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明朝朱載堉,宋應星,徐光啟科學界三星_曆史追光者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史追光者 > 第143章 明朝朱載堉,宋應星,徐光啟科學界三星

第143章 明朝朱載堉,宋應星,徐光啟科學界三星(1 / 2)

宋應星明末清初傑出的科學家、農學家。其代表作《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宋應星自幼有過目不忘之才。與其兄宋應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後在家鄉散文私塾中開始認族叔宋國祚為師,又在新建舉人鄧良知門下做學生。

年歲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尤其推崇北宋思想家張載的關學,並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等眾多領域有所涉獵,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書。在閒暇之餘還常與同窗好友共作音曲詩詞,縱談天下事。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29歲的宋應星在鄉試中了舉人,排名第三,而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諸位考生中隻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同年秋天,宋應星兄弟前往京師(今北京)應次年丙辰科會試,未取名次。

為了後續考試,他們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宋應星弟兄與江西其他考生齊會京師,卻仍未如願獲得佳績。此後,他們於天啟及崇禎初年陸續再試,均告失敗,從此斷絕科舉之念。

崇禎七年(1634年),宋應星靠自身才學被任命為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他在分宜縣任教的4年中並未虛度光陰,專注研究眾多領域,創作了包括《天工開物》在內的所有傳世著作,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崇禎十一年(1638年),宋應星任期期間表現優等,遂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掌管刑廳。兩年後,任期未滿的他不願再繼續掌管政事,上書請辭後歸家。

崇禎十四年(1641年),宋應星升任安徽亳州知州,因亳州為農民軍所攻克占領未能赴任,改授安徽穎州知州。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值明亡前夕,宋應星又出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赴任後,他麵臨戰事紛亂、府衙被毀、官員出逃的局麵。幾經努力,他重建了辦事府衙,並捐資在城內建立書院。一年後,宋應星再次辭官返回奉新。

宋應星辭官時正值明亡清興的曆史時刻,1644年三月,李自成大軍攻占京師,明朝滅亡;四月,清兵入關,建都北京,宋應星無奈淪為亡國之民。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宋應星被薦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但宋應星明亡後無意戀官,遂掛冠歸裡。哥哥宋應昇在明朝末年被選為桐鄉縣令。

宋應星弟兄把希望寄托的南明政權,是由馬士英、阮大铖等人把持。清兵南下後,南明的隆武二年(1646年),哥哥宋應昇不願投降,服毒殉國。

清朝建立後,宋應星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在貧困中度過晚年,拒不出仕,約在康熙五年(1666年)前後因病逝世,享年約80歲。宋應星的一生經曆了明朝的衰落和滅亡。

宋應星著述《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被譽為“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百科全書”。

它係統地總結了中國古代的科技成果和經驗,涵蓋了農業、手工業、軍事技術等多個領域,在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後世的科技研究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全書共三卷十八篇。書中除了幾萬字的文字敘述,還帶有123幅形象的插圖,描繪了一百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等,內容詳儘,圖文並茂。

宋應星通過實地觀察研究,將自己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實踐經驗和技術原理記錄下來。展示了明代手工業細致的分工,記錄了改良土壤的方法、各種油料植物籽實的產油率等,提出了一些科學論斷,還闡述了自然和人工條件對物種變異的影響,為中國現代的農業種植了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總結的價值;

在物理化學方麵,也有開創性的見解,初步闡述了“質量守恒定律”,是世界上最早合成含鋅合金並提煉出金屬鋅的國家等。

《天工開物》體現了天人合一、生態保護、科學唯物、注重經濟發展等。它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批判封建迷信等。

宋應星提出農工商業並重的發展戰略,認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工業和商業的協同進步。被歐洲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對世界近代史上的工業革命和歐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該書出版不久即傳到日本,在日本一直流傳,18、19世紀對日本近代的科學研究產生了一定影響,1950將該書全部譯成為日文,1969年還出版了日本譯注本,多次重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1869年,由法國的漢學家於蓮和尚比揚摘譯成法文,書名叫“中華帝國古今工業”。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多次引用了有關章節。

1882年,德國人布萊茨希奈德所著的《中國植物》一書也引用了《天工開物》的內容。

1966年,美國出版了《天工開物》的英文譯注本,書名為《十七世紀的中國工藝學》。《天工開物》先後被譯成多種外文,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世界科技史上成為一部重要名著。

在領略了宋應星在科技領域的卓越貢獻之後,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另一位同樣在明朝時期科技領域發光發熱的徐光啟。他以獨特的視角和不懈的努力,在科學的廣袤天地裡留下了深刻的足跡。

徐光啟(1562—1633年)天主教徒,上海縣(今上海市)人。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明代著名的科學家、天文學家、農業科學家,被後人譽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1600年,徐光啟在南京結識了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並於1604年高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後開始跟利馬竇學習天文、曆算、地理、水利工程、火器等知識。

1606年,徐光啟與利馬竇合譯了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打破了中國傳統的數學體係,開創了全新的數學證明方法。後又合譯《測量法義》,與傳教士熊三拔合譯《泰西水法》介紹西洋的水利技術和各種水利機械。

1613年徐光啟退隱天津,撰寫《農政全書》綱要。1627年,崇禎皇帝即位,徐光啟被啟用。1628年,他完成了《農政全書》的編著。

他還根據觀測結果,繪製出了當時最完備、最精確的星表和星圖,也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包括了南極天區的全天星圖。1629年,徐光啟運用西學,推測出日食發生的準確時間。同年升任禮部左侍郎,奉旨與意大利人龍華民、鄧玉函、羅雅穀等修正曆法,編譯完成《崇禎曆書》一書。

宋應星,徐光啟對古代科技的精心梳理與總結為中國留下寶貴的財富,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印記,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朱載堉王子的世界,去感受他在科學道路上的探索與追求。

朱載堉(1536年161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九代孫,明代律學家、散曲家、科學家、藝術家、算學家、曆學家,後世稱他為“樂聖”。

朱載堉的父親朱厚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鄭藩第二代王。朱厚烷曾因極言直諫嘉靖帝摒棄仙道而被軟禁十九年。

朱厚烷在朝廷為官,生活樸素,自少至老,布衣蔬食。他修德講學、能書能文、折節下士,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他因看不慣堂兄嘉靖皇帝信道修仙、大興土木,便寫文章進行勸諫,結果被嘉靖派人抓到鳳陽老家關了起來。



最新小说: 白日夢想屋 惡女為妃反派挫骨揚灰 我同時穿越諸天萬界 穿成庶女後我崩壞了劇情 狂龍在都陸楓紀雪雨 新婚夜當天變棄婦?不,我是你繼母 你科舉我種田,塑料夫妻闖荒年 重生後我成了霸總的白月光 笑我華夏無神?我開局覺醒億萬神 被逐出家族後,我天師的身份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