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沉吟著說:“不管怎麼樣,你跟邁克爾·彭博合作,一起推動紐約的經濟結構向科技行業調整,這很可能會成為一次價值10萬億美元的行業調整。”
周不器覺得10萬美元這個數字很驚悚,不過思路是對的,“科技需要創新,大灣區這邊的產業結構太單一,這就注定了創新結構的單薄。要論創新力度,一定還得是紐約、洛杉磯,倫敦、東京、巴黎、首爾、北上廣深這樣產業結構豐富多元的大都市。”..
孫正義笑著說:“跟那些矽穀巨頭相比,紫微星的入場……是晚了一點。”
若說是對互聯網的深刻理解,孫正義肯定遠遠比不上周不器,可是對這種行業大趨勢和經濟結構的宏觀判斷,他可一點都不差。
紫微星國際想在海外市場成為互聯網巨頭,就一定要有一塊自家地盤才行。
西海岸那邊已經打得天昏地暗了。
紫微星本來就入場晚,想要後來居上超越微軟、穀歌、甲骨文這些西海岸的科技霸主,那真是太難了。
也許市值上可以競爭。
可是強龍不壓地頭蛇。
這種時候,紫微星就真的沒必要在這片血雨腥風的市場跟這些地頭蛇們搶地盤了,不如就跳出西海岸,去東海岸開拓一片新天地!
紫微星國際帶頭,再加上“紫微星係”的暢遊、spotify、yar、紫微星環球、pi、奈飛、愛彼迎、tubr、紫微星數媒等公司,一起推動紐約科技行業的發展!
隻要紐約的科技行業發展起來了,紫微星國際就會是本地的行業領袖,是霸主,是地頭蛇!
周不器道:“西邊不亮東邊亮,在西海岸掙紮得太累,那就不如去東海岸開拓出一片全新的市場當老大。”
孫正義笑著說:“那你得發力啊,得重點布局紐約,要多投資一些創業公司。趁著紐約的科技市場剛剛成長,趁早下手、趁早布局。”
“嗯,正在做。”周不器點了點頭,這個思路跟他出奇地一致,然後就微微皺眉,“你不會說的是eork吧?這個項目我肯定不參與。剛才已經說了,這類的共享經濟平台,一定要從渠道向自營轉型。eork想要自營,就一定要花巨資收購足夠多的商業辦公樓、寫字樓,這得花多少錢?”
孫正義擺了擺手,“這都是小事。”
周不器道:“互聯網的發展多快啊,不說彆的公司,紫微星這邊就在研發好幾款線上協同辦公的產品。可以預見,以後在數字化辦公的大趨勢下,居家辦公很可能會成為潮流。eork的這種共享辦公的模式,跟科技發展的主流完全相悖。”
“居家辦公?”孫正義搖了搖頭,並不認為這是商業發展的可選項,“居家辦公不行,弊端太大了,公司的管理還是不能太過鬆散化,這也是我沒有投資奈飛的原因。”
過去這幾年,周不器已經成為奈飛的幕後大老板了。….孫正義早就看上了他的才華,在一直盯著他。
包括紫微星環球這個項目。
這是個娛樂集團。
當年,軟銀這邊準備了一大筆現金,計劃是收購美國的運營商tobie,把軟銀在日本做運營商的成功經驗複製到美國,帶領tobie走向複蘇。
這個時候,周不器出現了。
他想組建一個娛樂集團,這不是創業,而是組建,要靠著一路的買買買去不停地收購一些娛樂資產,通過不斷的兼並購和業務重組,打造出一個媲美時代華納、迪士尼的娛樂帝國。
這是個非常大膽的計劃。
周不器一個互聯網人要跨行業做娛樂產業,對一般的投資者來說,這個計劃簡直是缺心眼,風險太大了。
以至於當時根本就沒有大型的投資機構願意跟進。
但是孫正義恰恰就是這麼“缺心眼”,他已經盯著周不器好幾年了,一番權衡之後,就放棄了既有的收購tobie的計劃,把省出來的錢投給了周不器,讓他去娛樂產業裡冒險。
然後,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空前成功。
紫微星環球集團明年上市,市值很有可能會達到1000億美元!
不過,孫正義也有自己的判斷,並非周不器參與的所有項目他都會跟進,有一個很重要的項目他就遲遲沒有跟進,那就是奈飛。
其實有一段時間,軟銀都下場了,想要大手筆的吃進奈飛的股票,後來還是放棄了。
原因就是儘職調查過後,發現了奈飛的管理理念的“不合群”。
“奈飛?奈飛怎麼了?”
周不器放下了茶杯,有些驚訝。他投資奈飛,完全是先知先覺,還真沒有什麼太複雜的儘職調查。
孫正義很驚訝,“奈飛的管理製度問題很大啊,伱不知道?”
“很大嗎?”周不器還真不太清楚,他隻是奈飛的幕後大老板,但投票權都在哈斯廷斯那裡,他的話語權有限,也懶得去了解那麼多細節,“我知道,奈飛的管理結構比較鬆散。”
孫正義道:“豈止是鬆散啊,奈飛完全就是一個反麵典型,是反矽穀文化。”
周不器這就比較了解了,他去過奈飛那邊太多次了,“嗯,奈飛還真不太一樣。矽穀的科技公司,都擺滿了健身器材、遊戲機、咖啡機,奈飛什麼都沒有,辦公就是辦公。”
孫正義道:“這也沒什麼,關鍵是奈飛的管理模式,他們把工作福利都放在了鬆散管理上。員工上下班不打卡,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還可以隨時地自行休假,都不需要領導批準。”
“績效型管理方式。”
周不器也知道一些,並未覺得太奇怪。
主要是先知先覺的作用太大了,他知道奈飛未來會取得怎樣恢弘的成績。從一個正確的結果往前推,就很容易默認前麵的所有推導都是正確的。
孫正義不知道結果,他隻能通過流程來推導結果,這就很容易產生不同的意見,“在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期,就出現了一大批以績效考核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後來這些公司都死掉了。”….周不器比較年輕,90年代的矽穀樣貌他還真是不怎麼了解。
孫正義就不一樣了,90年代互聯網泡沫的時期,他就是矽穀最大的弄潮兒,靠著互聯網泡沫,他甚至一度短暫成為過世界首富。
不過,依靠著先知先覺的最大優勢,周不器已經知道結果了,就會很輕鬆地看待推導流程,笑著說:“彆的公司做不成,不代表奈飛做不成。奈飛現在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流媒體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