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4.桓溫的後北伐時代_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4.桓溫的後北伐時代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4.桓溫的後北伐時代(2 / 2)

明末史評大家船山先生王夫之乾脆就怒噴司馬昱是和桓溫狼狽為奸的國賊“溫,賊也;簡文相其君而篡之,亦賊也。”

也是在那一年(373年),桓溫因病去世,時年六十二歲。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桓溫想要的,不過“加九錫”而已。但由於謝安的敷衍,未能如願。

據載,桓溫以為簡文帝臨死將禪位於己,不然也會使己如周公行居攝之事。證據在於寫給其弟桓衝的信中有這樣一句“遺詔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

不滿意是一定的,但是,如果僅憑這一點就說桓溫想要“遺詔傳位”,卻也是子虛烏有。中國封建曆史兩千餘年,從未有過皇帝遺詔傳位給大臣的事情發生。那麼,這種二二的想法從何而來呢?如果是真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東晉帝國的三軍統帥,權傾朝野的桓溫,在思考國家大事的時候,居然萌萌噠!

從史書中來!

縱觀桓溫一生,攻滅成漢、西取巴蜀;北伐關中,兵臨灞上;大破姚襄,收複京洛;再攻關東,功敗垂成;主持土斷,壓製門閥;論文治武功,東晉一朝無人能及。

是想當皇帝的,但終究沒有去做。可是,天下欲稱王稱帝者不知凡幾,為什麼單單要罵桓溫!

或許,隻有真的做了,而且做踏實了,也就無人敢罵了。

桓溫給後人留下了諸多成語典故,知名度甚至超過了他本人

他的謀主是“入幕之賓”郗超;他的妻子對情敵“我見猶憐”;連他的主薄也善辨美酒,管好酒叫“青州從事”,劣酒叫“平原督郵”。

他在行軍路

上,憐憫因思子而“肝腸寸斷”的母猴,處罰捕猴的士兵;看到昔年親手植下的柳木,長歎“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竟至泣下。

他是天下知名的孝子,為父報仇枕戈泣血整整三年,曾自解權柄為母送葬,卻又在絕壁天懸下高呼“既為忠臣則不得為孝子”。

腐朽高門不喜歡桓溫勤於軍政,卻短於玄談和經學,罵他是“老卒”,於是就有了“我不為老卒,爾輩安得高坐?”之高論。

他以豪傑自許,以功業自勵,稱大逆賊王敦是“可人”,也曾自比劉琨,隻因同樣有蕩滌中原之誌。

他從不遮掩自己的野心,以晉帝國奠基之祖司馬懿為偶像。在奢靡之世,他儉約自苦,每次宴飲僅以茶果待客,一生所求唯有夢想。最終喊出了那句中國曆史上最具真性情的名言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複遺臭萬載邪!

幾十年來,他的幕府名士眾多,太尉郗鑒的孫子郗超是他的謀主,謝安的長兄謝奕經他舉薦為方鎮,王導的孫子王珣為他主簿掌管軍中機務,甚至後來的北府軍創立者謝玄也給他做著參軍,連大宰相謝安自己也曾拜在桓溫府上。

世家大族之所以製衡桓溫,隻是希望儘可能維持貴族虛君製,以便使自己家族的利益能夠最大化。從不當真對司馬氏有什麼忠誠,更沒有人願意為晉帝國的社稷殉葬。謝安們不過是號準了桓溫不想撕破臉,才敷衍了事。一邊明麵上不合作,一邊早早便讓家中子弟在可能的桓氏新朝謀求出路。

清流領袖謝安見桓溫而行君臣大禮,用“君拜於前,臣怎可揖於後”,忿然表示對司馬昱淪為權臣手中木偶的不滿,並在多年後仍譏刺司馬昱這個“先帝”除了會清談、隻配比於癡兒司馬衷。一句“簡文(司馬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如此,蓋棺定論。

桓溫死後,並沒有將桓氏基業留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交給了一直主張對朝廷恭守臣節的弟弟桓衝。

十年之後,正是鎮守荊州的桓衝率領桓溫一生經營的西府軍,和代表中樞的謝氏北府軍精誠合作,打贏了實力懸殊的淝水之戰,令如龐然大物一般的前秦帝國頃刻間土崩瓦解;進而兵鋒直抵黃河,一舉收複河南,建立了自永嘉南渡以來東晉帝國空前之武功。

千百年來,多少人嘲笑桓溫欠缺後輩賭徒的膽略和勇氣……。

他當然想做帝王,想做的卻是一個凜凜然有生氣、為後世留下各種佳話逸事的名士帝王,而不是徹頭徹尾隻為利益驅動的政治動物。

他當然想驅除胡虜一統河山,但是想恢複的卻是名士風流的太康盛世,而不是法吏當道的秦漢帝國。

哪怕內心洞澈、世事通明,行事亦未必非要人情練達,偏要任性恣意書寫華章,世俗權位和功業皆我欲也,精神上的華貴崇高同樣亦我欲也。

“越石已矣,千載而下,猶有生氣。彼石勒段磾,今竟何在?”秉承著劉琨一樣的魏晉風骨,千載之下栩栩如生,桓溫亦是如此人物!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最新小说: 生死戲緣 玄幻之爺的係統是洪荒 穿越1965 地下城入侵世界 快穿之在年代文裡做自己 大武王朝假太監李顯 我就是個開挖掘機的 零之強權 離婚後,她成了陸總白月光 重生之傅先生這次不退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