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國家民族 下_我的大宋新帝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我的大宋新帝國 > 第九十二章 國家民族 下

第九十二章 國家民族 下(1 / 2)

我的大宋新帝國!

夏天的蟲不知道什麼是冰,隻有讓陳摶見識到,了解這個概念,才能跟他深談下去。

先給他看《國家與民族》,讓他知道這個世界的本質問題,再把真理教的教義拿給他,他才真正懂得哪頭輕哪頭重。

能認可趙德昭的理念,然後通過宗教進行科學的傳播,不需要他費心操勞,隻需要他的名望。

這也算是這個時代的廣告效應……

裴格安對這個神仙一樣的老道很有興趣,沒有打擾兩個人說話,而是很有興趣地傾聽。

陳摶從桌上拿起了一張紙,上麵是他自己用毛筆寫的一行字。“血緣家族,族群,原生民族,廣義民族。”

見趙德昭看完,陳摶才問道“這是老道不懂的概念,皇子究竟是以何理論,將民……族如此劃分?這中間的差異是什麼?”

趙德昭看了一眼,遞給了好奇的裴格安,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說道“三皇五帝時期,一國之大不過千裡,一族之民最多萬人。那個時候,種族之分,隻是以血脈,親緣關係劃分。

這種最基本的人類聚集,是以血脈關係來劃分的。一直到今日,大部分家族,依舊將血緣看做是最親近,最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姓趙,你姓陳,她姓裴,這就是我們之間的不同。

但是,我認可你,你也認可我,認為我們是可以接觸,交際,甚至是融合的同類,這就形成了族群。

在族群的基礎上,我們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理念,一樣的風俗習慣,接受同一種教育。

這個時候,一個人的交際圈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還有許多跟我們一樣誌同道合的人,可能一生都無緣相見。

而我們這些人組成的,在某個區域內形成的道德,文化,法律的認同,其實就是民族的出現。

從漢代開始,民族的概念其實就已經逐漸形成,不過卻一直被家族,宗族壓製,並沒有形成氣候。

五胡亂華,南北朝,徹底打斷了華夏民族的形成,反而因為戰亂,讓家族,宗族更加興盛。

但這不代表民族就已經消散,實際上,不管哪個朝代,哪個皇帝,都在積極向華夏正統靠攏。

比如前唐,就一直標榜自己是老子後代,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道教是華夏文化正統。

這種求認同的表現,就是民族的認同感。

但是,這種認同感是屈居於家族,宗族,利益之下的。

在下不才,想要把這種認同感提升的更高一些,讓整個民族凝聚在一起,讓石敬瑭這樣認賊作父,割讓燕雲十六州,讓劉崇這樣自稱兒皇帝的華夏人少一些。”

陳摶捋須沉吟,問道“那你對遼朝,西南溪峒蠻獠這些族群如何看待?”

趙德昭開口即來。“遼朝雖然興於北狄,卻在數十年來一直學習華夏禮儀,穿華夏服飾。他們實際上已經逐漸與華夏民族融合在一起。

三皇五帝時期,國土隻有百裡,黃帝有熊氏,一開始也被稱作蠻夷,如今的河東是華夏文化之根,當初也被稱作東夷。

可是數千年來,河東,河西,都成為華夏的核心區域。

秦皇統一華夏之前,秦國也被稱作西戎,如今的兩湖地區,當時還是南蠻,可是如今都成為華夏的中心。

曆史在前進,時代在變遷,我華夏文化根深蒂固,同化了一批又一批的蠻夷,形成了如今的華夏。

不管是遼朝,還是西南的溪峒蠻獠,隻要他們心向華夏,願意說華夏話,寫華夏字,學華夏文化,隨華夏習俗,三代以後,都視為華夏正朔。”

陳摶忍不住嗬嗬笑道“皇子心胸開闊,見多識廣,老道不及也。這華夷之辯從東周時期就已經開始,曆朝曆代都爭執不休。

老道細觀皇子之論,主要有三個條件。一是你所寫血緣衡量標準,二是你所謂的地緣衡量標準,三是衣飾、禮儀,文字等文化衡量標準。

你不僅提出了這三個標準,還將此細化分解,闡述,有理有據,這是前所未有之論。

不過,即便民族之論可以獲得大多數人認可,但你又如何將國家之論與朝代之論融合?”

封建時代,國家的概念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認可,就是因為家天下。

你讓百姓舍小家,為大家,輕家族,重民族,可是這天下,是你趙家的啊!

你一家之天下,又不是我們的家?值得我們去維護嗎?

所以說,封建時代,家天下時代,國家的利益至上這一點,很難實現。

國家與民族之間既相輔相成,卻又互有相悖。

在明朝已經經曆過這樣一個階段,趙德昭胸有成竹笑道“所以,即便要拋出此論,也要循序漸進,首先不要強調國家的概念,而是要強調民族,乃至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何謂主義?”

這不是個很容易解釋的詞,因為這個詞表達的意思太多了。



最新小说: 穿越八零:妹妹隻動手不動口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 空間之農女福妃藥翻天 契約魔神,我在炎靈大陸封神 柳小廚的農家美食 少年女帝(女尊) 我成了我男神的飯友 傲刀狂神 明明是算命直播,十億人圍觀吃瓜 天之下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