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東臨加勒比海,北瀕墨西哥灣。半島的東、北、西部是後世墨西哥的領土,東南是伯利茲和洪都拉斯國,西南為危地馬拉國。這裡氣候濕潤而溫暖,草木叢生。如今的瑪雅文明還處於前古典時代中晚期,瑪雅城邦的數量很少,大部分還處於村落狀態,其中最著名的城市有埃爾米拉多、納克貝、卡米納留宇城以及新興的蒂卡爾,其中新興的蒂卡爾城毗鄰埃爾米拉多,是它的小弟。
由於前古典時期的瑪雅城邦基本都不在沿海(後古典時期才在尤卡坦半島北部沿海出現了不少瑪雅城邦),由於此地處於熱帶雨林氣候,帕特羅克勒斯沒有親自前往,因此帕特羅克勒斯派了托托納克向導和一部分人前去尋找瑪雅城市,派出去的軍隊主要也是黑人,畢竟黑人對熱帶惡劣的氣候有著更好的適應性。
大部隊就在湖口的小島(卡門島)上建造港口和城堡,並留下了了8000人定居在此。前往半島深處的商隊通過特爾米諾斯瀉湖進入了坎德拉裡亞河,向上遊進發,進入支流派克斯班河後不久,終於來到了埃爾米拉多。
埃爾米拉多城是瑪雅文明最早的城邦之一,城市發展也是相對最完善的,瑪雅人比高原地區的托托納克人相對更加溫和,而且瑪雅人是天生的商人,他們行走在中美洲各個地方,是各地特產的搬運工,用嘴多過用刀劍。
先遣部隊和埃爾米拉多人進行了友好交流並相互購買了大量物品,當然,貿易順差肯定在亞曆山大帝國這邊,畢竟帝國的商品更加多而精美,而瑪雅人則主要是出口大量藥材、農產品、貴重木材和貴金屬,其他基本上都入不了帝國商隊的眼。
書記員把這些藥材的特性功能、生長習性和培育要點都記錄了下來,那些農產品則大部分在托托納克人那已經了解到了,沒有什麼特彆的新品。倒是一些瑪雅人的老古董如雕塑作為文物被這些人帶走了不少,這可要比英吉利和法蘭西搶劫圓明園要光明磊落得多。不過這時候瑪雅文字還沒有被創造出來,所以也不存在碑文之類的東西。
距離埃爾米拉多沒多遠,也就在東南9帕拉桑的距離外就是納克貝,通過對埃爾米拉多、納克貝和卡米納留宇城等城邦的挨個拜訪,總共賣掉了5000多噸的貨物,獲得了1000多塔蘭特的黃金、8000多塔蘭特的白銀和左右塔蘭特的純銅,以及數不儘的瑪雅商品。其中放不起的,用硝石和香料進行低溫和防腐處理。
這下子把瑪雅各城邦的國庫幾乎都掏空了,他們對帝國的武器雖然很喜歡倒也沒有托托納克人那麼癡迷,但他們對帝國的大量精美的玻璃製品、瓷器和精美的大理石卻非常著迷,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每人每戶都想要個一兩件或者更多。而大理石之後被他們用來建造和裝修房屋,更是用來建造金字塔和廟宇,而這一次的量遠遠不夠,後麵長期從帝國大量的進口。
瑪雅人也從帝國引進了大量的新的農產品,在自己城邦種植了起來,並逐漸推向了更遠的伯利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及中美洲南部地區。新品種極大的豐富了當地的物產,無數的新式生活用品極大地提高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當地人大量尋找礦藏,對金礦、銀礦、銅礦,幾乎隻要是金屬礦藏,不論什麼,他們發現就會去開采,不懂開采就找上亞曆山大帝國的人前來共同開發。在這樣瘋狂的探礦之下,危地馬拉地區大量的銀礦和鎳礦被發現,最後在尼加拉瓜地區發現了一百多條金礦礦脈,在哥斯達黎加的南北也各發現了兩座大金礦和少許銀礦,巴拿馬地區發現了巨大的銅礦。
前往瑪雅城邦的書記官記載了這次行程和關於瑪雅人的很多資料,通過他的記錄,讓世人對瑪雅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吸引了後麵的探險者前來這裡探險和尋寶……
“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隨著船隊來到了埃爾米拉多,它的中心部分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包括五個廣場和中央城堡。除了規模宏大之外,不少神廟還有奇妙的意義,它們竟跟天文曆法有關。其中有專門紀念發現日蝕的廟,專門紀念觀測金星的廟。其中大大有名的‘象形文字梯道’,這個梯道有八米寬,共九十級。上麵刻了兩千個象形文字,雖然我不太清楚寫的是什麼,但我知道是關於天文方麵的內容,它是世界銘刻中的傑作,期待著以後有人來發現更多更精確的內容,為天文學的發展添磚加瓦。”
