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教室裡的記憶_80後的回憶錄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80後的回憶錄 > 第147章 教室裡的記憶

第147章 教室裡的記憶(2 / 2)

《老舍家的貓》喵~等我也成為作家了,我要寫一個《我有隻貓跟狗》哈哈哈哈

《小攝影師》對做記者的幻想來源於此!

《下雪之後》完了之後,101novel.com02年的第一場雪在我們班流行了一段時間。

《司馬光砸缸》雖然家裡沒缸,但我還是想試試啊。如果砸了缸會被媽媽打,那還是算了。

《黃繼光》他很厲害,他很勇敢,當時看片好多人哭了。

《挑山工》很辛苦很勞累,但他們卻過得開心。

《少年閏土》老是把張傑跟閏土扯在一起,但他是魯迅的朋友啊。

《贈汪倫》現在一旦基起來多少人會說贈汪倫啊!可是人家真真是純友誼ok。

《夜鶯的歌聲》第一次看到關於蘇聯抗戰的故事,雖然那時候一直以為蘇聯是個人。

《三味書屋》我也曾經在書桌上刻上一個“早”字,小學從來沒試過遲到,然而老師一直沒有發現我在桌麵上刻的字。

《科利亞的木匣》當年我埋木匣的那塊地已經變成水泥地了,正如青春,匣子也永遠挖不出來了。

《撈鐵牛》多年後,發現還有學生還在學這篇課文。

以上是網友分享的幾篇課文,米雲都有印象,還有小貓釣魚,猴子撈月等名篇就不再多補充幾篇了。

以前小學的一天怎麼度過的,看北方80後網友回憶分享的,米雲補充對比湖南老家的一天學校學習生活。

作為一個八零後,我們對於童年的記憶,很多都來源於孩時的小學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心中的小學,有書的墨香味,有清脆的讀書聲,有關心我們的老師,有熱情的同學,這樣的小學校在城市,在農村,在郊區,在山野,在平原,處處都留下了80年代一輩人的回憶。

在這樣的小學校教室裡,雖然有透風的窗戶,有寒冷的教室,沒有完整的桌子板凳,沒有漂亮的花花草草,但有對知識非常渴望的同學,有滿足學生們遊戲的小操場,有對學生無私關愛的老師,有會音樂的還有會畫畫的全科老師,米雲的父母也是全科老師,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勞動、體育、和思想品德等學科,就是所有的學科大滿貫的教,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所有科目全教,以前的小學老師都是全科教育,校長也是,校長一般隻教一兩門學科,聽親人說父親是教初中實驗班的,教化學和物理,隻不過米雲的父親在年青時期不愛教書,尤其是湖南和湖北兩省教書不方便,編製不好弄,沒有從民辦轉公辦老師,教了十幾年就下場出來修手表了。

分享80後網友一個全景式的回憶,展現一個八零後三十多年前在一個北方農村小學校的一天,如果你的童年也是如此,那麼和米雲一起展開回憶的思緒,看能有多少共鳴。

時間定格在十一月的早晨,也是米雲的生日月份,農村的平原裡,微風裡帶著寒氣,輕輕吹拂著剛剛出土不久的冬麥苗,東方的魚肚白鑲在藍色天空,屋子旁邊落完樹葉的大楊樹上,幾個麻雀在歡快地跳躍著,叫著,滿地都是枯黃的落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村裡的廣播每天都是那麼準時響起,當一縷橘紅色的陽光灑在窗前的時候,同學們會不情願地張開朦朧的眼睛,離開了溫暖的被窩,穿好衣服到院子裡的陽光下伸了一個懶腰,然後完成洗漱。

北方同學是吃完早飯後,背起軍綠色的書包,大步朝村裡的小學校走去,一路上從一個人到三個人,到一大群同學,當踏入學校的時,用拖拉機機轉輪做的鈴已經被校長敲起,”當當當,當當當“,聲音有些沉悶但傳得非常遠,後麵的同學加快了腳步。

八點了,同學們開始了上午的課程,我們的教室在北側一排的中間空置,紅磚紅瓦,兩側還帶著四扇大大的窗戶,不過此時教室裡顯得有點暗,因為窗戶已經被我們每個人從家裡帶來的高粱杆給封上了,但有些淘氣學生,總是喜歡留一些小洞出來,平時塞上紙,太暗了就拿下來。米雲的南方老家有點不同的就是早晨洗漱完畢就去學校早自習,然後在學校用早中兩餐,湖南這邊都是集體在學校搭餐。

