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河渠書_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_思兔 

第7章 河渠書(1 / 1)

話說《夏書》記載當年大禹治水,一治就是十三年,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他走路時得坐車,過河時得乘船,泥地裡得踩毛氈,山路上得架橋。他走遍九州,按照山川地勢來疏通河道,根據土地情況來確定貢賦。他開通了九條道路,治理了九個湖泊,還測量了九座大山。可那黃河啊,真是個搗蛋鬼,洪水泛濫,對中國的危害特彆大。大禹就專門對付它,他決定把河道從積石山開始,經過龍門,一直延伸到華陰,然後順著砥柱山往東,經過孟津、雒汭,最後到達大邳。

大禹覺得啊,黃河上遊地勢高,水流湍急,在平地上行走特彆費勁,老是出問題。於是他就開了兩條渠道來引導黃河。他把河水引到高地上,越過降水,一直流到大陸,然後分成九條支流,最後都彙入渤海。九條河道疏通了,九個湖泊也治理好了,華夏大地終於安定下來,大禹的功勞啊,一直延續到三代。

從那以後呢,滎陽又開挖了一條河道,往東南方向延伸,形成了鴻溝,這條鴻溝啊,把宋、鄭、陳、蔡、曹、衛這些地方都連起來了,還跟濟水、汝水、淮水、泗水都接上了。在楚國呢,西邊修了條渠通到漢水和雲夢澤,東邊又挖了條溝連通江淮之間。到了吳國,那就更牛了,直接開了條渠通到三江五湖。齊國那邊呢,也修了條溝連通菑水和濟水。至於蜀國嘛,蜀守冰可是個大功臣,他鑿開了離碓,解決了沫水的水患,還在成都中間穿了兩條江。這些渠道啊,都能行船,多餘的水還能用來灌溉農田。他們經過的地方,都修了渠來引水灌溉,這些渠啊,數以萬計,根本數不過來。

老百姓們可享福了,都靠這些渠道過上了好日子。

西門豹這哥們兒,他可不是一般的牛!他引導漳水來灌溉鄴地,結果讓魏國的河內地區變得富得流油。

後來啊,韓國聽說秦國喜歡搞大工程,就想了個法子,想拖住秦國彆讓他們去東邊搞事情。於是呢,就派了個叫鄭國的水利專家去秦國,忽悠他們說“哎呀,你們得挖條渠啊,從中山一直挖到瓠口,再把水引到洛河裡去,這樣能灌溉好多田呢!”秦國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就開始動工了。可挖到一半兒,韓國的小動作被發現了,秦國就想殺了鄭國。鄭國也不慌不忙地說“我雖然一開始是韓國的間諜,但這渠挖好了對秦國也是大有好處啊!”秦國一想,也對,就讓他繼續挖。

這渠一挖好,可不得了,那些原本乾旱的地方都變成了沃土,一下子多了四萬多頃能種莊稼的地,每畝地都能收一鐘糧食。這麼一來,關中地區就變成了大糧倉,再也沒有饑荒了。秦國因此變得富強起來,最後還吞並了其他諸侯國。為了紀念鄭國,這條渠就被命名為“鄭國渠”。

漢朝建立三十九年後,孝文帝時期,黃河在酸棗決堤了,洪水向東衝垮了金堤,東郡那邊趕緊動員大量人力去堵。過了四十多年,到了當今的天子元光年間,黃河又在瓠子決堤了,洪水向東南衝去,注入了钜野澤,還跟淮河、泗水連上了。天子就派汲黯、鄭當時這些人去組織人力堵決口,可每次堵完沒多久又壞了。

這時候武安侯田蚡當丞相,他的封邑是鄃縣,鄃縣就在黃河北邊。黃河決堤向南流,鄃縣就不用擔心水災了,收成還特彆好。田蚡就對天子說“黃河決堤是天意啊,人力很難強行堵住,就算堵了也不一定合天意。”那些會看風水、算命的人也這麼覺得。於是呢,天子就一直沒再管堵決口這事兒。

