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問他幾句這個問題,但想想又算了。
自己雖然是作協主席,但這種學術討論講究的是各抒己見,你不能來個統一思想之類。
否則,王濛貴為作國家協副主席,身為一般乾部的張彬彬照樣和他對罵?
火車經過一天兩夜,早上到達杭州火車站,四人買了一張交通地圖,擠上公交車直奔開會的賓館——西湖賓館。
賓館位置位於西湖的西麵,三麵臨湖、一麵靠山風景很不錯。
四人趕到賓館報道,這裡已經變得比平常熱鬨,前來報道的各地文人作家已經有些,方明華好多都認識。
張先亮、馮驥才、韓少工、年輕一點的鐵擰、遲子建基本上都是各省作協領導。
會議是在第二天賓館會議室舉行的,主持人是作協副主席王濛。
彆的首先領導禮節性的發言,肯定了這次會議召開的重要性、必要性等等,基本上都是八股文的套路,沒啥營養。
王濛代表作協做了會議主題內容發言,講話很長,足足有兩個小時。
其主要意思是:九十年代馬上要過半,整個社會經濟、人文環境和八十年代相比都有了巨大的改變。
在文學方麵,和八十年代相比出現許多新現象新問題,一方麵是我們作家的日益成熟——原本在八十年代一大批初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們,現在已經成了文壇的中堅力量,寫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
但同時,整個社會的文學氛圍卻在急劇惡化,人們對於文學作品沒有了八十年代的那種激情,這給文學帶來不小的挑戰,大家就這個主題思想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為中國文學的發展獻計獻策。
對於王濛的發言,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共鳴,時代確實變了,變得讓有些作家不知所措。
下午是分組討論,不過會議沒有像以前按照東北組、西北組以地理區域或者省為單位進行分組,而是將參會人員名單打亂,隨機分組。
方明華被分到第六組,安排在4樓的第3會議室進行。
大約二十多人,有自己的熟悉的,本組的牽頭人寧夏作協主席張先亮,還有海南的韓少工等,也有自己不熟悉的。
下午兩點鐘,大家圍繞王濛的講話展開討論。
這種發言大家不當然會泛泛而談,各自都準備了發言稿——大家都提前寫好,方明華也不例外。
首先發言的就是小組牽頭人張先亮,作為文壇的老大哥,不僅僅是在寧夏,在國內整個文壇都很有份量。
他的發言題目也很“驚悚”
《九十年代文學是灰色的》
“談論80年代文學,有一種確定感,當今文壇許多作家,包括這次來開會的,特彆是年輕作家,如明華、莫岩、賈平娃、餘樺、劉振雲、梁曉聲、蘇童等,要麼已經頗負盛名,要麼完成了處女作或代表作的發表,他們的根基在80年代的土壤上深紮,枝葉在90年代繁茂。
人們似乎是在毫無心理準備的境況下,被一把推進90年代,社會轉型期的寫作,再次擁有了諸多的不確定性。
有個作家叫王乾,今天沒來開會,前不久他出版了一本書叫《王乾隨筆選》。他用“散裝”來形容他新結出版的這本書。
其實“散裝”也可以用來形容90年代的文學形態,作家“下海”進行市場化寫作,影視對文學的衝擊,文學期刊發行量急速下滑,嚴肅文學在通俗文學麵前失去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讀者已死”——這是提前了20年的一種預見……
導致“散裝”現象的發生,是因為當時的文學成為一種無形暴力下的犧牲品,而這種無形暴力,可以視為社會急劇轉型後,思想與文化呈粉碎性形狀,沒法再凝聚人的共識與力量。放棄文學,成為一種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