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自嘲是賣報的小老頭,但對於前來選購報刊的學生們,他總是樂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見解與推薦。
在方老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袁豐漸漸沉迷於文字的海洋,文學的種子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袁豐騎著那輛年代感十足的二八大自行車,穿過清晨的薄霧,趕往學校。
剛踏入校門,就被一群住校的男生團團圍住。
與每日往返於家校之間的袁豐相比,住校生活對他們來說,無疑單調而乏味。
青春的熱血在這群少年體內沸騰,日複一日的機械式學習令他們難以忍受。
即便球場上的汗水能暫時揮灑他們的煩惱,但精神世界的匱乏仍舊需要額外的慰藉。
“袁哥,今天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貨色?”
一個與袁豐關係甚篤的男生,迫不及待地打破了沉默。
“哎,你也知道,那些文學雜誌大部分都是兩個月才出一期,我上周才剛買了最新版的。”
袁豐無奈地擺擺手。
文學雜誌往往保持著雙月刊的節奏,為的是保證每期的質量與深度。
頻繁的出版周期容易導致內容質量下降,因此編輯們會嚴格控製發表作品的數量,確保每一篇都是精挑細選。
這種審慎的態度不僅僅局限於文學領域,諸多學術期刊,如享譽全球的數學學報,作為數學研究領域的權威之一,一年僅發表十數篇論文,其門檻之高,足以彰顯能在其上發表論文者的卓越與榮耀。
聞此,眾人臉上都露出了些許失落,正欲四散。
但那位領頭的男生依舊嬉皮笑臉,擠眉弄眼道“袁哥,彆讓大家失望嘛,快說說你到底買了什麼好東西回來?”
“就知道瞞不過你。”
袁豐故作無奈,從書包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雜誌遞給對方。
“京城傳奇?”
男生盯著那封麵設計略顯花哨的雜誌,滿臉疑惑。
“旅遊局主辦的,老王頭極力推薦。”
袁豐簡單解釋,“我還沒來得及看呢。”
“旅遊局的雜誌?”
男生的眼神裡滿是好奇,“那不就是介紹風景名勝的嗎?有什麼好看的?我們哪有時間出去遊玩啊?”
儘管當時旅遊對多數家庭而言仍是奢侈的享受,但並不妨礙一小部分人對探索世界的好奇與熱情。
隨著改變開放的春風吹拂,越來越多海外華人回歸祖國探親訪友,旅遊局在一些大城市和曆史文化名城逐漸複蘇,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國內與國際的橋梁。
“老王頭說裡麵有很多故事,而且都寫得很棒。”
袁豐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