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鄧氏外戚掌權_曆代王朝更迭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代王朝更迭 > 第173章鄧氏外戚掌權

第173章鄧氏外戚掌權(1 / 1)

!國不可一日無君,當然這君王後宮也不能一日無主。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鄧綏便因其賢德,獲得朝廷上下一致同意,而被冊立為後。劉肇在之前的立後討論上言辭懇切地說道:“皇後之尊,與朕同體,承繼宗廟,母儀天下,豈能輕視?朕以為鄧貴人德冠後宮,賢稱天下,最為合適。”

鄧綏之謙虛恭順、賢良淑德,足以領袖後宮。劉肇之明辨是非、以民為本,亦足以治理天下。眼看皇朝的未來蒸蒸日上,漢室江上也將恢複漢武大帝在世之時的隆盛。殊不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劉肇病逝,而且其後人多不堪承繼大業,要麼患有篤疾,要麼夭折殞命,唯一的劉隆(後來的漢殤帝)也年僅百日,未脫繈褓。鄧綏順理成章地臨朝聽政,掌握國家的實際權力,並自稱為“朕”。鄧氏家族隨即成為又一個竇氏,外戚力量再一次崛起。

鄧氏戚族掌權

當此之時,劉肇突然病故,年僅二十五歲的鄧綏便即刻命人將劉隆從宮外寄養處(其實,在劉肇死之前,自己是有很多的子嗣的,隻是不知為何,大多數在很小之時便夭折了。甚至皇帝劉肇曾經還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宮中暗害自己的子嗣。多次明察暗訪,竟然沒有任何結果。無奈之下,劉肇隻能在孩子一出世之時,便將之抱到宮外由專人領養)尋回,立為太子。

從這個東漢局勢的變化看來,劉肇依然算得是一個好皇帝。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不可多得。然而他終究擺脫不了東漢皇帝短命的詛咒,年僅二十七歲就棄大漢數百年基業而去。

依照舊曆,劉肇一死,應該是其長子劉勝繼位,可惜他年少多病,多年不治。大漢這麼重的膽子,便交到了漢殤帝劉隆的手中。實際上,劉隆至死都才兩歲,又何談執掌大漢這麼大的基業。劉隆雖然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大漢後繼有人的標誌。而真正的權柄,則悉數握於鄧綏之手。

鄧綏被尊為皇太後之後,便任命太尉張禹為太傅;司徒徐防為太尉,參與掌管尚書事務,百官都聽從他的管理;光祿勳梁鮪為司徒。不久,司空陳寵死,鄧綏便任命太常尹勤為司空;此前又封劉隆之皇兄劉勝為平原王。劉肇還在世的兄弟,包括清河王劉慶、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等人來洛陽為和帝儘孝之後,便被遣返回自己的封地。

首先,鄧綏頒布法令,饒恕過去的罪徒。例如寬恕竇太後的族人。又如優待和帝的其他貴人,讓她們在後宮之內和睦相處。此外,對於當年的巫蠱事件也沒有繼續追查下去,對於一些含冤之人如和帝的寵臣吉臣等也撥亂反正,為其平反。

其次,則是提倡節約簡樸,反對奢華浪費。最後則是以人為本,收攬人心。在鄧綏臨朝聽政之後,第一件事便是革除自己所見的一些弊端。先是反對淫祀,而後鄧太後以為,治理國家應以教化為本,而不應專注於刑罰,因為從根本上解決犯罪的思想才是革除社會不良現象的最好手段。

殤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五月,鄧綏下詔大赦天下,犯法禁錮者一律釋放為平民,以“柔”治天下。

第三,東漢自開國至殤帝八十多年的時間內,入宮宮女甚多,造成了“內有怨女,外有曠夫”的局麵。到了延平元年六月,鄧綏有鑒於宮女太多的弊端,一次詔免後宮達六百餘人。當然,任何一個成就宏圖霸業之人,必然是對百姓仁愛,對屬下嚴苛。何況鄧綏雖然貴為皇太後,卻並不是實質上的皇帝。

在立劉隆為帝之前,朝中就有人非議。認為劉勝雖然偶有疾患,卻並不是不能治愈,隻因為當時他已經八歲有餘,一旦長大,就不能夠為鄧綏所掌控了。於是,還身在繈褓之中的劉隆才得以承繼帝位,被鄧綏玩弄於股掌之中。

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鄧綏也向世人展現出她最為厲害和犀利的一麵,即大肆封賞自己的族人。例如將自己的大哥鄧騭從虎賁中郎將升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位比三公,同時掌管了兵權,也就為其統治提供了強大的後盾;弟弟鄧悝從黃門侍郎升為虎賁中郎將,與大哥遙相呼應;另兩位兄弟都晉升為侍中,於文官中也是顯赫一時、地位尊崇的人物。

