不敢貿然進攻。今見王如回書,不由大喜,連夜下令全軍來日四鼓造飯,五鼓起兵去攻宛城,遲則斬首。
三軍聞命無不凜遵,來晨儘發宛城之下,四麵圍攻。
王如果然坐觀其敗,並不來救。連圍十二日,宛城糧儘,終至城破,石勒擒殺侯脫。王如見石勒奪了宛城,知道無力以抗,隻得遣使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