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勢窮的英國人
“看,好大的一艘船!”
在“祈順”號客輪駛離永安港,途徑狹窄的廣寧海峽那座被命名為星火島今巽他海峽中的著名的喀拉喀托島)時,許多乘客趴在船舷右側,看著小島上一座山峰不斷地冒出一股一股的蒸汽,皆不由感歎大自然的萬分神奇。
幾個見多識廣的乘客說,那座小島上的山峰是個火山,而且其內部還在不斷地劇烈運動,某個曾考察該島的科學院地質專家斷言,那個火山在積蓄了足夠多的能量後,一定會向外噴火,到時候可能會危及海峽兩側的沿岸居民。
範阿貴聽了,臉上露出半信半疑的神情,但卻不敢出言質詢。
真是神奇,小島上的山頭竟然會自己噴火!
難道山上有很多易燃物嗎?
小島周圍都是海水,為啥不打幾桶水將它撲滅呢?
還有,這麼一座小山頭,就算往外噴火,怎麼會影響海峽兩岸那麼遠的地方?
這人怕是在吹牛吧!
《西遊記》裡有會噴三味真火的紅孩兒,也有數百裡浩瀚的火焰山,那才叫威力巨大,連孫猴子都抵擋不住。
這座小破島上就算著火了,頂多將上麵的樹木花草給點燃,燒到岸邊,可不就要被海水潑滅了。
範阿貴正在心裡瞎琢磨時,猛地聽到幾聲響亮的汽笛聲,尋聲望去,卻見他們所乘坐的“祈順”號右側駛來一艘巨大的商船,在與他們相錯而過時,連續拉響了數聲汽笛,仿佛在熱情地給船上乘客打招呼。
本來以為自己所乘坐的客輪就很大了,但跟這艘駛來的商船相比較,卻不免有些相形見絀,這身板足足了小了一半還多。
俺的娘咧,這一艘船要是裝人的話,怕是能拉好幾千人吧!
“是盛世號!”一名眼尖的水手大聲說道:“這是我們齊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艘船,長度超過110米,寬度也有近20米,滿載排水量達八千多噸!”
在這個時期,對木船的建造規模,在技術已經達到了長度上的極限。因此,這艘於1723年下水的“盛世號”大船在建造時采用了鑄鐵構架,木質外殼,方才使得這艘大船型製規模突破原有的極限。船體也用艙壁隔成一個個水密艙,船上的蒸汽機和設備分布在各艙之間,充分保證了這艘船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不過,該船操作起來相當不方便,這是因為船的長度過長,而且其漂亮的鳥喙形船首雕飾以及老式傳統的船尾又使船體在海上易被海浪衝濕,會腐蝕船體。
“盛世號”是全帆裝船,不像海軍機帆戰艦那樣為了在甲板上配備更多的火炮,隻能安裝有一個縱帆式帆裝作為其螺旋槳和蒸汽機的輔助設備。
“盛世號”裝有大齊重工製造的強有力的蒸汽發動機,可以驅動著它以超過14節的航速前進,這速度比許多外國戰艦都要快得多。該船的單螺旋槳裝有升降齒輪裝置,能將其收進尾部的圍壁洞道中。
這艘型製巨大的商船之所以未取消船帆,主要還是出於經濟上的考量。畢竟使用蒸汽機的情況下,是要燃燒大量的煤炭,需要花費不少錢。
可在有風的情況下,隻要升起風帆,多多少少都能節約不少煤炭不是。
這風可是不用花一分錢的!
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蒸汽鍋爐用的淡水問題,這就使得蒸汽船要比純風帆船平時儲存更多的水,以為鍋爐燒水之用。
誠然,蒸汽船相較於純風帆船據有不少優點,比如在近乎無風和直頂逆風的情況下,在駛入水文複雜的河道或者港口,蒸汽船都要比風帆船做得更好。
但是,相比於船上可以裝載更多的貨物或者人員,行駛途中也能省卻更多的費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的船就要比全蒸汽驅動船優勢更大,這對講究經濟效益的遠洋運輸船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齊國的蒸汽船發展三十多年,也是經曆了各種曲折和反複。在蒸汽機的早期時代,帆船還是擁有許多優勢,它們幾乎可以在任何海域生存下來,並戰勝可怕的巨浪。
而在初期技術不太成熟時的蒸汽船上,則麵臨海上的巨浪會衝垮或者損壞煙囪,浸滅蒸汽鍋爐,切斷它們的螺旋槳葉片等諸多不利因素。
早期的蒸汽船,在天氣好時,平均航速也隻能達到57節。而齊國那些飛剪型製的快速帆船,除非近於無風和直頂逆風,在各種情況下都要比蒸汽船航行的更快。
四十多年前,在快速帆船的鼎盛時期,帆船令人敬畏的巨帆垂掛在甲板之上高度會達30多米,一張前下桁大帆的麵積就有30平方之巨。
除了方形帆之外,一般從頭至尾還配有16張或更多的三角帆。儘管這些帆相對較小,但它們卻具有更佳受風角度的特點。當船隻處於迎鳳航行時,這些掛在桅杆之間的三角支索帆便可提供大量風力。位於船首的三角帆和前中桅支索帆實際上是舵向帆,當舵工需要轉向下風時,這些三角帆協助船頭調向。配置在艉部的後檣縱帆和斜杠中桅帆可提供一個相反的風壓,迫使前部調向。
在正常航行中,為了確保穩定的航向,所有縱帆的偏轉力相互抵消合為一股前進動力。懸掛在帆桁上的方帆可調墓到與龍骨成直角狀,這樣在順風情況下可最大限度地吃風。當船隻需要換向時,船長隻要打破船首三角帆與後檣縱帆之間的平衡即可借助於風壓和舵壓,迫使這個龐然大物換向。
一艘齊國典型的四桅方帆船上的桅杆、帆桁和索具加起來的重量超過了60噸,但它們比起老式木桅杆和歐洲的麻索具不知結實多少倍。作為一種傳統,齊國高速帆船常用的控製帆桁和風帆的操縱索具是沿用呂宋地區的麻索具呂宋諸島因為擁有豐富的野生蕉麻,已成為南洋地區最大的麻索具產地。
帆船高處的索具及其他笨重物件十分複雜多樣,某些帆桁竟有30多米長,其中部直徑達半米最大的帆翼,乾燥時就有一噸重。如將索具中的金屬線、索鏈和呂宋麻繩索頭尾相接,它們將會綿延數公裡。
但萬變不離其宗,齊國的快速帆船總要遵循最基本的設計原則。作為主動力源,三根巨大的主桅杆上掛有十餘張方帆帆型設計成短而寬,這樣既便於操縱又具有最大的受風表麵積。
不過,快速帆船縱有萬般好處,但在操作使用起來卻有一個較為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為了控製船上複雜而巨大的風帆,需要為其配備更多的水手。一艘排水量兩千噸左右的風帆船,從船長到最底層的水手學徒,定員超過三百多人若是戰艦的話,人數會更多),其中輪班的操帆手就多達近兩百餘。
而同等規模的純蒸汽船,所有操作人員加起來最多也不過五六十人,工作的重心也從風帆操作轉至底艙蒸汽機驅動設備的運轉和維護。
隨著船舶蒸汽驅動設備的發展和改良,在近二十多年,許多信譽卓著的商船為了準時、可靠地提供服務,開始大規模的采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船。在航行過程中,主要靠蒸汽機,而把帆裝作為輔助推進工具。它們隻在機器有故障時才駛帆繼續航行。
而軍艦,則在巡航時都靠風力駛帆航行,而在無風或風向不利時,才求助於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