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許寧說道“在設計殲7f時,我曾考慮過一種替代方案,但由於改動太大,無法直接從舊機型升級,因此設計工作隻進行了部分。”
“如果你們有興趣,等我完成殲7f與新發動機匹配的工作後,我們可以一起完善那個方案。”
對於孫尚忠來說,這是個意外的驚喜,他立刻表示讚同“當然可以,我會向所裡申請,調派一些骨乾設計師加入這個項目。”
實際上,孫尚忠一開始就沒想過要讓許寧親自到648所來。
他知道許寧此行的主要任務是參與更為重要的十號工程,而教練9並非優先級最高的項目。
此外,考慮到築城相對不利的地理位置,這樣的安排也顯得更加合理。
兩人商定,待許寧處理完殲7f的事宜後再繼續討論。
同時,許寧強調了調派過來的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數字化設計技能,以提高工作效率。
孫尚忠的臉上洋溢著興奮“非常感謝您,許工!”
次日,許寧便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
事實上,在過去的半年裡,盧文峰帶領的團隊已經完成了除進氣道和機頭外大部分的設計工作。
他之前已經經曆過殲7f的設計流程,所以這次更換新發動機不過是帶著團隊重溫一遍舊路。
回想起來,當年僅憑三個剛畢業的本科生,就在短短三周內完成了初步設計,現在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自然更加得心應手。
611所的計算中心設備先進,完全可以媲美盛京那邊的條件。
因此,在許寧和團隊的努力下,僅僅半個月,他們就順利地完成了殲7f的完整設計方案。
相比起最初的版本,新的設計不僅收窄並縮短了進氣道,讓飛機外觀更為協調,還借鑒了姚美玲改進殲8c時的做法,將座艙風擋改為圓弧形,顯著提升了飛行員的視野。
此外,他們在垂直尾翼底部添加了一組140升的油箱,雖是小幅度提升,但對航程也有所改善。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把設計圖紙發給132廠,由他們負責製造兩架原型機——一架基於殲7b升級而來的殲7f1,另一架則是全新打造的殲7f2。
考慮到當前的時間點是一月底,即使工廠效率再高,首飛也隻能安排在春節後。
這段時間裡,孫尚忠和他的648所團隊也在詠都等待,並全程參與了殲7f的改進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計算中心的服務器機房裡,孫尚忠整理好一疊資料,遞給許寧說“這是我們預研工作的成果彙總。”
圍在桌旁的幾位648所成員滿含期待地看著許寧。
在這次改進工作中,他們親眼見證了高效的工作模式,因此對許寧充滿了信任。
“作為教練機,單進氣道設計並不適用。”
許寧拿起紅藍鉛筆,在紙上快速勾勒出一架飛機的正視圖“單進氣道會占用機身高度空間,不利於布置高低差的後座艙,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兩側進氣設計。”
鑒於殲7的基礎結構,儘量減少對後機身的改動,肋下進氣道成為了最佳選項。
“關於機翼,雙三角翼的選擇是對的,但殲7e的設計顯得過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