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上課回憶_80後的回憶錄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80後的回憶錄 > 第149章 上課回憶

第149章 上課回憶(1 / 1)

回憶過教室和考試,還有書本,再回憶點課堂和課間的故事,之前沒來的急想起來的都可以再補充一下,至於能回憶出多少和補充多少就隨意了,剛好這月開始有空,沒有大的任務,不需要花精力和時間,原則上有空可以多寫點,上月那麼多事,培訓和考試就占了大半月,還堅持見縫插針,硬是在閒餘的縫補時間擠出時間,寫了好幾篇回憶片段,這年頭真難靜下心來看書和寫點東西,快餐時代的到來,尤其在一線城市的快節湊文化生活。

學生怕不怕上課,厭不厭煩上課,這個話題比較難說清楚,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雖然每個人從小到大的按步上學是家長的安排下完成的,都是從小被動去學校上學,但去學校適應環境後,還是基本上都是情願去學校的,因為學校不光有知識,有娛樂設施,還有年齡相仿的學習夥伴和玩伴,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同齡小朋友,隻有同齡小朋友才能更好的融洽相處,相互理解,相互促進,相互進步。厭學情緒一般會出現在初中以後,有了足夠的羞恥心。

米雲不記得自己有沒有產生過厭學情緒,肯定有過,一年級留級有過羞恥心,中考失敗也有過羞恥之心。網上說最容易產生厭學的時候是青春期或者學齡期,具體包括小學三年級左右、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初中二年級,以及高中時期。

小學三年級左右這個階段的孩子上學的新鮮感和提前搶跑攢下的“老本兒”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但課程的難度和學習的壓力卻上升了很多,容易導致第一個厭學高峰期出現。

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對為什麼要學習產生困惑,這個階段是厭學的第二個高發期。

初中二年級初二的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的年紀,他們會開始喜歡跟父母對著乾,思考教育體製的合理之處,甚至不喜歡某一科目的老師都會成為一個厭學的理由,這是第三個厭學高峰期。

高中時期進入高中的學生麵臨中考的壓力,需要為高考做好準備,壓力較大且課業負擔較重,可能會出現厭學情緒。

家長和老師在這個階段需要特彆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通過溝通、理解和引導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喜歡處於受教育、受管製的地位。到了四、五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崛起,他們的自尊心也在一點點增強,這個時候,家長也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去陪伴孩子成長。能夠使孩子感覺到平等、感覺到尊重,從而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克服自己的缺點,以快樂的心情去與父母合作。

米雲很慶幸,從小到大父母都忙,沒時間管教米雲兄弟,學習方麵基本上沒有提過要求,完全是放養長大模式,給口吃的就行,可能80年代出生之前的農村子弟都是這樣,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溫飽問題,沒有特彆關注學習方麵,不像現在的孩子基本上學業是第一要務,在米雲的中小學時代還是溫飽問題最大,娛樂活動第一,玩的比學習的多,家長們更多的是忙於耕種田地,一年四季的辛勤耕種。

那個年代“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更早一點的年代還有全國勞模評選,米雲記憶中中小學沒有專門設公開的勞動課,但學校老師和校長家裡都是有很多田地耕種的,米雲家在村裡雖然沒有自家的田地,但在幾十裡的湖北農村有自己的田地,米雲父母不教書的周末還經常騎自行車過湖北耕種田地,後來實在跑不動了,才停下來,在湖南這邊的村裡撿了幾畝田地,外公家給的,或者大姨家搬進城裡後留下的田地,有限的幾畝田地,後來又承包了學校後麵的幾畝地。

米雲記得學校其他幾位老師的田地不少,村小學總共也沒多少老師,他們一般有三四個孩子要養,光靠幾十塊錢的工資肯定很難養活小孩,除了多種地,就要想辦法賺錢,米雲父母無意中說出來的,更多的是在米雲的有意提問中帶出來的話題,教書是本職工作,但老師有時候不得不顧此失彼,甚至乾農活的時間要超過本職教書的工作,特殊年代的事,情有可原,父母都能體諒理解,米雲就更不可能說什麼,同學們會經常幫學校的兩位老師乾活,一天也就一兩節課,主要是收割棉花。