而鄧綏太後的眼光之長遠,在當時而言也是首屈一指的,特彆是設立劉隆為太子,繼而擁其為帝,讓人不得不歎服。此外,她還為了防備劉隆也夭折,便在劉隆登基之後,全力去搜尋一個既可以承繼大業,又能夠被自己控製的人。這個人,不可能是劉勝,因為其在第一次太子位的選拔中就以失敗告終,同時就與鄧太後心生嫌隙。考慮到如果他繼位,太後大位不保不說,鄧綏還可能麵臨殺身滅族之禍。而其他皇子要麼不親,要麼多病,也不在鄧太後的候選之列。當此之時,當初的廢太子劉慶,也在京師洛陽不斷差人活動,他看準了鄧太後所具備的實力,每次門下之人來到京師,都會求見鄧綏。同時加緊與鄧氏族人的聯係。剛開始,鄧太後還對他心懷芥蒂,不與他走的近。後來鄧太後眼見自己無子,而劉慶誠心不減,對自己也甚為恭敬,於是一次劉慶來到洛陽,鄧綏趁機試探他,是否願意將自己的兒子劉祜帶到京城玩樂。劉慶見狀,忙向太後說,自己的這個兒子不是很聰明,但卻很老實,如果能夠拜鄧綏為母親,便是劉祜的三生之幸。

劉慶知道,自己的有生之年,要想實現帝王之夢已是絕無可能。前麵的劉肇聰明絕頂,是個明君。本以為劉肇一死,自己便有了機會,但是奈何這鄧綏皇太後也不是易與之輩。眼下鄧太後既然有親近之意,自己這兒子說不定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君王之誌”。所以劉慶便將自己十多歲的兒子送到鄧綏的身邊。當然,劉慶也知道,要實現自己這個兒子真正地執掌大權,還需要與鄧綏好好地較量一番。然而當前劉慶卻萬萬不能與鄧綏交惡,否則自己身單勢孤,如何得以在這亂世之中保全自己?

劉祜此去,是福是禍、是對是錯,隻能看天意了。

事也湊巧,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八月,在鄧太後發號施令之際,僅做了八個月皇帝的劉隆,還不知道什麼是皇帝,便悄然離世。因夭折而亡,故諡“孝殤皇帝”,葬於康陵。鄧太後見此,沒有半點心慌,在處理好善後事宜的同時,也在準備扶持新的皇帝即位。自劉祜入宮以來,對鄧綏殊為恭敬和親近,自己也對這個孩子生出一絲嬸侄之間的情分。於是,鄧太後當機立斷,立自己的這位侄子為帝。而在此之前,鄧綏已經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過,鄧騭也同意了自己的想法。於是,鄧綏亦決定,便著鄧騭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征得他們的同意。此時劉祜為了避嫌,已然到了宮外居住,於是鄧綏命人連夜持太後節召劉祜入宮。年僅十三歲的劉祜就這樣被擁立為皇帝,是為東漢安帝。次年改年號為永初。

漢朝依然處於鄧氏外戚專權的時代。

經過皇太後鄧綏與群臣百官和自己兄弟的商議之後,劉祜正式登基。劉祜此時雖然已經十三歲,卻很難像其叔父劉肇一樣,在十四歲之時,就能滅掉竇氏一門,將這個江山的軍政大權實實在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方麵,鄧綏並不像竇氏一樣,窮兵黷武、不可一世,惹得天怒人怨,朝中大臣多數想廢除竇氏兄妹的統治,恢複大漢劉氏的江山。

鄧綏被尊為太後之後,對自己的族人設置了諸多限製。到劉祜即位的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鄧綏為限製自己族人,讓他們遵紀守法,專門向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等人下詔,糾察鄧氏家族的不法行為。當時,司隸校尉專門負責京師洛陽周邊的治安,尤其是負責糾察京師近郡犯法者;河南尹的官衙在洛陽,主要負責東漢京都內的大小事宜;南陽郡乃是光武帝劉秀的起家之地,同時是皇太後鄧綏的家鄉,此地世家豪族林立,殊為難治。太後此舉,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來,太後是要限製豪強的勢力,特彆是約束自己鄧氏族人。其間有一次,鄧綏兄弟鄧騭的兒子因為觸犯了法律,就在其父鄧騭的監督下自首,受了髡刑。

鄧綏之所以嚴於律己,並且對自己的族人也在德行上嚴加限製。是因為她早熟讀史書,深諳一個外戚大族的興衰敗亡之理。

曆史上竇氏一族,就是縱容自己家人囂張跋扈,無法無天,才導致了舉家之禍。

據載,鄧氏一門幾乎是整個東漢最為貴寵的外戚,“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鄧氏一族能夠如此興盛,與其恰當的政策是分不開的。

常言道:“欲要取勝於人,先要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鄧綏倚重外戚,但卻執政明達,無疑讓其他想扳倒她的人望而卻步。而反觀劉祜之才,實難與其叔父劉肇相提並論。何談能夠將大權從外戚手中奪回呢?加上一向頗具雄心的親生父親又辭他而去,自己外部的支持力量也就更少了。

此消彼長之下,劉祜欲要親政,實在是堪比登天的難事。

與其說這是劉祜的悲哀,不如說是整個東漢自劉炟之後的悲哀。



最新小说: 全家一起穿越去修仙 以殺證道!他人枯骨鋪就成仙大道 穿書之反派替嫁:靈能少女的逆襲 瘋批被親成溫柔骨 宗啟蒼穹 大佬破產後,被惡毒女配養富了 學生議事錄 快穿:炮灰街溜子 諸天仙緣 總裁的炮灰原配支楞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