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掙紮求活!
馬淳說要賀質幫他,賀質能說什麼,既然彎下了膝蓋想要活命,就得服從馬淳乖乖為他做事。這個男人已經被打斷了脊梁骨,隻能跪倒在地深深叩首道“屬下賀質謹遵主公之命。”
“伯禮兄,你目前的情況也不適合帶兵了。嗯,我有個直屬部門情報司,主事參軍叫秦川人,你就在他下麵擔任副主事。把你放在崖洲那些部署召集過來,掛在情報司下麵,新設立一個政策分析室,由你來負責。你的職責就是綜合分析崖洲和其他各國治政優劣,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找出可行方案,形成書麵報告直接提交給我。”
“諾!屬下必定竭儘全力報效主公。”
馬淳這個任命是有自己考量的。情報的重要性,不僅是後世任何一個人都清楚明白,就連當世各國也非常重視。
曹魏的進奏曹,蜀漢的軍議司,還有東吳解煩衛,都是各國精英組成由各國皇帝親信掌控的情報機構。為各國刺探敵國軍情、朝堂變動情報支持。
而馬淳早在十年前就有了組建專門的情報機構的想法,在當初以秦川人為首的忠義縣宣傳隊基礎上,挑選部分軍校優秀畢業生以及各行業民間人士,親自培訓,最後設立了情報司。
最開始情報司由甘昌負責整理彙總,秦川人負責安排情報人員前往各國收集情報信息,主要目標是崖洲島以外地區。
可是隨著他治下地區越來越大,而馬淳前身畢竟隻是個小工廠主,雖然在穿越過來這些年裡努力學習當世國情政治,依然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
他憑著熱情和前世那些零零碎碎從網絡獲取的各種論點,逐一在崖洲島實施。要說他算是幸運的,在這個蠻荒的島上,即便很多治政策略出現問題,還是給了他充足的糾錯時間。若是在其他幾個擁有完整的官僚係統,朝廷統治嚴密的郡縣,他的這些打破常規、近乎兒戲般的治政措施,早就會引起當地頑固勢力的反對,從而導致境內一片混亂。
一個完善的統治係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無數次的研究、試錯,最終才會形成相對成熟的統治模式。
馬淳的優勢在於,崖洲島原本就是一個沒有官僚係統的原始地區,當地各族隻有約定俗成的那些族規、風俗,而沒有一個完善的製度。
亶洲四島還有三韓地區也一樣,說是有國家的說法,但更像原始部落聯盟。有的甚至連文字都沒有形成,更不要說擁有完善的法律係統。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他治下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他的學生,從他辦的學校裡出來的普通百姓子弟。這些人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接觸過鄉寺一級或以上的官吏,全然不清楚朝廷法度。
他們天然就認為老師馬淳是正確的,認為馬淳所說的就是真正的朝廷製度,就算出錯了,那也是朝廷製度不行,老師能夠及時改變過來,那都是老師的功勞,和朝廷沒有任何關係。
就算多年以後,他們也逐漸了解了與崖洲完全不同的朝廷治政模式。但習慣已經養成,而且崖洲富庶冠絕天下,百姓生活安定,又沒有抱團抵抗的宗族勢力,誰又會質疑馬淳治政呢?難道崖洲那些讓百姓富庶的政策因為與朝廷不一樣,而提出要改回到那種讓自己飽受苦難的模式中去?
那不是傻是什麼?不怕家裡老人唾棄責罵嗎?
但是馬淳卻慢慢的發現,與魏蜀吳傳統嚴謹的治政模式相比,崖洲確實麵臨著嚴重的內部危機。特彆是這兩年,當他們將交州其他郡縣收入治下,這種危機就慢慢的顯現出來。表麵上看似風平浪靜,其實就像一座火山,內部翻湧膨脹,或許有一天就會驟然爆發。
很簡單,這個火山源頭就是宗族勢力。
崖洲原本沒有多少人口,慢慢吸引流民入遷才逐步形成繁榮局麵。這些流民零零散散來到崖洲島,形成不了真正的宗族勢力。而馬淳以縣寺、鄉寺、村裡為單位的龐大官僚體係,也保證了他的統治能夠深入到最基層。這也使得宗族勢力沒有生存的基礎。
可是其他幾個郡縣就不一樣,他們原本就是將宗族以外的百姓打成流民送到崖洲島,剩下的所有地方都是由各個地方豪強、宗族勢力所控製。
崖洲軍隊雖然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勢如破竹般取得了這些地盤。但隻是因為這些地方勢力知道崖洲軍隊的強大,以前也是和崖洲島有緊密的經濟來往,才歡迎崖洲官員入主郡縣。
這麼多年和崖洲島密切來往、商業貿易,使得他們對崖洲島規矩非常熟悉。他們也知道馬淳不允許私人擁有過多的土地,但他們更清楚規則的漏洞。
因為馬淳規定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所以一方麵他們表示願意將土地出售給崖洲當局,以換取錢財或者當局開辦的各大工坊的股份;另一方麵,他們將土地名義上分給家族成員個人手裡,隻要不超過馬淳規定的田畝數,當局就沒有辦法來要求出售多餘土地。
這些現象幾乎不用人教,各地郡縣普遍存在。
崖洲當局也有難處,交州地域廣大,雖然看上去在冊田畝不多,但架不住丈量統計。
因為馬淳的規矩對各地豪強宗族有利,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阻撓當局丈量土地的行為,甚至還將隱匿土地一一指出,希望接受丈量,短短三個月就完成了丈量行動。
馬淳以及崖洲當局驚恐的發現,不算本島以及亶洲四島和遼東地區,也不算實際控製的東南小國殖民地。僅僅新收的交州七郡,丈量出來的耕地就達到五千萬畝。
若是再加上本島五百萬畝,亶洲四島一千萬畝,遼東四百萬畝,還有各殖民地的六百萬畝,馬淳治下可耕土地已經達到七千五百萬畝。當然了,除了本島和遼東、亶洲以種植糧食為主,殖民地和交州七郡絕大部分耕地種植的都是甘蔗、果樹、橡膠等經濟作物。
即便如此,以遼東、亶洲一年一季,和本島一年三熟的糧食產量,足夠供養一千萬人口一年所食。也就是說,按照眼下各國戶籍人口,馬淳治下的糧食產量足夠養活三國百姓。
但是,我們還要來個但是,以崖洲當局財力,即便那些工坊股份加價轉讓,也不足以買下數以千萬畝的耕地。
這就是馬淳停止了北上步伐,遲遲不願逐鹿天下的原因。他已經沒有錢來購買天下數以億計的耕地了。
就算樂觀估計,大部分世族豪強誓死不願投降,馬淳軍可以破其家收其土地資財。但隻要其中一成豪強投降,也足夠摧毀崖洲經濟。
還有就是,如果豪強宗族將土地假意分給族人,實際上還是控製在自己手裡,那麼馬淳依然會麵臨土地集中兼並的根本性問題,這個國家還會陷入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死循環裡,那他所做的一切還有意義嗎?
或許隻有以賀質為代表的那些清醒的士人精英,才能找出一條相對科學的道路,彌補漏洞,使華夏百姓少受一些盤剝之苦、戰爭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