在村裡學校的時候,記憶中的勞動課也主要就是圍繞收割棉花展開,還有捏棉子製作的蘑菇菌子,幾個班的同學用書包摘白棉花比賽,棉花收割完畢,還要拔掉綿亙枝捆起來,搬運回家當柴火燒,那兩位老師的家距離學校還有一兩裡路,有的三四裡路,整個路上都是帶著紅領巾的學生搬運棉花樹枝,比較壯觀的場景,米雲家就在學校附近一裡路,而且米雲家的田地不多,都是自家人耕種,沒有使喚過學生,主要是米雲母親差不多有近十年在外進修學習,不是在師範就是縣城老師的進修學校,從米雲三四歲進修到米雲十歲左右,半脫產的進修,在村裡長期任教的時間太短,米雲就記得父母隻教過米雲一學年,還是米雲上一年級的時候。米雲從小到大都有參與勞動,從幾歲乾到二十多歲,雖然勞動不多,但基本上農村的活都乾過,農具都識得,不會五穀不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中小學的勞動課真的是去勞動,開學第一天的勞動課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經過一個寒暑假,除了給教室大掃除外,還要給操場鋤草,80和90年代之前的農村學生應該都會多少有點印象。

那個年代的農村學校都是平房,有個彆校長還是熱衷於修樓房,主要樓房利用率高,基本上都是土路,操場也是純天然的土地草坪,哪有現在的什麼塑膠操場之類的高級設施啊。所以每年九月開學時,操場上的草茂盛而高大,那時候學生還會從家裡帶鏟子和鐵鍬去學校,初中的時候應該是學校應該會按班級分配鏟子和鐵鍬,大部分都是用手拔草。班主任時老師做動員,指揮班級拔草,個同學一群,紮堆鋤草和拔草,邊拔草邊閒話家常和打鬨,初中一個年級六個班,隻有初一和初二的同學出麵拔草就足夠了,也是浩浩蕩蕩的近千人勞動大軍了。

一番勞動下來,同學們的手被青草汁混合著塵土染成了灰撲撲的墨綠色,虎口的位置磨去了皮,甚至指頭都劃出了口子,竟沒覺得疼,這一手的傷像勳章一樣,是同學們熱愛勞動的見證。不管情願與否,初中開學禮就是拔草,小學嘛就沒那麼大的規模,有草了才組織學生去拔草,小學的場地有限,拔草相對簡單容易的多,同學們成群結隊的在零星的幾塊小草間來回,不用一堂課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鋤草活動。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乾點農活、家務活對於農家孩子來說再尋常不過了,米雲都乾過二十年左右的農活,隻要在農村老家就免不了幫父母乾農活,打水,鍘地和做飯,農村的農活全部都乾過一遍,就不拉出來說了,農村的幾十種農活說出來也沒多大意思,就是插秧割穀為主題的各種農活,保收成和收割勞動果實的一切勞動。

勞動讓人充實,也鍛煉了身體,但不能違心的說從小到大都熱愛勞動,隻不過是被動為之,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在烈日下勞動,大人們也不願意出去勞動,不勞動就沒辦法過好日子,對大人來說這是責任和義務,對小孩來說,這是鍛煉和體諒。不管在那個年代,生活都還是比較艱難的,要想要過上好日子,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

勞動課堂是米雲記憶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前文也有偶爾提及,所以值得回憶,但也不能說的太多,幾位前輩老師都年近八十,今年還在縣城醫院體檢,父母都有經常見麵閒聊,米雲也不好意思回憶的太清晰,細節隻能淡化,同一個村子生活十幾年的人,吃一鍋飯也近十年,還是沾親帶故,村小學的所有老師基本上一個姓,連後來的幼兒班老師也是一個姓。尊師重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古人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雖然沒有那麼誇張和迷信,但起碼的尊重還是要有的,老師對同學們的影響還是有的,啟蒙教育的影響比較大,米雲本身又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聊完勞動課,再看看還能不能回憶出一點其他的有趣故事。

