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一看,就忍不住把嘴角都咧到了耳根。
比上輩子給得還早,這說明,朱瞻基比上輩子還得朱棣的寵愛。
即便沒有伴駕北征,兒子的地位依舊穩如泰山!
她都想去放鞭炮了。
“可真是好聖孫啊!”
朱高熾語氣那個叫酸。
自己兒子得到的都不叫爺爺的寵愛了,那叫爺爺就想把大孫子往死裡慣。
這封信裡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跟千戶百戶的人數配置,朱瞻基這支親軍的總人數至少在兩萬八千人,五倍於現在普通的衛所。
朱瞻基才十六歲多點!!!
這待遇,無論朱高熾還是朱高煦跟朱高燧,都沒有。
是到現在都還沒有。
他當太子這麼久了,他爹連個三瓜倆棗的都沒給。
關於親軍的選拔,還指定要十七到二十歲之間、有勇有謀的。
這些人比朱瞻基稍微大一點,又能陪著朱瞻基在軍中訓練,又能保衛朱瞻基的安全,還能跟朱瞻基一起長大。
這兩萬八千人,幾乎能把武勳家所有的上得了台麵的子弟一網打儘。
將來這絕對是大明朝最精銳也最心腹的一支親軍。
幾乎可以陪著朱瞻基到老死。
朱高熾不想承認他酸了,但說出來的話裡這酸味簡直能淹沒整個文華殿。
“你要這麼想,但凡你瘦點,也能上場打仗,爹肯定也給你。”
張欣反手就是一個不走心的哄。
“但凡你不加但凡二字,我都能信你!”
朱高熾翻白眼。
以前他覺得自己沒錢,沒人,比不上張欣。
好家夥,現在是連兒子也比不上了。
“誠懇的!!!”
張欣人逢喜事精神爽,也不吝多哄三個字。
“你字少,算了,我信你!”
朱高熾伸手要多一個抱抱。
張欣從善如流。
~~~~~~喜提和諧波浪號~~~~~~~
大明,永樂十一年,三月。
朱棣回京。
然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整頓。
【詔令每年二稅以長運法交納。】
這新年的第一項關於民生的詔令,很是迅速的頒布了出去,
也由朱瞻基的《京報》以大篇幅文章對這項詔令認真的做了介紹。
這個是韓王朱鬆接任《京報》總裁以後的新舉措。
比如這個最新的長運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原擬的支運法,在朱棣回來跟內閣商量以後,支運法就改成了張欣提議的兌運法。
也就是把老百姓送糧食去各地的常盈倉再隨船護送糧食上京城,改成了老百姓隻需要送糧食到衛所即可完成納賦。
在頒發之前,朱瞻基提了一嘴,不如送佛送到西。
他跟朱棣出去這一趟,看到了更多的民間疾苦。