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的交惡已經很久,再論誰對誰錯已經沒有意義。
“秦廷竟然要放棄都城,舉族進行遷徙?”魏顆知道樓氏一直在對秦國實施軍事行動,隻是更詳細的情況並不知情,心想“樓氏將秦國打得多狠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樓氏在後麵並未與秦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隻是使用了針對性的打法,竭儘全力破壞秦國的生產。
大肆殺人或抓人,以及破壞生產,講事實就是秦軍先對晉國這樣乾,晉軍隻是將同樣的事情施加在秦國身上。
隻是呢,說到底就是顯得駭人聽聞,樓令肯定不會對外大肆宣揚,有秦人控訴的話,還會極力進行否認。
俺乾了什麼是一回事。
彆人能夠知道所發生的事情可以是另外一回事。
進行輿論上的管控而已,現代不說各國玩得賊溜,對於各種公眾人物來說也是必修課。
猜猜怎麼著?反正列國哪怕相信秦人的控訴,所公開的表態是選擇相信樓氏的說法。
不是其它什麼原因,單純因為秦國是在被挨打的那一方,並且晉國是當今的天下霸主,樓氏是晉國的卿位家族之一。
在秦人看來,那一定是列國跟晉國狼狽為奸,屬於是沆瀣一氣了。
得出那種結論的秦人會很悲憤,一氣之後再一氣,除了生氣之外,其它辦不到。
這一件事情再次證明一個道理正義從來隻屬於強者,弱者隻配在有需要的時候得到憐憫。
與會者在震驚之後爭先恐後地表態,但凡樓氏有什麼需要,一定要儘情地吩咐。
魏顆也做出了相同的表態。
秦國要從現有的都城圈遷徙走,不說能夠趁機咬下多大的一塊肉,起碼等秦人遷徙之後就是出現了一大片的空白。
按照樓令以往的做法,曆來就是采取利益均沾的模式,參與進去的人絕對可以獲得好處。
怎麼,樓令對自己的附庸還要用商量的方式,不能直接下令嗎?
是的,哪怕是附庸,當前也需要進行協商,不是蠻橫的給予指示。
他們想得也沒有錯,樓氏想要進行指使,真的需要在事先對利益進行分配。
這樣的相處方式保持了極大的尊重,也正是這種相處模式,好多附庸跟隨某個家族,一跟就是好幾代人,搞到最後甚至是進行了共存亡。
直白說就是,宗主的利益就是附庸的利益,一旦宗主利益出現受損,附庸也會跟著失去利益,利益捆綁之下一定會顯得更為團結了。
樓令等眾人表完態,主動提起了利益分配的事情。
以“雍”為核心的秦國都城圈,占地方麵顯得非常大,暫時屬於是樓氏一家填不滿的情況。
樓令拒絕其他卿位家族來利益分割,主要是同為卿位家族的情況下,很難形成以樓氏為核心的格局。
帶上一眾附庸……,哪怕是帶上魏氏,樓氏有那個條件占據絕對的核心位置。
拉附庸去填補空白,其實也有利於樓氏日後麵對各種變局。
說得更透徹一些,到了卿位家族瓜分晉國,或是晉國之君取代周天子的那一天進行分封,他們將成為樓氏統治下的一員。
即便是樓氏不獨立,隻要樓氏一天不倒下,他們難道還能夠擺脫樓氏的控製嗎?
因此,樓令先跟實力比較強的附庸先談妥,後麵還會引進實力弱的更多小家族,一塊去充實那一片土地上的人口。
想讓馬兒跑,肯定是需要喂草。
樓令拿出一些城池來作為分配,誰有異議再行商議,第二次之後就不允許出現異議了。
這也是作為老大該有的態度。
若是真的任憑附庸索取?到底誰才是老大啊。
意見達成了統一之後,樓令才開始按照各個家族的出兵數量。
“七千?我家可以出動一萬嗎?”狐雍不是要占更多的好處,純粹就是報答樓令有好處能夠帶上狐氏。
樓令笑著說道“先期就七千,有需要再讓狐氏多出力。”
狐雍笑嗬嗬答應下來。
其餘幾個人也進行表示,希望樓令可以視情況給他們加一加擔子。
這是樓令的信譽太好了,他們不怕出了力卻一無所獲。
“你們在打樓煩,還能再拉出一萬?”魏顆很是吃驚。
狐雍一臉納悶地說道“當然是以上軍將的需要為先,打樓煩的事情可以暫時放一放。”
啊?