還是從小學開始回憶,小學有限的幾門功課,也包含了美術、音樂、書法和體育,還有思想品德課,科學和自然課,有沒有曆史地理就記不清了,初中後肯定是會有曆史地理和生物,化學和物理學科的,小學階段確實記不清了。那時候的村小學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功課都有,就是留有印象的記憶不多了,小學六年,米雲隻當過一學年的官,或者有兩三學年的官,不管大官和小官,組長和課代表也能算個小官,課代表和班乾部還有一次是全班同學票選,公開唱票出來的。米雲在四年級的時候當過一學年數學課代表,說來慚愧,四年級的應用題米雲大部分不會,主要靠抄襲同學們的作業,當然是偷偷摸摸的抄襲,過去了幾十年,也沒有什麼可避諱的,米雲也不怕丟臉,隻要不讓長輩們蒙羞丟臉就行,儘量真實還原幾十年的場景。

90年代的農村中小學都需要上早晚自習。早晨6:30開始上課,總共兩節,從一年級就開始上,一直上到高中階段,米雲記得從小如此,隻有村小學的四年沒有上晚自習,從五六年級開始到高三都會有早晚自習。上一年級時還不到6歲。那時的農村不流行接送,都是自己走過去。米雲家到學校隻有101novel.com0米左右的路程,還好,沒有感覺多遠,還可以多睡一會兒懶覺,那時候的早晚自習主要是語文和數學兩科,米雲一直不明白早上為麼會有數學的自習課,因為早自習基本就是朗誦課文,但有數學的早自習一直持續到高中階段,可能語文數學是主要學科,比較重要而已。

小學的早自習還好,還算有精神,初中的早晚自習米雲都經常犯困打瞌睡,還被班主任抓到過,捏鼻子,弄的口水直流,不堪回首的往事,可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的又不好,精神肯定不行,從小學到高中基本上沒吃過有營養和有油水的東西,這就是農村學生的真實寫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初中階段的早晚自習就容易犯困,可能學習科目突然加大了六七門學科,一下子不容易適應過來,學校的夥食基本上也是白水煮菜,學生自己帶的菜也是醃菜,營養不良,身體素質不好,也沒多少錢買菜吃,有限的零錢也要買文具用品和零食吃,尤其三四節晚自習後,肚子非常餓,需要買個饅頭吃,那時候學校小賣部的饅頭就是貢品一樣,堪稱人間美味,那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天天晚上都能吃到饅頭,實際上一周也就能吃到一回了不起,學校小賣部的饅頭是用一口大鐵鍋蒸煮的,其實也不多,好幾千人的學校,一鍋饅頭還要從早賣到晚上,就幾十個饅頭,可能也蒸了好幾鍋也說不清。

初中小賣部的燈光比較昏暗,擠在窗口買零食的學生又多,初中好幾個玩伴都有帶米雲去小賣部偷吃的,米雲一開始非常膽小,隻能看著他們表演,就是大家擠在一起裝作買東西,趁著天黑,眼疾手快的從窗口拿一點零食到口袋,當時有四五個夥伴,都是附近各個村子裡的同學,平時上下學一塊兒走,都是提前約好的,那時候沒有手機,也沒有手表,神奇的是幾個同學都能按時約好一起上下學,上下學一路同行十幾裡路,在半路還能打下撲克牌,有時還賭點小錢,可能一下子就能輸光一周的生活費,米雲不記得在學校小賣部偷東西吃得手過幾回,反正不多,米雲的羞恥心比較強,其他四五個同學是不是天天去偷米雲也不清楚。

米雲隻記得那幾個小夥伴不光學校犯案,學校外麵也會動手,米雲現在還記得在學校外麵的文化書店也會偷,一般是周五放學回家的路上,中學的門口就是文化書店,賣書也賣文具和漁具,那幾個同學膽子比較大,米雲現在都覺得他們牛逼,在老板的眼皮底下偷釣魚線和魚鉤,魚漂,米雲記得有個同學直接偷了五卷釣魚線放在胸前口袋,當時一卷魚線就能釣上一年了,可以夠用幾根魚竿了,誰能想到一個初中生就有那麼厲害的偷盜能力,在眾多活人眼皮底下動作,就和現場變魔術一樣。

