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呢,就是他。}
{心真大。}
{笑死了。}
{完蛋完蛋,全是完蛋。}
{對梁王這麼上心,難怪梁王死了以後,他傷心過度。}
{對嘛,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樣做挺好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好有道理。}
{這就是孔子說的以德報怨。}
{屁,這是老子的,孔子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個故事我記得,小學課本有!}
{現在估計是不好使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領情的。}
……
沒人不喜歡好國君。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迷途知返、半路改正錯誤的國君。
這種半道變好的國君真的是以百姓為出發點才變好的嗎?
不一定吧。
至於像虢君那種,他們不率先起義造反就不錯了。
活該餓死在山中!
不過他們也挺疑惑的,那可是國君誒,自小受的教育就跟他們不同。
連他們都知道不能跑到山中睡覺……
國君不知道嗎?
這個虢君真是如那學生所言,心可真大。
楚國魏國區域的早期百姓,還有些地方流傳著這個瓜田的故事。
他們聽的多了,被熏陶多了,就比起其他時期的百姓要更加能接受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
但很多百姓,以他們的身份跟視角去看待被毀瓜田的事情。
大家才不會在意什麼冤冤相報何時了,他們隻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瓜被人毀了。
要是找不到始作俑者,他們光是對著空氣都能罵上好久。
更彆說往後還會時不時把這件事拎出來罵。
要是能找到始作俑者,怎麼也要去鬨上一場。
當然,富家權貴除外,他們想鬨歸想鬨,但還沒有氣到腦子不清楚的地步。
所以,哪有這樣教孩子的!
彆人都欺負到家門口了,還要偷偷去幫彆人乾活,額……不理解。
大家就教育孩子這個話題探討起來。
有人覺得這做法沒毛病,畢竟是講故事。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講道理,是要教孩子不要明知道一件事情是錯的還去做。
也有人認為這事錯的離譜,孩子小時候聽到的故事跟道理是會影響一生的。
要是以後發生了更嚴重的事情,孩子還隻知道跟隨故事中的做法一樣做,這豈不是完全教壞了。
也有不少和稀泥的,一會兒說這個對,一會兒說那個對,就舉著一雙手時不時拍幾下捧捧場。
……
喜歡驚?不是講曆史?古人開始輸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驚?不是講曆史?古人開始輸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