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青海交界之處有眾多鹽湖,最著名者如青海察爾汗鹽湖、茶卡鹽湖等。
這些地方,都是秦國的勢力範圍。
秦國吞並西戎、拓地千裡,獲得不光是人口、牲畜,還有這眾多的鹽湖。
在古代,鹽就是錢。
很多錢買不到的貨物,鹽可以換到。
這些鹽湖也成為秦國財政的補充,令秦國有足夠的軍費。
仔細觀察,燕國、齊國、秦國,以及三晉分家的趙魏韓,其地盤上都是產鹽的,而且是大量產鹽。
這幾個國家能從上百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戰國七雄,其中多多少少仰仗了鹽業的財富。
楚國就拉垮了。
在沒有吞並吳越之前,楚國是一個內陸國。
沒有海鹽的便利,有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池鹽、井鹽。
楚國一度很惆悵。
如果是小國也就算了,買一點就是。
問題,楚國是大國,全靠買的話得多少錢?
很多時候,大國伐交,一旦關係交惡,買不來鹽怎麼辦?
還有一個問題,楚國交通不便,鹽的運輸很困難。
再加上楚國地處南方,濕熱多雨,這種氣候既不利於鹽的生產,又不利於鹽的運輸。
所以,楚國一直很渴望“出海口”。
不是為了大航海,單純就是為了海鹽。
丹陽百姓雖然沒什麼大眼界、大格局,但他們都明白鹽的利潤。
“咕咚!”
又是一群“咕咚”聲。
“前輩,您的意思是說,這個東西可以變成鹽?”
“前輩,您真有這種神奇的法子嗎?”
“前輩您說,需要什麼!”
眾人神情激動,語氣亢奮。
就連子申也雙拳緊攥。
如果自己有鹽,必定能成為楚國最具影響力的公子。
假如楚國有鹽,必定能成為天下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然而,在眾人渴望、期盼、憧憬的目光中,嶽川緩緩搖頭。
“不,我沒法把它變成鹽。”
仿佛鐵錘砸在雞蛋上,丹陽百姓的美夢瞬間破碎。
如果不是嶽川地位崇高,子申一直對嶽川畢恭畢敬,這會兒估計有人罵出臟字了。
“為什麼要變成鹽呢?這東西比鹽貴重多了!”
嶽川腦海中浮現出《天工開物·作鹹》中的記載大自然有風、暑、濕、燥、寒這五氣,導致產生辛、酸、甘、苦、鹹這五味。人體需要的五味中,辛、酸、甘、苦這四味長期沒有都不會引發什麼問題,唯獨鹹味隻要十天半月沒有,人就會打不起精神,甚至手無縛雞之力。
也正因此,人需要鹽,離不開鹽。
但宋應星這篇文章有地域局限性,他隻寫了中原地區,沒有涉及湘贛、巴蜀、雲貴等地。
中原百姓風暑濕燥寒不嚴重,有鹽就行了。
而湘贛、巴蜀、雲貴等地,光有鹽不夠,還得靠辣椒祛除體內的濕熱等。
中原百姓十天半個月不吃鹽打不起精神。
湘贛巴蜀等地,一天不吃辣就渾身難受。
中原百姓吃辣多了兩頭受罪,湘贛、巴蜀、雲貴百姓多吃辣渾身巴適。
這也有了俗語中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
子申以及丹陽百姓根本不知道辣椒在後世的影響,更不知道辣椒在後世餐桌上的地位。
他們隻是單純將辣椒當成了“蠱毒”,敬而遠之、避而不及。
而嶽川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讓他們明白辣椒不是蠱毒。
順便借這個機會讓人們明白,並非所有蠱都是毒,也並非所有蠱都對人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