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規有利於限製軍權,遏止手握重兵的武將的威脅。
但也使國事增添門檻,流程更為繁瑣。
不過曆代君王,總是選對統治有利的一方。
景川侯曹震與會寧侯張溫,不約而同互換眼光,皆露疑思。
今日書局千名學子之事,無論真鬨事,或學派爭鬥,甚至牽涉明朝政局,歸根結底,仍屬上元縣、應天府及全朝文官之事。
此時問詢五軍都督府的武將,顯然不合常理。
這是要讓武將下場啊。
曹震和張溫二人再度默契地望向前方的常升。
常升恭敬地走出隊列,手持笏板,向著朱允熥行禮。
他心知肚明,這是外甥想要借助軍方力量,尋找朝會的解決之道。
武將們小聲議論,常升聽到了,也明白他們的疑慮。
然而在某些時刻,文武之彆並不明顯。
至少在君主需要時,文武本屬一家,無分彼此。
他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
常升平靜地道:“千人規模,相當於大明軍隊一個千戶所,配有千戶指揮使,總計1120人。”
他的話,將眼前的千餘書生與大明軍事組織聯係起來。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
“開國公,讀書人怎能與軍人相比?”
“僅千餘書生,怎能等同於一支軍隊呢?”
“開國公所言,未免過於偏頗。”
“臣懇請太孫殿下,訓責開國公的不當言論。”
比較溫和的文官們都站出來,指責常升的比喻不當。
而那些激進的大臣們則直接對常升進行指責。
“開國公這是認為我大明士子都是亂軍嗎?”
“開國公混淆讀書人和軍戶,算是違犯大明律。”
“懇請殿下嚴懲開國公今日的不當言論。”
“……”
瞬間,常升便被文官們的口水淹沒。
禦史雖然多次提醒,但眾人依然喧鬨。
朱允熥緊蹙眉頭,瞥向激烈的文官們。
“肅靜。”
或許是聲音太小,或是文官對常升的憤怒,以至於文官們無視朱允熥,持續抗議,對常升不罷休。
這時,中極殿門口,正琢磨著用笏板虛張聲勢教訓人的禦史,注意到身旁最近的一位官員正手指武將班列前頭的開國公,口沫橫飛地指責。
禦史瞥了一眼高坐龍椅,眉頭緊皺的朱允熥,隨即毫不猶豫地舉起手中笏板,用力朝那位文官同僚的手臂狠狠拍去。
“哎呦。”
“哪位大膽的……”
挨打的文官捏著手肘,目光四處尋找。
禦史怒視他,笏板終於發揮作用。
“敢再在朝堂撒野,直接叉出去。”
文官哼了幾聲,轉身低頭不語。
禦史抬頭,對上朱允熥的眼神。
朱允熥看了他許久。
禦史慌忙退至角落,低垂頭,竊喜不已。
真是個好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