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未能被宋軍一鼓而下顯然讓趙匡胤頗為失望,這一天他再又帶著自己的一幫親隨護衛走出了行營。他策馬立於高處向北方遠望,在他的身後是一群忠心護衛著他的帝國精甲鐵騎,而在他的眼前則是偌大的太原城以及更北方的那些現在看不見但終究會到來的遼國人。
佇立良久之後,趙匡胤不無感慨地說了一句“朕手中如果能有百萬雄兵何愁太原不破,又何懼遼國!”
此言一出,在他身後的禁軍左神武軍統軍使陳承昭立即驅馬上前,說道“陛下,你何止有百萬雄兵,你手裡現在有千萬雄兵在此為何不用呢?”
一聽這話,趙匡胤頓時就懵了,他滿臉的問號不知所雲。於是,陳承昭手舉馬鞭指向了不遠處水流湍急的汾河,一時間趙匡胤恍然大悟,繼而他開始大笑不止,籠罩在他心頭數日的鬱霾就此煙消雲散。
陳承昭的意思就是讓趙匡胤引汾河之水衝灌太原城,而自古引水破敵其威力無不攝人心膽。戰國時期白起引水破鄢郢,三國時期關羽決水破樊城擒於禁,一旦水攻奏效其破壞力確實堪比千萬雄兵。趙匡胤隨即下令讓陳承昭來負責築壩蓄水,他要讓劉繼元嘗嘗汾河水的味道。
陳承昭本是南唐的一個位高權重的節度使,但他很不走運地遇到了當時正四處征伐的柴榮,在戰鬥中他被時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生擒,從此便降了後周並做了一名後周的將軍。不過,曆史證明他在領兵打仗這方麵雖然是個衰人,但在水利領域卻是個大才,在這之前他在這方麵的所作所為就足以讓他堪稱北宋初年的著名水利專家。
太原城外就此成了大型的施工現場,數以十萬計的宋軍和民夫們忙得那叫一個四腳朝天,他們不但要挖壕溝防止北漢軍隊的偷襲,還要給自己修建兵營,另外還得跟著陳承昭去搬水兵。
引水灌城不單是一個超級土木工程,也是一個技術活,首先你得蓄水,同時還得挖一條引水的渠道,然後還得修築堤壩,因為你得保證到時候大水衝過來不會把自己的地盤給淹了,這就意味著得圍著太原城修一道堤壩。
最好的情況是洪水能夠很快地衝塌城牆,然後就水淹全城萬事搞定,可如果這城牆就是不塌就會造成水位猛漲繼而溢堤而出甚至是把堤壩給衝毀,那可就要自作自受了,所以這堤壩不但要長而且還得夠結實。後來的事情會證明太原城不愧為千年名城和堅城,不但裡麵的人剛貞不屈,就連太原的城牆也是鐵骨錚錚。
現在應該知道宋朝大兵們有多苦多累了吧!這些活兒乾起來絲毫不比打仗砍人輕鬆,累得一身的臭汗不說,晚上睡覺還得睜著一隻眼睛提防著北漢人可能會有的偷襲。
北漢的士兵們可以笑話宋軍每天挖溝築壩累得要死,可北漢的皇帝和將軍們卻笑不出來,因為他們知道宋朝人又是蓄水又是挖溝又是築堤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他們的死期將至。
對於劉繼元而言,儘管遼國人說要來幫他,可誰知道遼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到,如果在遼軍到來之前太原城就被洪水給淹沒了,那一切就都完了。麵對嚴酷的現實,劉繼元下令北漢軍隊出城發動夜襲給宋軍以殺傷。
劉繼元肯定不知道當年李守貞是怎麼被郭威給乾掉的,要不然他應該不會有這種想法。一來你手裡的兵力本就不多,而且還要守衛寬廣的太原城,二來你的實力也根本打不過宋軍,除非是你傾巢而出攻擊宋軍的一個點,否則很難有勝算。但是,劉繼元偏偏不這樣想,他隻知道宋軍現在正在磨刀,而他要趁著宋軍磨好刀之前搞點事,要儘可能地讓宋軍把磨刀成功的時間往後延長,如此就能為遠方的遼國人爭取趕來援救的時間。