話說那時候啊,鄭當時這個大司農,可是個會算計的主兒。他說道“以前啊,關東的糧食都是通過渭河運上來的,這一趟得走六個月,而且那漕運水道九曲十八彎的,九百多裡地,難走得很。要是咱們能從長安開始,沿著南山腳下挖條渠,一直通到黃河,也就三百多裡地,路直好走,估計三個月就能運完。而且啊,這渠下麵還有一萬多頃的民田,可以順便灌溉一下。這樣既能減少漕運的損耗和人力,又能讓關中地區更加肥沃,糧食產量也能上去。”天子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就派了那個齊國的水利專家徐伯去現場勘查,然後動員了幾萬人去挖這條漕渠。嘿,你彆說,三年之後還真給挖通了。這一通啊,漕運可就方便多了。後來漕運量越來越大,渠下的老百姓也能用這渠水灌溉田地了。

過了段時間,河東太守番係也跑來獻計“陛下啊,現在從山東運糧過來,每年都得百多萬石,可是要過那個砥柱山,糧食損耗特彆多,還特費勁兒。我看啊,咱們不如挖條渠,把汾河水引過來灌溉皮氏、汾陰這些地方,再把黃河水引過來灌溉汾陰、蒲阪。這樣一來,估計能灌溉五千頃地。這五千頃地啊,本來就是河邊的荒地,老百姓就在那放牛放羊。現在咱們一灌溉,這地就能長出好多糧食來,估計每年能多出二百萬石以上呢。而且啊,這糧食從渭河運上來,跟關中的糧食也沒啥區彆,以後砥柱山那邊就不用再運糧了。”天子一聽,覺得這主意也挺靠譜,就派了幾萬人去挖渠種田。可是啊,過了幾年,黃河改道了,那渠就不利了,老百姓種的田連種子錢都賺不回來。久而久之,這河東的渠田就荒廢了,後來乾脆給了越人,讓少府去管理,收點租子啥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再後來啊,有人上書說想開通襃斜道,還提到了漕運的事兒。這事兒就交給了禦史大夫張湯去辦。張湯一問,覺得這事兒挺有戲,就說“以前去蜀地都是走故道,那路坡多彎多,還特彆遠。現在要是開通襃斜道,坡少了,還近了四百裡呢。而且啊,襃斜道那兒有水,襃水通沔水,斜水通渭水,都可以行船運糧。咱們可以從南陽順著沔水上到襃水,然後再從襃水轉到斜水,最後順著斜水下到渭水。這樣一來,漢中的糧食就能輕鬆運到關中了,而且從山東運糧過來也方便了,再也不用費勁過砥柱山了。還有啊,襃斜道那兒的木材、竹子啥的也特彆豐富,跟巴蜀那邊差不多。”天子一聽,覺得張湯說得有道理,就任命張湯的兒子張卬為漢中太守,然後動員了幾萬人去開通襃斜道,一共修了五百多裡地。這路啊,確實近了不少,可是那水太急石頭太多,船根本走不了。哎,這世道啊,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啊!

後來啊,莊熊羆這個大嘴巴又開始嚷嚷了“臨晉的老百姓啊,他們打算從洛水引水去灌溉重泉以東那一萬多頃的鹽堿地。要是真能把水引來,那畝產至少能提高到十石呢!”天子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就派了一萬多人去挖渠。他們從徵縣開始,一直挖到商顏山下。可是啊,那河岸老是崩塌,他們隻好鑿井,深的井有四十多丈呢。挖了好多井,井底都相互連通,讓水能在裡麵流通。就這樣,水順著井渠一直流到商顏山,再往東流到山嶺十多裡的地方。嘿,這井渠的發明就是從這兒開始的。挖渠的時候還挖到了龍骨,於是這渠就被命名為“龍首渠”。花了十多年,這渠終於挖通了,可是啊,效果還不是特彆明顯。