幾十年過去了,當時的場景依然曆曆在目,米雲也在文化書店順過東西,順過一本書,還是第一個村子的學長帶米雲翻圍牆出來偷的,米雲打配合,學長幫忙偷的書,原因是米雲上課看課外書被老師沒收了,書好像是借同學的還是圖書館的書,不知道初中學校為麼會有圖書館,可能藏書還不如米雲家裡的書多,偷一本書剛好賠償圖書館,米雲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在文化書店得手過,可能偷過幾個魚鉤,米雲的膽量隻有如此,偷幾卷魚線是沒有膽量的,眾目睽睽之下偷四五卷魚線想都不敢想,混水摸魚可以,偷東西不敢,還是有一群玩伴在身邊,才能壯膽,不是身邊有厲害的玩伴,米雲也學不來,看他們的精彩表演,親身示範,就是個木頭也能學會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是純潔的,會相互影響的,不管是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現在不論好壞,米雲反正從來沒有看不起過他們,至今如此。

米雲雖然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也就是跟著幾個同學瞎混幾年,學到了偷盜手藝,但基本上很少敢用,可以沒錢,但不能沒品和沒臉,高中階段早餐買米粉買包子饅頭的時候,趁著人多偷拿一兩次包子的事可能有,僅限於此,人多眼雜,也就那麼一兩回,後來就基本收手了,沒有同伴,也沒有動力,寧願少吃少喝,那幾個同學可能初中讀完就混社會了,無力繼續深造,米雲還是覺得很惋惜的。

在那個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年代,農村子弟想讀書還是比較困難的,米雲高中階段回村的時候,在路邊撞到過其中一個玩的好的同學,正在拖拉機上搬運東西,就是傳說中的搬運工,渾身灰頭土臉的,兩人相見,互相尷尬的相視一笑,也就那麼近距離的驚鴻一憋,以後再也沒見過,初中同學沒考上高中的占85以上,也就是意味著這一波同學基本上就是提早進入社會大學,米雲能念職高,還是父母的堅持,50年代出生的父母都能順利念完高中,還半脫產的十年時間完成大專函數課程,不可能讓80出生的米雲過早輟學,就在所有同學開學三天之後,米雲最後去上了職業高中,米雲算幸運兒,米雲從此開掛,最後還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話題又有點沉重,不多談了,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談社會,少談人生。初中以後基本上全鄉鎮的同學都會從四麵八方去鄉鎮中學上學,一鄉僅有一所中學,計劃生育的影響,不像早幾年各個村裡都有中學,半寄宿製。晚自習後,離家近的回家,離家遠的在學校住宿。那個時候住宿的學生都喜歡跟著跑通學的學生一塊兒回家,或者趁機出去玩,買點吃的,那個年代,還沒有網吧和遊戲機,至少在農村還沒有,能念完初中的都是家裡條件稍微好一點的,米雲就見過好多在初中就輟學的同學,米雲的鄰居就有初一就輟學的,原因除了自己不願上學,最主要的還是經濟原因,失學原因大部分都可以歸類到經濟原因,這裡就不論對錯或其它原因了。

課堂回憶就到這裡吧,老進不到主題,可能課堂留給米雲記憶的不多,唱歌,背誦朗誦,考試,打瞌睡,打手板,罰跪,處罰,有限的回憶,剛好可以回憶一下過去的同學和玩伴,也發生過有趣的故事,不管好壞,都是真實的記憶。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80後的回憶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雙人方塊求生,性感蘿莉終成嬌妻 我在原始部落混的風生水起 我嘞個驚天霹靂玄學真千金 八零,首長不追了,帶崽離婚真香 快穿:惡人終入病嬌懷 小師妹修仙第一舔?她百倍返利! 八零滬市:和冷麵軍爺的風月官司 小巷人家2艱難之路 末世:最後一個男人的我多子多福 海賊:輝煌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