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攪動池水
羨慕之後徐學聚正經對王文龍說道:“建陽先不要多言,暫等京師來信。”
王文龍點點頭。
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封上疏被萬曆挑出來肯定有其他意圖,在京城不知會鬨到什麼樣子。
……
與此同時,幾天前就收到口諭和文告的內閣早就已經震動。
年輕的閣老沈一貫今年已經六十九歲,年老一些的首輔趙誌皋今年已然七十六歲。萬曆皇帝對於文官提拔任用的不用心,在內閣也是一樣——煌煌大明的內閣總共就剩這倆老頭了。
首輔趙誌皋一大早就拄著拐棍顫顫巍巍進入紫禁城東的文淵閣。
他已經在家養病四年了,上班基本靠四年間上的幾十份上疏,輕易不來露麵,在這個人活七十古來稀的年代,七十六歲的趙誌皋實在也難以處理整個大明最複雜最勞累的工作。
但是今日他還是不得不來到文淵閣。
坐下喘了半天氣趙誌皋才問沈一貫道:“肩吾,這份常州的上疏你怎麼看?”
沈一貫苦笑:“聖上推來這份折子,也算是對於滿朝臣工的回應,內閣隻能同意。”
趙誌皋又拿起王文龍的上疏看了一遍,猶豫起來,反複斟酌說:“能不能隻附議不同意?”
沈一貫問:“汝老是怎麼想的?”
趙誌皋說:“這份上疏路子實在有些太偏,咱們內閣若是同意了,一來無法實行,二來也毀咱們的名聲。”
萬曆皇帝把王文龍的上疏塞到大臣麵前,果然起到他預想的效果,剛到內閣這裡就給沈一貫和趙誌皋造成莫大麻煩。
兩人這幾天已經把王文龍的這份上疏讀了又讀,不得不承認,王文龍是有點東西的。
他所寫的三個建議都在某種意義上切中要害,王文龍有超越時代的眼光,他從後視角度通盤考慮,知道讓萬曆繼續跟江南士紳收稅,肯定會造成皇權和士紳階級的對抗。
東林黨要求萬曆皇帝撤回太監也是不可能的,皇權不可能如此輕易地讓出自己的利益。
既不得罪皇權,又能夠讓江南士商階級滿意的唯一方法就是給大明朝找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讓雙方都可以在這個經濟增長點之中獲得利益,兩邊的矛盾就會轉而成為合作。
而開放海外貿易收稅、賣船引等等辦法也不是王文龍提出的,這早就是在後世明史愛好者圈子之中討論了無數遍的方法,後世不少人覺得拯救大明朝沒有比這更好的路子了。
作為閣老,趙誌皋和沈一貫平日裡和東林黨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士紳階級打交道的時間可比三不五十不乾活的萬曆要多多了,他們看到王文龍的上疏之後那種驚豔的感覺,其實比萬曆皇帝還要深刻。
事實上在病榻之上讀到此上疏的趙誌皋當時看著看著慢慢就坐了起來,看到王文龍論證的精彩之處還忍不住拍案稱道。
沈一貫讀這篇上疏之時也是差不多的感覺,非常驚豔,此疏中的政策若是能實行,肯定能滿足江南士紳的願望,甚至都有想把政策推行下去的下意識舉動。
但等仔細思考之後,兩人卻又選擇放棄。
——滿足江南士紳的願望,並不代表滿足江南官員的願望,江南的士商階級,希望朝廷少收稅,少乾擾他們做生意,而江南的讀書人們借助士商階級的這一樸素願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實際目的卻是為了在大明多獲得權力。
前者是後者的力量來源,但是兩邊的目的卻是不同的。
能滿足士商階級的政策,非但不一定能使得士大夫支持,反而可能會因為削弱了士大夫的權力而得到他們的反對。
這也是為什麼幾十年前大明開海明明對江南的士紳階級有利,但是長時間之內出生江南的文官卻對開海反而加以阻撓的原因。
沈一貫苦笑說道:“咱們隻要附議在有心人眼裡也就和同意沒有差彆,不如直接過了爽利。”
趙誌皋皺眉思索,最後不得不承認沈一貫說的沒錯。
沈一貫已經把票擬的大概內容列出提綱,趙誌皋看完之後又反複刪減,最後列出來的票擬大概內容是:支持開放言路,讓朝臣討論賣船引的可行性,以及是否該對海外貿易設專項稅收。至於撤回稅監太監之類的內容,王文龍在原本的上疏之中本來就沒提,內閣的票擬之中自然也不會多此一舉。
而當批紅後的常州文告送到六科麵前時,科道言官直接看傻了,瞬間便掀起劇烈的討論。
皇帝隻是明發聖旨要大家討論這份文告之中的辦法而已,現在眾人已經討論起來了。
有討論就說明有支持者和反對者,再不像之前抗議太監收稅一樣,滿朝文武一力地團結在一起反對萬曆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