自從黃河在瓠子決口後二十多年,莊稼年年歉收,特彆是梁楚地區,更是遭了殃。天子去封禪、巡祭山川的第二年,又遇上大旱,乾封山那邊雨都下不下來。天子急了,趕緊派汲仁、郭昌帶著幾萬人去堵瓠子的決口。天子自己呢,也親自跑到決河那兒去,把白馬和玉璧沉入河中,還讓群臣和將軍們帶頭背柴火去堵決口。那時候啊,東郡那邊正在燒草,所以柴火不夠,大家隻好把淇園的竹子砍下來當楗子用。

天子站在河邊,看著大家忙活,心裡著急啊,這工程咋就這麼難成呢?於是他就開始唱起歌來“瓠子決口啊怎麼辦?白茫茫一片啊房子都變成了河灘!房子變河灘啊土地不得安寧,工程沒完沒了啊我的山都要被鏟平。我的山鏟平啊巨野澤就泛濫,魚兒翻騰啊柏樹在冬日裡發顫。河道延伸啊離開了常流,蛟龍奔騰啊要去遠方遨遊。回到你的舊川啊神靈多麼充沛,不封禪祭祀啊怎知天外有天!替我問問河伯啊為何這麼不仁,泛濫不止啊讓人愁斷腸。啃噬著桑樹啊淮河、泗水都滿了,久久不歸啊水流緩而又緩。”另一首歌唱道“河水洶湧啊激起潺潺波瀾,北渡汙濁啊水流湍急難行。拔起長草啊沉入美玉,河伯答應啊柴火卻不足。柴火不足啊衛人有罪,燒儘蕭條啊唉呀何以禦水!砍伐竹林啊用石菑做楗,宣房宮塞住啊萬福就會來。”終於啊,大家把瓠子的決口給堵上了,還在上麵建了個宮殿,叫宣房宮。然後又順著河道往北開了兩條渠,恢複了大禹治水時的舊跡。這樣一來,梁楚地區又安寧了,再也沒有水災了。

自從那時候起啊,大家都爭著搶著說水利有多重要。朔方、西河、河西、酒泉這些地方,都紛紛把河水和山穀的水引過來灌溉田地;而關中輔渠、靈軹呢,就引來了堵水;汝南、九江那邊,就靠淮河了;東海地區引的是钜定水;泰山腳下呢,就引了汶水。這些地方都挖了渠來灌溉田地,每塊地都有一萬多頃呢。其他那些挖小渠、開山通路的事兒,多得數都數不完。不過啊,要說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還得是宣房宮那兒的。

太史公說啊我曾經登上廬山,看到大禹疏通九江的遺跡,一直走到會稽的太湟,又上了姑蘇山,眺望五湖的美景;向東遠眺洛汭、大邳,迎接黃河的到來,又順著淮、泗、濟、漯、洛這些河流和渠道前行;向西眺望蜀地的岷山和離碓;向北則從龍門一直走到朔方。我不由得感歎啊,這水啊,真是既能帶來利益,又能帶來災害啊!我當年參與背柴火堵塞宣房宮決口的事情,又聽了那悲傷的《瓠子之歌》,於是寫下了這篇《河渠書》。

這水的利害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大禹疏通溝渠,依山治水。到了後世,也並非沒有聖賢之人。鴻溝被劃開,龍骨被穿透。填塞了淤塞,百姓們就有了豐收的年景。宣房宮的讚歌傳頌不絕,梁楚之地也因此得以安寧。

喜歡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月薪三千打工人穿越到古代做王妃 沈帝的迷人嬌妻 重生1990我賣鹵大腸開始發家 神醫千金帶億萬物資穿七零拽爆了 無敵皇豎子,擁兵百萬! 打死我也不成親!白毛狐娘真香啊 拐個巨星談戀愛 修仙異聞 婚途裂痕 校花騙我進黑廠,我以殺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