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意正濃,卻也是戰鼓雷動之時。汴將氏叔琮,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率領著五萬大軍,如同一條洶湧的河流,從太行路奔騰而下,直撲澤州、潞州。與此同時,魏博大將張文恭也從新口領軍進入,葛從周則率領著兗州、鄆州的精兵,從土門悄然逼近。張歸厚不甘落後,帶著邢州、洺州的軍隊,從馬嶺疾馳而來。定州的王處直,則從飛狐之地,率領著鐵騎,加入到這場爭奪之中。侯言,這位晉州、絳州的將領,也率領著大軍,從陰地悄然進發。
氏叔琮與康懷英,這兩位汴軍的猛將,在澤州的昂車之地,紮下了堅實的營寨。他們目光如炬,盯著前方的每一寸土地,誓要將其納入汴軍的版圖。武皇李克用,這位亂世中的梟雄,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卻並未顯露出絲毫的慌亂。他冷靜地分析著戰局,命令李嗣昭率領三千騎兵,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插澤州,支援那裡的守將李存璋,並接回賀德倫。
當氏叔琮的軍隊如潮水般湧至潞州時,孟遷,這位潞州的守將,卻選擇了開門迎接,將潞州拱手相讓。沁州刺史蔡訓,也緊隨其後,率城投降了汴軍。氏叔琮得意洋洋,率領著全部軍隊,向石會關進發。然而,他並未料到,偏將李審建,這位原本駐守在潞州的將領,竟然也背叛了武皇,與孟遷一起投降了汴軍。當氏叔琮入侵時,李審建更是成為了他的向導,引領著汴軍深入武皇的腹地。
汴軍在洞渦紮下了營寨,彆將白奉國與鎮州大將石公立,則從井陘之地,如同兩條蛟龍,翻山越嶺,攻陷了承天軍。在攻打壽陽時,遼州刺史張鄂,這位曾經誓死效忠武皇的將領,也選擇了率城投降了汴軍。都城的人們聞訊,無不惶恐不安,仿佛末日即將來臨。
然而,天公並不作美。連續十幾天的大雨,如同上天的哭泣,為這場戰爭增添了幾分悲壯。汴軍聚集的士兵眾多,糧草卻供應不上。加之雨水連綿,很多人患上了痢疾和瘧疾,士兵死亡無數。此時,大將李嗣昭、李嗣源,這兩位武皇的得力乾將,卻並未因此而退縮。他們每晚都率領著精銳騎兵,如同幽靈一般,突襲敵營,進行掩殺。汴軍被嚇得魂飛魄散,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五月,隨著夏日的到來,戰場的形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汴軍,這支曾經不可一世的軍隊,如今卻如同喪家之犬,全部撤退。氏叔琮的軍隊,在從石會關撤出時,遭遇了周德威、李嗣昭的追擊。這兩位將領,如同兩位死神,率領著五千精銳騎兵,如同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汴軍被殺得片甲不留,死者數以萬計。
在這場混亂中,汾州刺史李瑭,這位原本應該效忠武皇的將領,卻選擇了占據城池反叛,並勾結汴軍。他的行為,無疑是在武皇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武皇怒不可遏,命令李嗣昭、李存審率兵討伐他。這一年,並州、汾州遭遇了嚴重的饑荒,糧食價格暴漲,很多人因為饑餓而依附於李瑭作亂。然而,在李嗣昭的猛攻之下,這座看似堅不可摧的城池,卻在短短三天之內就被攻下。李瑭等人被擒獲,並在晉陽市被斬首示眾。
氏叔琮在撤軍時,經過了潞州。他心中充滿了得意與複仇的快感,於是擄走了孟遷,將他帶回汴州。汴州統帥對氏叔琮的戰功大加讚賞,任命丁會為潞州節度使,以穩固新得的領地。
六月,夏日的陽光炙烤著大地,戰場的硝煙卻並未因此而消散。武皇派遣李嗣昭、周德威率兵從陰地出發,攻打慈州、隰州兩個郡。這兩位將領,如同兩位戰神,率領著大軍,翻山越嶺,勢如破竹。隰州刺史唐禮、慈州刺史張瑰,這兩位原本應該堅守城池的將領,卻選擇了率城投降。他們的選擇,無疑是在向武皇宣告著汴軍的強大與不可戰勝。
然而,武皇卻並未因此而氣餒。他深知,汴軍的勢力正盛,難以用武力征服他們。於是,他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假裝投降以緩和他們的計謀。他派遣牙將張特,帶著財物、馬匹和書信,去告知汴軍自己的決定。他在信中陳述了當時的利害關係,並請求恢複舊日的友好關係。這是一步險棋,但武皇卻相信,隻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十一月壬子日(二十二日),汴州統帥在渭水邊紮下了營寨。他們的目光緊盯著前方的每一寸土地,誓要將這片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甲寅日(二十四日),天子出逃至鳳翔。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震驚了整個朝廷。據《新唐書》記載皇帝前往鳳翔時,李茂貞、韓全誨請求召李克用入京護衛。李克用通過小路派遣使者前去詢問情況,並寫信給朱溫(全忠),勸他返回汴州。然而,朱溫卻並未回應。他心中有著自己的打算和野心。
武皇得知天子出逃的消息後,立即派遣李嗣昭率領三千軍隊從沁州前往平陽。他們在晉州北麵遇到了汴軍,並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李嗣昭展現出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和戰鬥素養。他率領著軍隊奮勇殺敵,最終斬殺五百人,為武皇的霸業再次增添了一份輝煌的戰績。
喜歡舊五代史品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舊五代史品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