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揚穀曬穀_80後的回憶錄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80後的回憶錄 > 第49章 揚穀曬穀

第49章 揚穀曬穀(1 / 1)

揚穀子估計也是很多人沒聽過和見過的事,什麼是揚穀,就是把穀子在空中揚起來飛,借助風力把雜草吹走,揚黃豆也是類似,老人喜歡揚黃豆的時候,用嘴巴吹雜草,邊顛鍋似的,邊吹氣,風力不夠的情況,人力吹,曬穀就很好理解了,字麵意思,把潮濕的穀子曬乾好裝進倉庫或者售賣,和插秧割穀一般,是農村對稻穀最常見的基本處理方法。

為麼要揚穀,這步省不了嗎?確實省不了,不光是穀子,其他果實收割都會有這種要處理的,黃豆和豌豆也是,收割的果實一般都會夾帶雜草,尤其稻穀,不管是人工脫穀粒還是機器脫穀粒,都不能完全做到不夾帶私貨,隻剩乾乾淨淨的穀粒,要經過多倫的陽穀,邊曬穀子邊揚穀,可能處理無數輪後,都還會夾帶穀須和雜草,最後曬乾穀子裝袋的時候都還有可能夾帶少量的穀須,這是沒法避免的事,隻有到最後打成大米後,才能避免穀須跟隨,但就是打成大米了,可能都還夾帶小石子,煮成白米飯的時候偶爾都能塞牙,揚穀能吹走穀須,吹不走石子。把空穀穗弄出來,然後就是等風揚穀了。揚乾淨的穀粒才真正被稱為穀子,收倉入庫,等到吃時才去碾成大米。

中國種植穀子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有幾千年的曆史。現代社會,農民用聯合收割機收獲糧食,收割、脫粒、分離雜質等步驟能夠一次完成,又乾淨又輕鬆。在沒有現代化機器的古代,人們收割下來糧食以後,要想去掉其中混雜的樹葉、秸稈、秕穀等雜質,應該怎麼辦呢?

最原始的辦法是借助自然風來清理糧食。人們用鏟子或簸箕等工具,把混有雜物的糧食拋向空中,風力便把較輕的雜物吹走,較重的糧食顆粒則落在地上,於是就得到了乾淨的穀粒或麥粒。不過這種揚穀的方法不僅對天氣有很高要求,而且耗費工夫,效率十分低下。

揚穀扇車的發明使這個工作變得簡單起來。顧名思義,這個工具和扇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古人所使用的各式扇子中,有一種輪扇,即把扇葉裝在輪軸上,搖動輪軸,轉動的扇葉就可以產生強大的風力。人們把這種輪扇裝在一隻木箱裡,再安裝上盛放穀物的器具,就製成了旋轉式揚穀扇車,專門用來吹淨糧食。河南濟源的西漢古墓中就出土過陶製的揚穀扇車模型,可見揚穀扇車至少已有101novel.com00年的曆史了。

使用揚穀扇車時,人們一邊往加料鬥中倒入穀子,一邊不停地搖動輪扇的曲柄,輪扇產生的風把秕穀從扇車的尾部吹出,飽滿的糧食顆粒則從扇車的底部中間位置掉落下來。隨著經驗的增加,人們還對揚穀扇車進行了改進,將手搖曲柄改換成與曲柄相連的踏板,用腳踏代替手搖為扇車動力,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無論是在種植小麥的北方還是在種植水稻的南方,這種旋轉式揚穀扇車都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仍然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揚穀扇車被發明出來以後,陸續傳到了世界其他地方。18世紀初,揚穀扇車技術從東南亞傳播到了歐洲,成為西方農業不可缺少的工具。

農村現在還有農具叫風穀機,簡稱風車,象風機一樣,用手一搖,可以把穀物裡的雜質吹掉。是揚穀的最後一個階段,手搖風穀機,簡稱風穀機,又稱風穀車、揚穀機、風車、風扇車、扇車。是一種用來去除水稻等農作物籽實中雜質、癟粒、秸稈屑等的木製傳統農具。由容器,出風口、手搖風扇,出口幾部分組成。城市的各種博物館還能看到這種木頭製造的風車,聽說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曆史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扇車即風扇車,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用於清除穀物中的穎殼、灰糠及癟粒等的一種農具。是一種能產生風(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穀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就發明了旋轉式揚穀扇車。扇車是現代農業機械普及以前在農村“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農具。扇車實質上是一架手動鼓風機,它的作用是將碾壓過的穀類作物的籽粒和雜餘分開,使糧食變得純淨。

