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法與陰陽_驚?不是講曆史?古人開始輸出_思兔 

第44章 法與陰陽(1 / 2)

法家代表人物。

春秋有管仲、子產等。

戰國初有李悝、申不害、商鞅等。

戰國末有韓非、李斯等。

在這裡主講商鞅、韓非跟李斯。

商鞅(前390前338),姬姓公孫氏,名鞅。

韓非(前280前223),尊稱韓非子或韓子。

李斯(生不詳前101novel.com8),字通古。

——

李斯看著那上麵的前101novel.com8,腦子嗡嗡的。

始皇帝不過去世兩年,他就……

是他自身的原因,還是胡亥,亦或是趙高?

自從得知秦朝滅亡,胡亥已經被始皇帝囚禁了。

趙高也是一樣。

他是胡亥的老師,胡亥能繼位跟他絕對有關係。

李斯心中惶恐,擔憂助胡亥繼位的是他,又猶豫自己跟胡亥的交集不多,怎麼會是他。

——

“有關商鞅,前麵說商鞅變法的時候我們了解過他頒布的政策。”

“商鞅出身於衛國公族,年少時就很喜歡刑名法術之學,李悝、吳起對他的影響很大。”

早年他在魏國求職,在魏國的相國公叔座手下做事。

後來公叔座病重之時,向魏王推薦商鞅,並告知魏王不用商鞅就殺了商鞅。

魏王覺得公叔座病糊塗了,就既沒用商鞅,也沒殺商鞅。

公叔座離世後,商鞅聽說秦國的秦孝公正在招人,立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跑去秦國了。

“商鞅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成功拿到了麵試機會。不過他麵試了3次,到了第3次才正式入職,但入職歸入職,他並沒有被重用。”

第1次,帝道之術,指理想的帝王治國之道。

第2次,王道之術,指以仁義治天下,跟霸道相對。

第3次,霸道之術,指以武力、刑法、權勢等統治天下。

“商鞅通過跟秦孝公的三次談話中得知,秦孝公有意稱霸天下,故他對於需要花費太長時間才能取得成果的政策並不感興趣。”

“所以他又去找了秦孝公第4次,這一次,商鞅講的就是如何在短期內讓秦國富國強兵。秦孝公聽的很入迷,遂決定變法,但又擔心百姓們不同意,就把大臣們召到一起商議此事。”

“舊貴族自然不同意變法,當時已經有幾個諸侯國變過法了,一旦變法,遭殃的可是他們。聽到有人不同意,商鞅站出來懟了他們一頓,變法才正式開始。”

因為有秦孝公的支持,所以商鞅的變法很成功。

“商鞅的變法讓他得罪了太子駟(si)和他的老師公子虔(qián),後公子虔再次犯法,被處以劓刑。”

秦孝公死後,太子駟繼位,即秦惠文王。

公子虔開始給商鞅找罪名,汙蔑商鞅要造反。

於是秦惠文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商鞅想逃,沒逃成功。

“為了能活下去,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選擇發兵,但戰敗而死,死後屍首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並示眾。”

商鞅在變法中提出了“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他認為隻要能夠強國,可以不用舊的法度,隻要對百姓有利,可以不遵循舊的禮製。

他的變法不避貴族權貴,堅決貫徹犯法都當獲罪的理念。

且法家還有一個共性——明法,就是讓百姓們都知法。

“韓非出身於韓國宗室,他也是一個貴族子弟。在前262年,秦將白起攻下了韓國的五十城,韓王想將上黨給秦國意圖求和,也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上黨之戰,此時的韓國內部政權不穩,統治階級開始有了分裂趨勢。”

“韓非知道後,開始上書,希望自己能被重用,但他前前後後上書了近五年,不得誌,於是開始埋頭搞創作著書(257)。”

“前253年,荀子到楚國了,在春申君的幫助下荀子繼續講學授徒,韓非知道後投奔荀子門下,跟著荀子學習,當時他的同學中就有李斯。”

韓非寫的書傳到了秦國,嬴政看過之後十分讚賞寫了這本書的人,就想找到此人為自己所用。

李斯知道那是韓非寫的書,就跟嬴政說了。

於是嬴政派兵攻打韓國,將韓非帶到了秦國。

“李斯擔心韓非會比自己更得嬴政重視,就跟嬴政說韓非到底是韓國的人,不會全心全意向著秦國的,您不用他,倘若後麵又放他回國,對秦國來說是一個隱患,不如加罪懲治他。

嬴政一聽,是這個道理,就把人交給法官處理了。李斯則派人給韓非送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要親自麵見嬴政,但他沒有見到。”

後來嬴政又後悔了,想要赦免韓非,但此時韓非已經死了。

韓非麵對著戰國末期新舊勢力激烈鬥爭和諸侯割據的局麵,總結天子弱小而諸侯強大的曆史教訓。

所以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能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

韓非看重君權,為了君權的神聖以及不可侵犯,他主張尊君卑臣,君主對於那些養士或者意圖篡權的權臣重臣要散其黨,收其餘,閉其門,奪其輔。同時宣揚君臣利害相反的思想,君和臣好似是對立麵的,這也加重了君臣之間的矛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將法、術、勢三點相互結合,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指健全法製。

術,指駕馭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勢,指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

韓非繼承了商鞅的法治思想,認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主張曆史進化的觀點。

他認為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倘若不從實際出發,而是一味地效仿先王,是治不好國家的,時代變了,那治國的政策也應該進行改革才對。

“李斯是楚國人,他的字在史記以及漢書中並沒有記載,字通古是元人寫的《學古編》中記載的,可信度存疑。”

“他一開始隻是一個小吏,但李斯有著遠大理想,他也想乾出一番大事業。為此,他辭去了小吏這份工作,選擇了進修,也就是拜入荀子門下學習。”

“學成之後,他開始考慮自己要去哪家公司。他所在的楚國,楚王人不行,其他五國的國力也有點弱,他去了估計乾不出什麼大事業,所以李斯最後決定去秦國。”

李斯到了秦國後,剛好碰到秦莊襄王離世,也就是嬴政的父親。

沒多久,李斯就得到了呂不韋的重用,被任命為郎官,也因此有了接近嬴政的機會。

“隨著秦國的勢力越發強大,韓國擔心被滅,就開始派間諜去秦國,意圖讓秦國修建水渠,從而消耗人力物力,無法東進。其他幾個諸侯國看到後紛紛效仿,一時間,到秦國的客卿非常多,秦國的大臣們對此議論紛紛,對嬴政說,這些人來秦國都是想破壞我們秦國的工作,影響我們工作進度的,我們要把他們全部都趕出去。”

“嬴政因此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的範圍。他不想被逐,就給嬴政寫了封信,叫諫逐客書,嬴政看完後,取消了逐客令。”



最新小说: 當初對我冷暴力,回現代後哭什麼 方羽五千年 你家教授也凶巴巴的? 不能練武:我隻能修仙了 鬥羅:穿成千仞雪跟班,被迫成神 文娛:隔壁美女竟是頂流女星 四合院:55年,從采購員開始 斷絕關係第一天,獎勵十個億! 無境星塵 這個煉丹師玩的真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