就在趙匡胤命令陳承昭引汾河水灌城的第二天,陳承昭首先叫人把晉祠裡的水給挖開了一個口子。這點水肯定衝不垮太原城,但至少可以把護城河給灌滿,這怎麼著也能先把城裡的北漢人給嚇一大跳。
晉祠河水決堤灌城後的次日夜裡,天空中陰雲密布,但就在這樣的一個烏漆麻黑的夜晚,太原城的西城門緩緩地打開了,城裡走出來的這一大群北漢大兵們各個雙目圓睜且手裡拿著各種超級嚇人的管製刀具。他們通過吊橋越過護城河,然後一路悄悄咪咪地摸到了宋軍的西寨營前。
宋軍負責放哨警戒的大兵們估計也是白天累得要死,這時候北漢人都到鼻子底下了他們也沒發覺。偷襲的這方自然大喜,他們可能都不相信事情會這麼順利,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中計了,宋軍或許早就給他們挖了一個大坑等著他們馬上跳進去。不管怎樣,既然來都來了就肯定得意思一下才行。
一聲令下之後,忽然間宋軍的西麵營地外麵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繼而漫天的箭矢如一大群蝗蟲一樣朝宋軍大營撲麵而來。
宋軍西麵營寨的主將是趙讚,這可是一個狠角色也是一個“名門”之後。他爺爺是後唐盧龍節度使趙德鈞,但趙德鈞卻不是他的親爺爺,他的親爺爺姓劉。他的老爹趙延壽是趙德鈞的養子,後來在遼國做到了大丞相之職(很遺憾,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個地道的漢奸),而他的老媽則是後唐的公主殿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得報營地被北漢人襲擊,趙讚立馬頂盔披甲帶領人馬迎戰,而且他還主動地衝在了前頭。趙讚確實忠勇無敵可脾氣也太衝了一點,作為主將你能不能彆這麼激動啊?結果好了,他衝在前頭正好被一支箭給射中了,也是虧了他命大運氣好,這一箭直接就射穿了他的腳板,而不他的是腦袋或胸口。
趙讚就此對殺敵這種事心有餘而力不足,宋軍這邊是戰端剛啟就折了主將,營地頓時被北漢人給衝得那叫一個雞飛狗跳。倉促之間,宋軍的傳令兵抓起鼓槌就死命地擂鼓號召營中的士兵以及四周的友軍前來助戰。
這場突襲確實起到了預想中的效果,而北漢人要做的就是趁著宋軍西寨大亂而他們的援兵又還沒有趕來之時儘可能多地給宋軍造成殺傷。就在北漢人感覺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宋軍的一支援軍竟然像是從天而降似的突然就加入了這場戰鬥。在頂住了對方的三板斧之後,宋軍這邊開始反攻,隻是片刻之間就把北漢人打得落花流水。
突襲一旦變成了鏖戰就隻能是死路一條,北漢軍隊就此拍了拍屁股上的塵土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趙匡胤聽到鼓聲之後也立馬翻身爬了起來,在親兵衛隊的簇擁之下,他朝西寨策馬狂奔而來。他的行動非常的迅速,以至於他趕在了其餘三麵宋軍援兵到來之前趕到了趙讚的營地。此時的北漢人早就跑沒影了,趙匡胤看了看頗為有些狼狽的趙讚,又看了看滿地雞毛的戰場,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趕來救援趙讚的這群援兵身上。隨即,他勃然大怒!
呃?這是什麼情況?看看你們這都是什麼樣子?穿著個粗布衣衫拿著把小斧子就來打仗,老子沒給你們發裝備啊?你們的鎧甲呢?你們的大刀呢?