“瑪雅人使用的主要是石斧、石鋤、石臼和一些木頭尖棍,還有一堆燧石。陳列的農作物有玉米、蠶豆、番茄、南瓜、可可豆和棉花等。我不禁懷疑種莊稼用木棍頂啥用?還有那些石頭,擱到地裡去,不反而礙事嗎?我們以前參加平整土地勞動時,全都是將碎瓦亂石揀出來向外扔的,從來沒有往地裡加石子。”
“然後祭司出身的向導解釋說,瑪雅人的住地林木參天,草比人高,要種地,必須跟草木爭地。不過,他們開辟耕地的辦法是極其艱苦的,也是非常巧妙的。這裡的氣候基本上是半年旱季,半年雨季。聰明的瑪雅人已經能根據觀察天文,計算出什麼時候是旱季,什麼時候是雨季。在旱季裡,他們先用石斧將小樹砍倒,再用石鋤刨出樹根。大樹砍不動,就將它的樹皮剝去,沒有皮的樹很快就乾枯了。然後用燧石打出火星來,引燃浸過油的棉花,造成大火,將樹和草全燒掉,草木灰還是好肥料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雨季快來到時,瑪雅人便開始播種,不再去整地了。播種是前麵一個人用尖頭木棍戳個坑,後麵一個人將玉米和蠶豆丟進去,埋上土就算完事。以後的活就隻剩下趕走鳥獸,保護莊稼不受侵害了。雨總是來得很及時,小苗成活率很高,莊稼成長的階段也從來不缺雨。”
“玉米成熟了,瑪雅人有個特彆辦法,他們不是收回去再曬乾,而是先將玉米棒子掰得頭朝下,讓棒子掛在稈上,在地裡乾透了再收回去,這倒可以省得回去再曬費事。聽到這兒,我不禁心想,在地裡乾了再收倒是省事,但玉米熟了不收回去,連棒子帶稈留在地裡,那不占了地,耽誤種第二茬莊稼?豈不影響全年收成?種半年歇半年算啥?”
“學識淵博的向導好像已經知道了我有這個問題,接著告訴我,瑪雅人這樣種地是因為人少地多,玉米收成又高。即使用在我們看來極為原始的耕作方法,瑪雅人的糧食也從來不缺。他們甚至普遍采用休耕法,一塊地種上三年就休耕,暫時不種,再荒它三年,到第六年又開始放火燒荒播種。”
“這種三年一休耕的辦法,是跟農村公社土地分配製度一致的,是互相配合的。這時候的瑪雅人處於原始社會已經解體,正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階段,氏族公社變成了農村公社。但是,農村公社裡各家都還保持著原來氏族的名字。土地歸農村公社公有。不過,每家都可以分種一塊地,這些地都是清除樹林後開出來的。各家的地種三年後重新分配,這正好跟三年一休耕的生產方法配合起來。”
“瑪雅人不僅農業耕作方法特彆,打獵方法也挺新鮮。除了石斧和石矛之外,瑪雅人自己會製造一種“弩管”。那是一個圓筒,一頭繃的有弓弦,用來將粘土搓的乾泥球彈射出去。弩管主要用於打鳥,打中的鳥不帶箭傷,有時還可以連發數彈。他們獵獸的鏢槍,叉魚的魚叉,也有大小好多種。瑪雅人為什麼這樣講究打獵捕魚工具呢?向導跟我說是因為他們還不像我們這樣擅於飼養牲畜,肉食品全靠漁獵得來,所以特彆重視打獵捕魚工具。瑪雅人打獵捕魚以及采鹽時,都是全公社出動,就像狼和非洲鬣狗一樣成群結隊地行動。”
“每到秋季,莊稼基本收獲完畢以後,瑪雅人就大規模出獵了。這時候,天高氣爽,獵人們個個精神抖擻。我親眼見證了他們的一次打獵。在森林深處,全體公社青壯年男人正在圍攻兩頭大金錢豹。一頭金錢豹身上已經中了幾支利箭,但依然很凶猛,還能站起來,張著血盆大嘴,舞著鐵鉤般的爪子,撲向同它搏鬥的七個獵人。勇敢的瑪雅獵人分出四個從側麵用鏢槍紮向大豹的肚子,兩個用斧子砍向它的前,另外一個仰麵刺豹子胸部的獵人,已被它抓傷,向後倒下,趕來的人連忙將他扶走。另外一頭大豹已經爬到樹上,正回頭對獵人張口怒吼。樹下五個獵人正張弓搭箭,瞄準那頭猛獸,將它射了下來,奄奄一息的豹子最後被獵人結果了性命。另一撥公社漁人正在河中叉魚,獨木舟中的漁夫們有的凝視河水,高舉魚叉;有的咬緊嘴唇,飛叉入河。另一艘獨木舟中的漁人正興高采烈地撈取被叉中的大魚。山崗樹下,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用弩管發彈打鳥,被打中的十幾隻鳥紛紛落地,其餘的鳥慌忙飛逃……我不禁想著,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大概也過著這樣的生活吧。”
“瑪雅人也有著他們的手工業品,他們有火山玻璃製的石刀、石臼、石雕、棉紗、布匹、金製首飾和刺繡品等。瑪雅商人會把這些手工業品運到外地去賣。這些手工業品曾經遠銷到托托納克人和北麵大陸南方沿海以及大海上的一些小島上。”
……
喜歡亞曆山大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亞曆山大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