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全都吃撐了,直挺挺的倒在地上,打著飽嗝兒。
每個菜都剩了一些,李金庫把剩菜裝到陶碗裡,用盤子蓋在上麵,直接擺到陶爐的加熱層裡,再把爐蓋子蓋上。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隔絕食物氣味,防止吸引野獸和蚊蠅;二是明早直接在下麵添點柴草,小火熱一熱就可以吃了。
有了這三個爐子,夜裡他們也不用照看火堆了。
隻需要在爐子裡放好木柴點上火,等燒起來再把爐子封好,隔絕空氣,這樣燒到早上也還有火星,還能得到一些木炭。
豬肉還有好多沒有處理,幾人消消食兒就開始忙活,
李金庫要先把豬頭處理好,這可是個技術活,其他幾人也好奇,都跑過來圍觀。
他先給豬頭剃毛,一邊往皮上澆開水一邊剃,這野豬皮糙肉厚,豬毛也硬,剃完之後再用火反複燎幾遍。
剃好毛,他把豬頭倒過來,下巴朝上,分解豬頭一般都是從下顎開始。
用柴刀先從下顎中間縱向劃開,一直劃到脖子,露出下顎骨,再將下顎骨從中間砍開。
砍開下顎後,先將豬舌取出來,然後再用柴刀砍上顎骨。
砍幾下後,他兩手摁住兩邊輕輕一掰,豬頭就往兩邊分開了,露出了淋巴、腦花。
按王胖子的叮囑,他把腦花取出來放好,將兩側的淋巴肉取出來扔掉。
上顎骨下方有一小塊軟骨叫“臭骨”,他剔下來扔掉。
然後用柴刀再砍幾下天靈蓋兒,把豬頭徹底分成兩半。
他再換小刀,先將兩個豬耳切下,裡外清洗乾淨放好。
接下來就是剔臉肉,他左手捏著臉肉,右手用小刀貼著臉骨,一刀刀劃開骨肉,將臉肉完整地從臉骨上剔下來。
兩個半臉都剔掉臉肉,整個豬頭就算分解好了。
獠牙還在顎骨上,王胖子還沒想好怎麼處理,開水焯好先放一邊。
臉肉最經典的做法自然是鹵起來,做豬頭肉吃。
李金庫先燒一鍋水,放進洋蔥、山薑、香葉、山椒、藤椒、紫蘇、香茅、桂皮、青檸皮,將豬頭肉一塊塊扔進去焯水。
如果是家豬,一般最多焯兩遍就足夠了,野豬肉腥膻味大,李金庫特意換水多焯了兩遍。
焯好後,他用蠔油和鹽,把每塊豬頭肉都反複塗抹好,找來一個陶罐,放進去碼放好,醃製入味。
“今晚先這樣,等明天再下鍋鹵製。”
其它的肉,他們打算先將板油和大部分肥肉都用來煉油。
因為在這荒島上,肉和菜都不缺,唯獨油不好搞。
中餐離不開油,有油才能炒菜,所以王胖子才叮囑他們,一定要留下板油、多要肥肉。
這頭三百幾十斤的大野豬,雖然體脂率偏低,但也有近30斤板油,再加上50斤肥肉,李金庫估計差不多能熬60斤豬油。
省著點吃,夠他們吃上幾個月了。
熬製過程比較簡單,將板油和肥肉切小塊兒,然後冷水下鍋焯一遍,放入蔥薑去腥,水開後將肉撈出。
重新放少量清水,將肥肉放入,燒大火熬製,肥肉中的油就會漸漸沁出。
待肥肉被熬成淡黃色的油渣、鍋中的水分也蒸發殆儘,此時將油渣撈出,剩下鍋裡的就是豬油了。
他們用兩個爐子一起開動,共熬了6、7鍋,最後一共熬出60多斤豬油,裝滿了三個浮球桶和兩個陶罐子。
他們陶罐子不夠用,隻能臨時用浮球桶裝,等燒出新罐子再倒進去。
剩下的肉,包括排骨、前腿等,他們先燉熟一部分,打算這兩天吃掉。
還剩下的幾十斤,他們打算一半做醃肉、一半做臘肉,方便保存。
隻是他們的容器全部用完了,準備醃的肉隻能先焯一下水再用鹽裹起來,防止明天壞掉。等明天緊急燒一批陶器再繼續醃。
醃臘肉要先炒鹽,將兩瓶鹽倒到鍋裡,放各種香料乾炒。
將五花肉切成條狀,扔到炒好的熱鹽裡揉搓,讓肉蘸滿鹽。
由於沒有容器,他們就在之前編的幾個棕筐裡鋪滿樹葉,然後臨時放到棕葉筐中碼好,裝了好幾個棕筐。
擔心豬肉招蟲子,他們將這些棕筐用草繩吊到樹枝上。
還有一整塊胰臟,是王胖子特意囑咐留下的,李金庫問他“這個胰臟是做什麼的?”
王胖子解釋道“老一輩的人,管香皂、肥皂叫胰子,你們知道為什麼麼?”
秀蘭點頭道“哦~沒錯,我媽也這麼叫呢,隻是不知道原因。”
李金庫、肖恩他們也點頭,這個叫法很廣泛,隻是大家都不知道原因,甚至不知道胰子的“胰”,究竟是哪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