揚穀和曬穀的初級階段都是老人或婦女完成,最後階段就是男人完成,用風車進行最後一階段的揚穀,然後就可以收入倉庫,打成大米了。

揚穀和曬穀一般都是同步作業,稻穀收割回來後還要曬乾,這農業常識。

稻穀要曬乾是基於兩個主要原因。一個原因是,曬乾的穀子才能儲存,否則穀子因為水份大,濕度重,儲存後很快就會出現發黴變質,最後會腐爛掉。這樣一來,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就全浪費了。另一個原因是,曬乾的穀粒在加工碾米時才易於使穀殼和米粒順利分離開而又不至於出現爛米粒、斷米粒或暴腰米粒,大米的外觀才會顆粒均勻,色澤鮮亮,晶瑩剔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出米率高而且營養也不會丟失,口感會很好。值得注意的是,稻穀也不宜過度暴曬。稻穀晾曬一般以水氣濕氣乾透,用牙象剝瓜仔那想輕咬能輕鬆脫殼,嚼一下米粒不出現膠稠粘牙為宜。如果過度暴曬,使穀粒短時間過度受熱,水份過快丟失,質地變得過於鬆脆,在加工碾米時也會暴米粒多,碎米率高,出米粒低,同時還影響米粒均勻、外觀成色和口感。

曬穀子的時候,把稻穀放在太陽很大的地方,每隔半個小時就去翻幾下,反複翻,在烈日的暴曬下很快就是曬乾的,曬稻穀也是最麻煩的,又要防夏天的暴雨,還要防小雞和麻雀來吃穀子。

曬水稻穀子,南方人一般叫做“曝粟”。暑假期間進行割穀,脫穀粒和揚穀曬穀,家家戶戶在門前和大馬路曬穀子,不影響行人和車輛路過,可以直接從穀子上過去。

曬穀子的流程基本差不多,看似簡單的曬穀子,卻有著諸多複雜的工序,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前麵的文章章節都有提到過各種有趣的事,本章主要是科普網上查來的知識,不講有趣的故事了。

第一步,一般是倒穀子。剛從稻田裡脫粒載來的裝滿濕穀子的塑料袋打開,然後倒在打掃乾淨的馬路上和門前道場,用一把耙子把穀子分散鋪開,分攤均勻。

第二步,薅草。手持一把竹耙子,把穀子裡麵的稻葉子仔細地扒拉出來,集中在一起曬乾作為燃料,隻有把這些稻草碎葉挑撿出來,穀子才容易曬乾,算是揚穀曬穀的前期準備工作。

第三步,踢穀子。你必須光著腳從頭到尾把穀子推著走一遍,使穀子能充分曬到太陽光。一般情況下半小時踢一遍,看天氣情況。這個過程要經常踢,直到穀子曬乾為止。還有,馬路和道場曬久了會沾滿水氣,還應該把穀子分成一畦一畦,曬乾灰埕再把穀子鋪均勻。踢穀子腳底有時還被穀子深吻,還得挽起褲腳,因此,小腿會癢得要命。

第四步,分類。穀子曬乾後,把穀子堆成一個圓錐狀穀堆。然後從家裡搬來一台風車,把穀子用竹箕倒進風櫃上麵的漏鬥,右手用力旋轉風扇,左手控製穀子的流量,把穀子分成三部分,頭槽是飽滿的穀子,二槽是半飽滿的秕穀,最後是無用的穀皮和草碎末。頭槽飽滿的穀子用麻袋裝滿,一部分用於交公糧,一部分推回家自己吃。半飽滿的秕穀用來飼雞飼鴨。

曬穀子期間,最怕的就是下雨,六七月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有時候,一片烏雲飄過來,就得趕緊把穀子收起來,蓋上薄膜。等雨過後,又要找來破布擦乾灰埕,繼續把穀子鋪開。如是反複晾曬,直到曬乾穀子,風車揚穀後裝入口袋或倉庫。

曬穀子期間,也怕鳥類和雞鴨。我們小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防止雞鴨或是麻雀來偷吃。手裡往往要拿一根長長的竹竿,用來趕跑雞鴨和麻雀。在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養雞,人有時都吃不飽,何況是雞。於是雞們總是想方設法來偷吃穀子,小孩子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動作敏捷。趕走東邊的雞又得追趕西邊的鴨,有時還會空降一群麻雀,令人防不勝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確,每一粒穀子都來之不易。今天的小孩子們隻知道糧食是從商場買來的,他們卻不知道種糧整個過程的艱辛。現在讓他們去體驗那種生活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把這些記錄下來,可以讓他們看看以前農村人的生活狀態。

回憶起過去那些艱難卻有趣的童年時光,就好像是在咀嚼著一粒粒滿是香味兒的米飯,回味無窮,插秧割穀和揚穀曬穀的整個過程都是辛苦的,但其中也有很多有樂趣的故事,前麵章節都有提到,本節就隻記錄基本常識,不講那些發生過的有趣故事了,以前的教科書上都有很多穀子的故事,雷鋒叔叔幫阿婆搶收穀子,其實這些事,小時候,小米雲也做過無數次。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SSS天賦:把校花做成傀偶 雙人方塊求生,性感蘿莉終成嬌妻 我在原始部落混的風生水起 我嘞個驚天霹靂玄學真千金 八零,首長不追了,帶崽離婚真香 快穿:惡人終入病嬌懷 小師妹修仙第一舔?她百倍返利! 八零滬市:和冷麵軍爺的風月官司 小巷人家2艱難之路 末世:最後一個男人的我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