第一節課是郭老師的語文課,他四十多歲,人非常瘦,但寫在黑板上的字顯得特彆有力量,這一課我們學古詩《梅花》,老師用鋼勁有力的粉筆字寫下在黑板上寫下了全篇內容,一邊指著黑板一邊教我們讀,梅花在我們農村不多見,倒是這樣的景色讓我們感覺很美。這個南方差不多,教材全國統一,村裡的小學從幼兒班到四年級的男女老師都姓郭,米雲母親也是,都統稱郭老師吧。語文課更多的是聽老師講故事,三年級開始,米雲記得就要自己寫作文了。

第二節上數學,老師姓郭,是一位高高大大且也是瘦瘦的人,他的聲音非常渾厚,而且很大,做在前麵的學生甚至感覺有點刺耳。他上課喜歡帶一個黃色的,大大的三角板,寫起字來也非常有力量,他用有感染力的聲音,講解著書上那些數字的關係和運算,偶爾有幾個同學不專心,他會用粉筆打到那些學生的頭上。那是米雲的老家有個8字口訣語文要誇,數學要畫。就是說語文要多讀幾遍,數學要多算幾遍。老師在課堂上一般都會說到,到了初中以後,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一節45分鐘的課後,中間會有休息的時間,外麵的天空又明又藍,溫暖的陽光照在校園的每一個地方,同學們或是擠在教室的牆壁上曬太陽,或是在操場裡打紙片,跳繩,玩跨人跳等,老師會坐在講台上備課和批改作業。

上午的第三節課是思想品德,還是我們語文老師上的,但是他上這樣的課從來不講課本上的,倒是喜歡給我們講一些有趣的曆史故事,而且這些故事每個都有教育意義,讓我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而且我們也很喜歡上這樣的有趣的故事課。

中午放學了,同學們各自走著回家,陽光是一天當中最暖的時候,我們走在路上總是喜歡停下來看那些路邊有趣的東西,甚至有時候會到田間找冬天叫的蟈蟈,等回到家的時候,就可以吃飯,然後再返回學校。米雲的家鄉就是在學校用餐然後午睡,從小學到大學都沒變過,都是學校用餐。

下午一般就兩節課,上課時間一般在三點左右,一節是語文,一節是音樂,有趣的是,音樂課也是我們語文老師教的,那時候學校有一架腳踏琴,上音樂課的時候,教室裡已經很黑了,但這時候我們不用看書本,隻是認真聽就好,這堂課老師教我們《小汽車》,我們的歌聲在村子的上空回響著。

下午放學了,同學們走出教室,但大多數都還在操場上玩,玩得累了,連衣服都脫下來了,玩到太陽落山,玩到月亮升起,然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回家吃飯。在米雲的家鄉一般放學之後,同學們會如脫韁的野馬一樣狂奔回家,最多在路上短暫停留一下。

三十年前農村孩子冬日裡上學的一天,平常且有趣,很少有作業,很少有父母問學業,但我們卻非常喜歡小學校,那裡是學習的地方,更是有趣的娛樂場地,回想三十多年前的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課本那些插圖,說不出來的溫暖。北方和南方在30年前的小學的一天基本一樣,不像現在,全國各地的教材各有不同,教育方式也會不同。

三十年前米雲一個班隻有12人,一個年級隻有一個班,現在是農村好幾個村的孩子上一所學校,誇張一點是整個鄉鎮的學生上那有限的幾所學校,或者說大部分農村子弟進城租房在城裡上學,一個年級十五個班,一個班70左右的同學,一個年級就1000多學生。一所小學上萬的學生,三十年的變化太大,學生們還有沒有快樂,都要打個問號了?作業和考試多的做不完,還有各種興趣愛好班和補習班上不完。太多的社會生活現實就不便過多記錄了,多少有點敏感,儘量不要太寫實。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仙,從被雷劈開始 重生漁村:1982 被迫加入妖精籍的我成為至強 爹爹是鏢師 卡拉多蘭德的諸界之征 回到相親前,被七零兵王一眼定情 修煉一天漲百天修為,我要無敵了 四合院之小道士下山 穿越60:我在南鑼鼓巷82號 小人物的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