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盛也。
這是《漢書》中對於敦煌的解讀,在唐代的《元和郡縣圖誌》中進一步對其論證,認為敦煌之名源於漢武廣開西域,故以盛名之。
楊榮點點頭,沒有多言,認真聽著下文。
“在敦煌這裡,有著許多西域僧道開鑿的佛窟,這些佛窟裡有一處叫做莫高窟,是唐朝大中五年開鑿的,現在應該已經被沙土掩埋,需要疏通才能進去。”
林煜說到這裡,故作停頓片刻,稍稍吊了一下楊榮的胃口,方才接著說道:“唐末五代時期,西域陝甘一帶,有過一支歸義軍,你們應該都知道。”
“西北有孤忠嘛!”
“這支歸義軍從唐末一直捱到了北宋初年,因為內部持續的動亂,再加上外部黑汗王朝喀喇汗國)的崛起,為了防止轄地的佛道儒三家經典史書,遭到極端的黑汗人毀壞,所以便將一共在冊的五萬多部佛經、道經、文書、詩作、絹畫、刺繡等等文物,全部封存在了莫高窟的藏經洞,外麵又用壁畫進行遮掩。”
“剛剛說的早已失傳於唐末五代的《秦婦吟》,便藏在這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中。”
嗡~~!
楊榮、於謙的腦門子此刻已經嗡嗡作響,看著眼前站在椅子上“高大”的林煜,對方仿佛身上帶著無儘光華!
最重要的還是其身後的那幅地圖,地圖裡大明的西北嘉峪關外,那一塊圈住的地方。
在楊榮和於謙的眼中,那兒早已化作了無窮且未被發掘的寶藏!
與之相比,日本的那兩座巨型金銀礦,還算個屁啊……
咳咳,也不能這麼比!
那可是每年能產出100萬兩白銀的超級銀礦,而大明全國總白銀產量都沒那麼富有。
不過……
楊榮仰望著牆上的地圖,想到千古名詩《秦婦吟》,居然就深埋在大明新設的罕東左衛……不,應該是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裡。
楊榮幾乎不敢想象。
一旦這《秦婦吟》能夠重見天日,那大明全天下的讀書人,究竟得有多瘋狂。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儘公卿骨!”
楊榮喃喃自語,念叨著這兩句《秦婦吟》唯一留下的遺詞。
彆說天下讀書人了,就連他自己,也迫切地想知道,《秦婦吟》的全篇詩作到底寫了什麼。
要是能在有生之年,親自品鑒一番,那就算要他立刻辭官歸隱,也是此生無憾了!
不僅楊榮這麼想,於謙也這麼想。
畢竟,這可是早已失傳數百年的千古絕詩。
哪個讀書人不想看?
鄭和就無所謂,因為嚴格來說,他不算讀書人。
他隻是單純感到疑惑,這位林先生究竟是怎麼知道的……
在大明遙遠的西域,嘉峪關外的敦煌,有著一處“莫高窟藏經洞”。
在嘉峪關以西設立關西八衛,還是永樂三年才開始做成的,到現在大明對關西的控製力還在緩慢延伸,主要也就是駐軍加冊封,再移民、修建驛站官道等等,加強控製。
這位林先生……
關鍵是,那個叫於謙的太年輕,資曆不足,不清楚也就罷了。
怎麼連老楊也這麼的信以為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