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魏閣老在嗎?”
就在魏廣德和蘆布交談的時候,門外有人輕聲問道。
聽到有人叫門,蘆布馬上就站到門口,看清外麵的情形,當即正色道“魏大人在看文書,公公請進來吧。”
說話間,一個魏廣德不認識的小太監出現在值房門口。
太監進屋以後,先是對魏廣德行禮後才道“聽說魏閣老入閣辦差,雜家封娘娘懿旨,請魏閣老去一趟慈慶宮,娘娘有事說。”
聽到太監說奉懿旨,魏廣德就知道要見他的應該是陳皇後。
他對陳皇後觀感還是不錯的,隻是可惜了隆慶皇帝不聽這位賢後的勸告,稀裡糊塗就去了。
當即魏廣德就起身道“既然娘娘有事,善貸自然奉旨,請公公前麵帶路吧。”
魏廣德跟著小太監就出了內閣,向著慈慶宮走去。
一路上,魏廣德隨意和小太監攀談,知道他叫王安,其實現在隻是個剛從內書堂畢業的小內侍。
內書堂出來的,雖說前途遠大,可也得有這個命。
翰林院出來多少人,可是能最後走進內閣的又有幾人。
“這麼說李貴妃也在娘娘宮裡。”
“是啊,李貴妃這些天沒事兒就會帶著皇爺去慈慶宮拜見皇後娘娘,先前皇爺也在,不過這會兒被娘娘派馮保送回乾清宮習字兒去了。”
王安倒是能說會道,和魏廣德很快就熟絡起來,一路上兩人都在攀談中度過。
等到了慈慶宮外,魏廣德在宮門前等候,王安則直接進入向陳皇後複旨。
不多時,王安出來,帶著魏廣德走進了慈慶宮。
慈慶宮占地,原來是仁壽宮,位於清寧宮後。
嘉靖初期,仁壽宮原來是孝宗皇帝皇後張氏居住,嘉靖年間失火後沒有複建,嘉靖中期方重建為慈慶宮。
嘉靖皇帝當初沒有在仁壽宮失火就後複建,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和張太後關係不好,畢竟是堂兄正德皇帝的母親,當初大禮議之爭,如果張太後能站出來幫忙說句話,也不會把事兒鬨得那麼大。
所以,嘉靖皇帝其實一直是在心裡埋怨這位張太後的。
宮殿失火後不及時修繕,也在情理之中。
魏廣德以前可沒來過這裡,所以進入宮門後就小心翼翼的,直到進入大殿,見到陳皇後和李貴妃行禮後,心中這才稍安。
畢竟是裕袛舊人,那時候魏廣德也是見過陳王妃和李美人的。
“魏愛卿,先帝臨終前還記掛著你。”
在讓魏廣德平身後,陳皇後語氣有些哽咽著對他說道。
這是向他打出了感情牌?
現在大明朝廷實在太特殊了,隆慶皇帝臨終前任命的顧命大臣之首高拱被她們拿下,另一位閣老高儀又抱病在家,唯一能辦差的張居正也是身體有恙。
好容易回來一個魏廣德,也是一路舟馬勞頓,但是也沒工夫讓他歇息,還得入閣辦差才行。
沒看到張居正這兩天因為身體原因,一天根本就辦不了多少事兒,朝政運轉已經受到阻礙了。
至於還有位顧命大臣,馮保終究是太監,陳皇後也不會放心把票擬之權交到他手裡。
馮保是司禮監掌印,負責對內閣處理的奏疏行批紅之權已經足夠了。
隆慶皇帝大行不久,朝堂就成了這幅樣子,陳皇後自然心裡還是很焦急的,現在看到魏廣德,自然抑製不住情緒。
“說起來臣回京,還沒有去宏孝殿祭拜先帝,實在有愧先帝隆恩。”
魏廣德微微躬身,語氣頗為低沉的說道。
“現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魏閣老入宮就先去內閣,這才是把社稷放在心上。
如今陛下年歲尚小,一切還托付先生儘心維持。”
李貴妃這時候開口說道。
倒不是魏廣德忘記去祭拜先帝,還真是因為內閣現在缺人,所以魏廣德一大早就先去內閣看看情況。
“今日請先生來這裡,是因為先帝臨終前曾有話要哀家帶給先生。”
陳皇後開口說道。
聽到這兒,魏廣德立馬躬身肅立,他以為隆慶皇帝有遺旨給他。
不過和他想的不一樣,陳皇後揮揮手,就有內侍從偏殿裡抱出一摞奏疏出來,站在皇後身側。
“魏先生,陛下臨終前對我說,他曾讓你私下寫了多份奏疏,主要是你對朝中難題的解決之法。
其中許多法子給他啟發很大,但是”
陳皇後話說到這裡,稍微猶豫後才繼續說道“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大。
先帝曾就其中一些奏疏征求過其他老臣的意見,大多都因為祖製不得不放棄,但是這些困擾已經是大明不得不麵對的難題。
先帝曾想讓高拱嘗試對其中一些進行改革,所以在很多問題上都選擇遷就高拱,就是要為他營造出一種氣勢,讓外臣不敢輕言反對。
但是天不遂人願,先帝身體不行了,所以這個想法也就沒法實施了。
但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先帝希望你能夠在條件允許的前體下,嘗試推動其中一些。”
說到這裡,陳皇後又指著那些魏廣德曾上給隆慶皇帝的奏疏道‘這些奏疏暫且先放在我這裡,稍後我會一本本交給陛下對其中一些不懂的,到時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當初在裕袛的時候,先帝就曾定下,皇兒以後的教育全托付魏先生和張先生教導。
如今這朝堂被我們孤兒寡母搞成這樣,還請魏先生幫忙收拾。’
聞言,魏廣德衝陳皇後一揖,情緒略顯激動的說道“娘娘言重了,這本就是臣等該分擔的責任。”
魏廣德從慈慶宮出來的時候,心中就在分析現在內閣的局勢。
隆慶皇帝在世時,谘詢那些奏疏會找誰?
八成就是內閣成員,包括高拱、陳以勤、李春芳等人。
高拱這個人,怕是這些奏疏最有力的反對者。
魏廣德和高拱同僚這麼多年,是了解他為人的,他一心想要把大明打造成明初的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場景。
魏廣德的改革,顯然很多是對明初國策的改動,放到文官的眼裡那就是改動祖製,而且這些東西大多對文官集團來說並沒有帶來什麼利益。
是的,沒有文官集團的利益,雖然他們不至於就要舉雙手雙腳反對,但也不會用心支持。
至於李春芳和徐階,還是算了,人都已經致仕,不在朝廷,就算他們反對也沒用了,他們已經是過去式。
張居正。
這個名字一下子出現在魏廣德心頭。
如果說現在能阻礙魏廣德推動改革的人,怕也隻有這個號稱大明第一改革家了。
回內閣的路上,魏廣德就緩慢踱步,一邊思考腦袋裡不多的記憶。
張居正是為大明做了許多事兒的,充盈了大明乾涸的國庫,那具體有哪些?
記得當初和張居正閒聊的時候,貌似張居正和高拱對一條鞭法都是推崇的。
嚴格說來,一條鞭法其實是簡化大明朝複雜的賦稅,把許多稅混在一起征收,老百姓也覺得方便,朝廷也沒有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