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荀子打敗董仲舒_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三百一十八章 荀子打敗董仲舒

第三百一十八章 荀子打敗董仲舒(1 / 2)

周公《大誥》的全稱,應該叫《尚書·周書·大誥》。

意思就是,這是周公輔政周王治理天下,而下達的《大誥》詔書,用於對諸侯百姓們進行宣告說明。

周公為了維護周朝的統治,確立了尊周王為“天子”的基本法。

天子在周朝便已經做到了“受命於天”,但此“受命”非彼“受命”。

在周人看來,天子隻是由於“作民父母”而位居“一人(首領)”,因此“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所以天子才需要“事天”,也就承接了“天命”。

雖然在形式上具備了權力的獨占性,但這卻並不屬於“壟斷”的權力。

因為天子除了代天養民以外,並沒有其他原因可以承接“天命”。

說得再簡單些,周公確立的“天子”隻是明確了天人化的關係,隻因為君主德居萬民之上,所以承擔了養民之命,才能溝通上天,並且承接上天托付下來的“天命”。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則巧妙搬運了周公的《大誥》,並對其中的天子“受命於天”進行了一番常人壓根看不出區彆的魔改。

換言之,就是周人的天子是先做了天子,才因為做了天子,而被天托付了天命,從而“受命於天”。

這裡麵的被托付的天命到底是什麼?

沒人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董仲舒就不一樣了。

他直接先確定了天命是什麼,天托付了天命,讓皇帝去當天子,去代替天而統禦天下,所以皇帝才“受命於天”,能“既壽永昌”。

這麼一看,根本的意思完全發生了變化。

“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

這是金幼孜取自《尚書·商書·盤庚上》中的一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國家治理好了,是大家所有人的功勞,治理得不好,那就是君主一個人的過錯。

雖然這句話的來曆與周公的《大誥》相隔了不知多少年,但二者的含義卻是能夠互通的,那就是對於君主的“受命於天”做出了近似的解釋。

應該說,周公本就是繼承了前代商王對於“天命”的理解,才真正創立了周人的“天子”法理。

奏章的開篇,金幼孜就給了朱高熾一個天大的驚喜!

沒錯,就是驚喜,因為皇權與天人感應的最後一絲聯係,也被金幼孜用周公的《大誥》,這部天人感應的起源,也是天子的起源,給利落地斬斷了。

因為天子本來就有權力,所以才有了“受命於天”,是天把天命托付給了有權力的天子,也可以換算成擁有皇權的皇帝,皇帝的皇權是與生俱來的,而非天命後天賦予的。

“朕是大明的皇帝,朕的皇權是太祖高皇帝,以及天下百姓都認可的,而不是儒家的天人感應所賦予……”

朱高熾眼眸中迸出精芒,心底更是忍不住呐喊。

可以說,隻是一封對於周公《大誥》的解讀,朱高熾在心底就已經對“天人感應”徹底不怵了。

接著往下看奏章,金幼孜在開篇先說了周公《大誥》與包含的《尚書》,之後才說到了《大學》。

《大學》的內容就更簡單了,作為四書五經的類彆,金幼孜自然是有熟讀過全篇的,於是他就又花了兩天時間重溫研讀。

《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話的意思就是在說,天子並非隻是權力的象征,同時也要注重修己正身,磨礪修養自己的德行,從而去造福百姓。



最新小说: 融合後的盜墓世界 誰家暗部退休再就業是高中生啊 侯門主母馴夫日常 狐妖小紅娘之未來之約 小師妹的沙雕修仙路 穿書之空間在手,天下我有 最強藩王造反,老朱喜當太上皇! 囚寵上癮 萬族大祭,劍修斬神,符籙封天 畫風清奇小師妹修仙界爭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