那就是說,狐氏真真切切就是將樓氏的利益視為自家的利益,乃至於樓氏的利益要排在狐氏的前麵?
魏顆隻能心裡評價“狐氏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家族啊!”
然後,魏顆不得不思考,要不要在這一次打擊秦國上麵出更大的力氣。
“隻需要一個‘師’嗎?那顆安排兩千披甲之士。”魏顆得知自家的出兵數量,主動進行了加碼。
樓令當然希望魏顆能夠出動精銳,臉上的笑意很真實。
按照製定的計劃,樓令需要至少兩萬五千騎馬步兵擔負襲擾任務,再集結至少四萬傳統部隊在恰當時機入場收割。
樓氏集結八千騎馬步兵,再征召一萬五千的傳統部隊,剩下就由附庸們來拚湊而成了。
魏氏屬於是樓氏名義上的附庸,他們出七千五百傳統部隊。
剩下的一萬七千五百會平攤到多達五十多個中小家族,裡麵沒有算上鄭地的那些附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軍事行動順利,樓令自然是不用再增兵。
要是行動進行的不順利?樓令會視實際情況進行安排,首先召喚鄭地的附庸參戰;再不順利就晉國本土的附庸,進行第二輪的征召;到了再需要加碼的情況下,不情願也隻能尋求郤氏的介入了。
所以說了,樓令憑什麼有那個膽子以一個家族的力量去抗衡秦國?因為樓令隨時可以喊幫手啊!
這就跟富有的人通常會比較豪橫的道理一樣,一切隻因為他們有足夠大的底氣。
“什麼時候集結部隊?”魏顆問了比較關鍵的問題。
樓令對此沒有給出準信,隻是讓眾人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
郤氏或其他卿位家族有沒有參與,魏顆沒有問之類的話。他又不傻,整個討論過程沒有提到其他卿位家族,一定就是沒有參與其中。
其他人可能不理解,魏顆卻是能夠理解。
那是其他人的家族實力還達不到一定程度,無法滋生出更大的野心。
魏氏早有角逐卿位的實力,奈何就是時運不濟。
有了某個野心之後,心智難免就會得到開拓,站在不同的層次來看待局勢。
最大的事情談完,一眾人進入吃吃喝喝的節奏。
後麵沒有其它事情,想回自家封地的人隔天就能走,願意留下來做客也行。
魏顆趁此機會參觀了樓氏的眾多學堂,去學宮的次數最多,見識到了樓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一眾人之中,隻有我的嫡長子沒有來‘太原’求學。我到底應不應該送頡過來學習啊?”魏顆心裡無比的矛盾。
樓氏的其他附庸,他們滿足於當前的地位,也樂得加強跟樓氏的統屬關係,甚至是能夠來學知識,提防心理不像魏氏那麼強。
而魏氏也真的該有提防心,首先就是避免成為樓氏真正的附庸,再來就是害怕自家的宗子被教育成其他人想要的模樣。
宗子?對,並非卿位家族才有大宗和小宗,魏氏也有大宗和小宗,魏顆的繼承人魏頡自然就是稱呼宗子。
魏氏當然有族人來“太原”求學,隻是並非宗子或世子的身份。
在當前,晉國好多的家族都派人到“太原”求學,乃至於已經有他國貴族子嗣過來。
因為形成這樣的風潮,樓氏所“發明”和製造的紙張已經開始在向外流通。
比較新奇的事情包括,周天子要求的貢品之中就包括了樓氏的紙張,要求的數量還不算少。
光有紙張並不夠,還需要新式的墨與筆。
樓令暫時沒有興趣去做紙張和文具的生意,更沒有大公無私完全教授出去的想法。
這樣的樓令很自私?從文明的角度來說,確實是顯得很自私。
換一個說法,世界首富那麼有錢,為了對萬眾進行造福,是不是該將錢拿出來平分啊?
如果樓令是一國之君,隻要有益於整個國家,將比誰都要大公無私。
畢竟,國家越是強盛,受益最大的就是樓令本人,還能惠及子孫後代。
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現在的樓令最需要秉承的態度是什麼?他必須一切以家族的利益為出發點。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