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琅琊城鎮中的各大家族坐蠟。
“聖人啊,我們該怎麼辦?”
“官不出城,可是我們城裡人怎麼辦?”
“權不下鄉,可我們也不下鄉啊!”
嶽川笑了笑,說道“你們也可以找一個神祭拜啊!就像我剛才說的讀書人那樣,你們找一個聖賢,以該聖賢的名義和國君商談不就行了嗎?”
剛才那些殺千刀,生兒子沒屁眼的讀書人?
葛氏、雲氏等的大家族紛紛唾棄。
然而,鄙夷歸鄙夷,但讀書人用的那一套方法的確很不錯。
現在的問題是,供奉哪個聖賢?
葛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供奉自家先祖。
琅琊眾多家族中,葛氏祖先一直是“智”的化身。
在聰明智慧這一塊,葛氏拿捏得死死地。
雲氏第一個想到的是供奉自家祖先。
雖然自己祖先不如葛氏祖先那般“智”,但雲氏祖先素有“信”的美德,承認一諾,信守一生。
其他幾家也一樣,第一個琢磨的就是自家祖先。
幾人對視一眼,同時搖頭歎氣。
他們都明白,這件事上根本談不攏。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葛氏不可能去供奉雲氏祖先,雲氏也不可不能去供奉其他家族的祖先。
就算琅琊各家把自己的祖先都抬進廟裡,那也隻能是琅琊一城一地的信仰,出了琅琊就不好使了。
“不行!我們得找一個名滿天下,各地甚至各國人全都認同的聖賢!”
其餘幾家紛紛點頭。
他們也都明白了這個道理。
如果供奉的這位“聖賢”名氣不大、地位不高,根本不可能流通天下,成為所有讀書人的精神領袖。
“咦……我們真是傻了!眼前不就有一個嗎!”
“對啊!眼前不就是一個聖人嗎!”
“我真傻!真的!”
眾人目光灼灼的看向嶽川。
“聖人啊,我們想供奉您!”
“聖人啊,請您成為我們的領袖,我們將永遠跟隨您的腳步。”
“請聖人垂憐我們!”
琅琊的大家族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匍匐在地,懇求嶽川。
其他中小家族的人也紛紛醒悟過來。
之前聽故事時,雖然批判讀書人階級禍亂天下,但也佩服讀書人攫取權力的手段。
眼下,自己也有一個類似的機會。
他們不是為了攫取政治利益,而是為了維護自身對土地的所有權,保障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被侵害。
學薑國供奉土地公是很好的選擇。
然而,看不見摸不著的土地公,哪裡比得上有血有肉的聖賢?
彆說城鎮居民,即便鄉村中的百姓也是這個想法。
土地公再怎麼厲害,那是薑國的土地公,跟自己沒關係。
但眼前的聖人,是自己的老師!
沒錯!
自己聽聖人講課,就是聖人的弟子。
師徒之情,情同父子。
眼前這人,這是自己的親爹啊!
祭拜親爹,不是合情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