宋軍東寨的監軍李謙溥這時候站了出來,他回道“陛下,他們都是我的部下,我奉東寨主帥黨進之令前來西山伐木築寨。我們剛要上山就聽到了鼓聲,於是我就讓他們趕來增援。”
聽罷,趙匡胤頓時轉怒為喜。李謙溥的這支伐木小分隊聞鼓即戰且戰而勝之,這不能不讓他對手下這幫大兵們的戰鬥素養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宋軍的西寨遭遇突襲,東麵也不太平,而負責領兵突襲東寨大營的就是北漢的第一名將楊業。他帶著幾百名騎兵殺入了東寨,正當他領著這幫人準備血洗宋軍東寨的時候,宋軍東寨的主將黨進也親自披掛上陣衝了出來。黨進的勇猛是超出楊業想象的,他帶著幾個親兵就來直接找楊業單挑,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楊業竟然打不過黨進,最後被黨進一路追殺。他越過重重障礙眼看就要到護城河邊上了,可黨進依然在他的身後猛追不舍,這個黨進就像之前汾河橋之戰裡的荊嗣一樣大有不殺了楊業絕不收手的架勢。
慌不擇路的楊業發現自己陷入了死地,前有大河後有追兵——而且還是他搞不定的追兵,萬般無奈之下,楊業一把扯下自己的鎧甲,扔掉手裡的兵器,然後在臨到河邊的時候跳下馬,他一頭就紮進了河裡,黨進等人追上來隻看了河麵上一圈又一圈的水紋,至於楊業根本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這下黨進沒辦法了,他很有可能是個旱鴨子,要不然依照他的脾性肯定也會跳下去。他們就在河邊盯著,等著看楊業會不會突然冒出頭,然後放箭乾掉他。然而,當他們再次看到楊業露頭的時候對方已經到了河對岸了,城頭上的北漢兵順著繩索下到了城牆下,然後將楊業從河裡拉了上來,最後楊業是鑽進一個籮筐裡被城樓上的人給拉了上去,這才撿了一條命。
關於上麵我所描述的這個曆史細節肯定是免不了會有爭議的。爭議的焦點在於,其一,楊業到底是躲進了壕溝裡還是護城河裡?其二,護城河當時是有水還是無水?其三,他到底是順著繩索爬上去的還是坐在籮筐裡被拉上去的?
史書的記載是業走匿壕中,北漢兵出援之,業緣縋入城,獲免。
這個“壕”可以解釋為溝壕,也可以解釋為護城河,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宋軍挖的溝壕,可如果是這樣,楊業在從壕溝裡走出去後就還得過護城河,然後才能進城。假如他真的是從壕溝裡脫險,也就是說黨進在搜尋無果之後就打道回府了,那他大可以悠哉悠哉地過河,然後從城門裡進去,何需援兵救援?又何必要爬繩子?有鑒於此,我認為這個“壕”應該是太原城下的護城河。
那麼,護城河裡當時有沒有水呢?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他決定著楊業當時在丟掉自己的戰馬後到底有沒有脫掉盔甲跳進河裡進行自由泳,他總不能穿著一身的鐵甲遊泳吧?
在《宋史黨進傳》裡有這樣的一句話業急入隍中。何為隍?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根據這個說法,當時護城河裡是沒有水的。但是,有一個事實很重要在楊業偷襲宋軍東寨的幾天前宋軍就已經引晉祠之水灌城了,這就說明護城河肯定不是乾涸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水量很充足的。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宋軍沒有往護城河裡灌水,可北漢人作為守城的一方明知宋軍即將大規模來襲肯定也會把河裡灌滿水吧?因此,這時候的護城河沒有水的說法顯然不太站得住腳。
再者說,大晚上黑燈瞎火的,在被人緊追不舍的情況下,楊業穿著一身的盔甲拿著大刀真的敢跳進高深且無水的護城河嗎?楊業又不會輕功,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這要是真的跳下去了,估計不死也得整成殘疾吧?所以,這一晚楊業極有可能是真的上演了一場水中大逃亡,而且他潛水的功夫還相當了得。
最後,他是爬繩子還是坐籮筐?所謂緣縋入城,何為縋?用繩子係著東西從上往下放為縋。史書的記載講究“微言大義”,其語言極其精煉,如果楊業是順著繩子爬上去的,那就根本沒有必要有這個“縋”字。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分析,不一定就是絕對真實的情況。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件事有損楊業在文學和影視作品裡的那個高大英武的形象,但這就是事實,即使他沒有狼狽地跳入河裡,可他最後確實是被吊上城牆的。我沒有黑楊業的意思,儘管我對小說演義裡那些人對他的極力渲染有一點意見,可我沒必要因此而整些他的“黑材料”。我尊重他,甚至會在後麵為他歌功頌德。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